“85后”院士再出发!江明院士倡导,推出讲科学/科学家故事的“旦苑晨钟”公众号!

2023年12月10日09:22:18 科学 1940
“85后”院士再出发!江明院士倡导,推出讲科学/科学家故事的“旦苑晨钟”公众号! - 天天要闻

江明先生1958年从复旦大学三年级提前毕业留校,跟随于同隐先生参与高分子学科的创建。其后不久,即遭不白之冤,被迫脱离学术研究长达10年之久。直到1979年云开雾散,被选为首批出国访问学者,赴英留学,科研才得以起步,但时年已41岁。两年后如期回国,立足国内奋斗数十载,于67岁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先生的经历几近传奇,饱含诸多发人深省的“独家故事”。先生自称为“中国第二代高分子人”。常说庆幸自己作为后辈,能与多位中国高分子的创建者,即“中国第一代高分子人”长期共事。他们大多是在上世纪20 ~ 40年代国家危难之际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出国留学,并于建国前后回国的一批“青年海归”。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和宗师风范,为江老师所敬仰,并在他们这一代得到了传承。

第二代高分子人,囿于历史条件,大都错失了宝贵的科研青春年华。但改革开放又造就了他们,让他们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他们大多没有学位,但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硕士、博士,即“中国第三代高分子人”。这一代高分子人受过系统的基础教育,基本功扎实,且具有国际视野,是我们建成世界一流高分子强国之希望所在。

这三代学人共同演绎的科坛故事,并不是高分子学科独有的,而是中国科学界共同的。毫不夸张地说,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特的。这些承载着时代风云变幻的鲜活科坛人物的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旦苑晨钟”是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江明院士倡导,郭明雨教授陈俊燕总经理姚琳通博士等共同发起主办的公众号。公众号聚焦于科坛故事,特别是学科发展背后和科学家的故事,并试图探究故事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传承,及其所承载的时代风云。“旦苑晨钟”奉行“3M”宗旨,即以大分子(Macromolecules)的科学发展历程为引线,不定期推送各学科同仁的独特科坛故事之回忆(Memory),从中汲取营养动力(Motivation),笃志前行!

自2023年11月29日首创号发布以来,已推出:

小编的话

江明院士:桑榆恰是叙旧时(之二)—我学术生涯里的领带情结

纪念钱人元先生逝世20周年 江明院士:科学巨匠 后辈楷模

两代高分子科学家间的精神传承与君子之交 —钱人元院士复江明院士书信研读

旦苑晨钟”即将陆续推出重量级特邀嘉宾的系列文章,敬请扫码关注!

“旦苑晨钟”,讲科学背后的故事,探故事背后的科学。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云南省人类精子库现只接待昆明五城区常驻1年以上人群 - 天天要闻

云南省人类精子库现只接待昆明五城区常驻1年以上人群

掌上春城讯 5月12日,记者从云南省人类精子库获悉,目前精子库只接待昆明市五城区人群,及常驻昆明一年以上人群。精液捐献是一项高尚的人道主义行为,志愿者捐献的精液将提供给生殖中心,用于不孕不育的家庭繁衍后代,志愿者的信息将受到严格的保密,受者将无法获知您的任何带有身份指向性的信息。云南省人类精子库自2018年...
北航/北大合作Nature论文:柔性电子贴片,实现向内脏器官细胞的精准高效递送 - 天天要闻

北航/北大合作Nature论文:柔性电子贴片,实现向内脏器官细胞的精准高效递送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将治疗药物靶向递送到内脏器官(例如用于促进器官损伤的愈合,或促进癌细胞凋亡),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前景。目前,主要的递送方式依赖于循环,然而,这种模式效率低下,难以到达靶器官,难以穿透细胞膜,还存在着安全性和可控性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精准、安全且高效的靶...
大幅缩减太空预算之后,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或将得以保留 - 天天要闻

大幅缩减太空预算之后,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或将得以保留

5月2日,特朗普总统挥出大刀,将2026财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预算从248亿美元砍至188亿美元,削减幅度高达24%。同时,多项有关太空探索的部门与项目遭到关闭、暂停。但一反常态的是,在近日有相关消息称,曾面临裁撤危机的国家太空委员会(National Space Council)将会继续得以保留。2017年6月30日,特朗普在副总统彭斯、...
地震时躲还是跑?XR模拟不同震级危害程度 一文get避险指南→ - 天天要闻

地震时躲还是跑?XR模拟不同震级危害程度 一文get避险指南→

今天(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灾害发生时,科学有效的自救互救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必备技能。每年地球都会发生大约500万次地震就在接下来的一分钟时间里地球就可能会发生几十次地震但为什么我们通常都感受不到这些来自地壳的震动呢?
辽宁大连一水库发现入侵物种“埃及鲶鱼”, 专家称系热带鱼类不能在北方自然越冬 - 天天要闻

辽宁大连一水库发现入侵物种“埃及鲶鱼”, 专家称系热带鱼类不能在北方自然越冬

近日,有媒体报道辽宁大连西山水库发现成群超大怪鱼,经专家鉴定为革胡子鲶,也就是埃及塘鲺,该鱼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5月7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大连西山水库发现革胡子鲶鱼群,并捕获了一只。极目新闻记者联系这名网友,暂未获得回应。媒体报道称,该鱼种出现在大连,可能是野外放生所致。视频截图5月11日,极目新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