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2023年10月30日17:08:06 科学 1249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文 | 远山竹叶

编辑 | 远山竹叶

前言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一向是不容小觑的。

但我们没想到的是,水葫芦葛根洋姜等。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这种我国常见的植物,竟也能成为国外“难搞”的植物。

而且,这些植物一旦传入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就可能成为生态入侵者。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给当地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甚至有传言“国外一些国家甚至为了消灭这样植物,每年还花费了50亿”。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为何国内外之间有这样大的差异呢?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水葫芦

水葫芦原产是巴西,在19世纪中叶被引入中国作为观赏植物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

很快在中国的湖泊、河流中大量生长。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曾一度被称为“水质富营养化的第一生命”,成为水体污染的标志。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因为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水葫芦就开始在中国野外大面积繁殖。

还占领了大面积的水域,排挤其他本土水生植物,夺取水中的氧气,对环境造成破坏。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例如在长江流域,水葫芦迅速扩散,大量繁殖后造成江面堵塞。

而本土植被被挤占了生存空间而死亡。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不仅如此,水葫芦的泛滥还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

许多航道被水葫芦占据,给船舶通行带来极大困难。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长期以来,中国每年花巨资组织力量清理水葫芦,但收效甚微。

因为水葫芦繁殖速度太快,清理之后很快又会重新占领水域。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这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严重影响了水域生态。

据传与中国类似,美国等国每年也投入数亿美元清理水葫芦。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用各种机械化设备大规模捞除,但问题依然严峻。

只是在我国科学家的研究下,发现了水葫芦的商业价值。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并将其制作成有机肥料在市场上销售,实现了经济效益。

在制作有机肥料的同时,也遏制了水葫芦的过度繁殖。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这一成功案例证明,中国在利用外来物种方面独具智慧,能够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而且,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将收获的水葫芦经过碾碎、搅拌、晒干等工艺处理。

可以制作成优质有机肥料。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这种肥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非常适合作物生长。

与化肥相比,水葫芦肥料更加环保。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在使用这个有机肥料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水葫芦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虽然水葫芦曾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过不利影响。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但通过科学转化,现已成为造福民生的宝贵资源。

而且,水葫芦的利用再次彰显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智慧。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利用外来物种、实现绿色发展,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可以说,水葫芦从过去的环境破坏者。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通过科技的力量转变为造福社会的生态宝。

充分体现了中国珍惜资源、绿色发展的科技实力。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这不仅给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带来福音,也将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水葫芦只是被外国人视为物种入侵”的其中一项植物。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而洋姜才是外国人的噩梦。

让美国人害怕的“地煞”——洋姜

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的洋姜,经历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菜肴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而且,姜的独特香味,使之成为中国各地特色菜肴的灵魂。

也用于中药调理身体。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然而带着异域香气的洋姜却在美国土地上疯狂生长。

成为令美国人头痛的入侵物种。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这是因为洋姜适应能力强,在美国温暖潮湿的气候下也能生长迅速。

它强大的繁殖能力使洋姜迅速向周边扩散,很快就占据当地生态系统。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像地毯一样铺满林地,洋姜丛生的景象让美国人不寒而栗。

而且,强势的洋姜还抢占土壤营养,导致本地物种濒临灭绝。

面对洋姜入侵,美国人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政府每年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清除洋姜,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人工清理。

但洋姜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一株洋姜就能产生上万粒种子。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想要永久清除如此“顽强”的洋姜并不容易。

与美国场景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洋姜在中国得到青睐和珍视。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中国人通过长期培育选育,繁衍出各种洋姜品种。

洋姜不仅是烹饪佐料,还被用于中药,有助消化、祛湿、暖身。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两相对比下,同一种植物命运可谓天壤之别。

洋姜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而中国是第一个开始大规模栽培洋姜的国家。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较大规模的洋姜栽培。

到了唐代,姜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如今,中国已培育出数十个洋姜品种。

种植面积达到了60多万公顷,年产量高达130万吨,居世界第一。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中医认为洋姜性温,能散寒止痛,常被用来预防感冒。

此外,洋姜还能帮助消化,中和体内毒素。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在日常饮食中,中国人也早已将洋姜当成不可或缺的调料。

诸如姜母鸭、炒姜丝等传统佳肴,都离不开洋姜的加持。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而在美国,洋姜原本仅仅是一种异域植物。

19世纪,第一批洋姜通过船运从中国传入美国。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起初它只被当成花园观赏植物,种植面积很小。

但在20世纪,洋姜逐渐从家庭花园逸出,在气候湿热的佛罗里达州迅速扩散开来。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洋姜已在佛罗里达州蔓延了近50万公顷。

洋姜的迅猛入侵让美国本地的植被族群付出沉重代价。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它能快速繁殖形成茂密的丛生地表,携带异国病原菌侵染其他植物。

同时,洋姜还会大量吸收土壤营养,导致其他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而原生树木因此枯死,野生动物也无处藏身。

美国政府被迫投入巨资来控制洋姜的扩散。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据传,佛罗里达州每年花费超过500万美元用于清除洋姜,但收效甚微。

两相对比,我们不禁要深思:同一种植物,为何在中国是馈赠,在美国却成了祸害?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其中的缘由还待我们继续探索。

但这也启示我们,引入外来物种必须慎重。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不能盲目移植异国植物,更需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那么,接下来就来说说另一个让外国人“闻风丧胆”的葛根。

葛根:中美文化差异造成的反差

19世纪,葛根这种淡紫色的花朵首次出现在美国。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一位身着淡黄色裙子的老太太因其美丽动人,决定将它栽培在花园中。

日本展台工作人员得知老太太喜欢这种植物,便送给了她一些嫩枝。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老太太小心翼翼地在家中的花园栽培葛根。

还用篱笆围着保护它们。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没想到,在悉心照料下,葛根在老太太的花园里迅速生根发芽。

一个夏天就爬满了整个花园,甚至蔓延到了邻居家。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而且,葛根适应性强,在各种气候下都能生存。

所以它很快就从美国东海岸蔓延到全国各地。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不仅被用于庭院绿化,还被政府大规模栽培在路边。

起初美国人热情高涨,后来厌倦了高维护性,开始将其遗弃。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出现大片沙漠。

政府为治理水土流失,鼓励农民大量种植葛根。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因为它根系发达,可以保持土壤肥力。

政府甚至提供每英亩8美元的补贴。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不过,大量葛根使问题更加严重,它们开始疯狂生长。

不仅占据了树木、牧场、铁轨等地,还给美国生态带来灾难。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美国试图用各种方式消灭葛根但均失败。

起初美国乐观地以为可以通过人工清除,但越拔越多。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而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也失败,反而造成更大问题。

烧、农药、机械破坏都无效。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现在美国每年花超过5亿美元防治葛根,成为了他们眼中的“绿色梦魇”。

甚至2/3的州都出现了葛根,大片遮天蔽日,其他植被难以生存。

美国人民表示:这是场灾难。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在中国,葛根却完全不是入侵物种。

而是药材、食品和经济作物。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中医典籍如神农本草经早有葛根的药用记载。

可治疗发热呕吐等症状。

在古代,穷苦人家也会去山里挖掘葛根充饥。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现代人则会购买葛根料理或加工成葛粉等天然食品。

随着需求增长,中国开始规模化人工种植葛根。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简单加工后以较高价格出售,这成为了农民的经济来源。

而且,中国南方许多山区都分布着野生葛根,这为快速获得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中国科研人员也培育出了高产的人工栽培新品种。

可见,中美在葛根上的反差源自不同文化。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中国重视药食同源,认为葛根可药可食。

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口大,对农产品需求量极大。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而贫瘠土地多,需要葛根等耐旱作物。

中国还采取措施推动葛根可持续发展,如管理准入、提高农民技术、鼓励多样化种植等。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美国将葛根仅视为观赏植物。

在防治时也忽视环保,导致入侵严重。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文化差异造成同一植物在两个国家命运迥异。

结语

对于植物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差别。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就能看出两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

可见,我们在引进新物种的时候,就要提前想好抑制的对策。

在国外泛滥成灾,中国却要大量种植,美国每年花50亿元难消灭? - 天天要闻

以便能完全的解决大肆泛滥的问题。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