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2023年08月09日17:29:04 科学 1549

她不仅是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更是独一无二地两次荣获此荣誉的科学家。如果你有意探寻她的原始手稿,可能要首先签署一个免责声明,并且配备专业的防辐射装备,因为这些遗物至今还释放着强烈的放射性。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如此之强的辐射,以至于她的遗体被仔细地置于铅制棺材中。这位女科学家,正是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玛丽·居里,人们尊称她为居里夫人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1867年,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的一个教育家庭,尽管她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玛丽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个时代的波兰,女性并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待遇,主要为男性服务。因此,对于有学术野心的玛丽来说,她只能秘密地进行学术研究。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经过数年的勤奋学习,她凭借卓越的成绩赢得了进入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学的机会,在那里,她荣获了物理与数学的双学位,更是创下了该校的记录,成为了第一位女性博士。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在索邦大学,命运让玛丽·居里遇到了皮埃尔·居里,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两人的共同的科研激情不仅使他们成为了生活伴侣,还成为了科研领域的合作伙伴。当1896年,亨利·贝克勒尔揭示了某种物质释放出与X射线相似的神秘辐射时,居里夫妇深受其启发,并开始了他们的研究之旅。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1898年,他们从沥青铀矿中成功地发现了两个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和钋。1902年,他们又从数十吨的沥青铀矿中提取出了1/10克的纯氧化雷由于这一巨大的科学突破,他们在1903年被共同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这对科学伉俪因为其独特的研究和发现而被世人铭记。然而,正当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准备投身于更多的科研工作时,命运却给予了他们一个巨大的打击。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命运对居里夫人狠狠地下了一手,皮埃尔·居里在过马路时遭到马车的撞击,惨遭非命。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居里夫人心如刀绞,但她的坚韧精神并没有让她沉沦。反而,她选择继续前行,承担起了皮埃尔在索邦大学的教学工作,成为了该学府的首位女性教授。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随后的日子,居里夫人的科研之路充满了辉煌。1911年,她凭借分离镭元素的成果再次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这使她成为了至今唯一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尽管她可以为这一技术申请专利赚取大量金钱,居里夫人却毫不犹豫地将其公之于众,从而助推了放射化学的迅速进步。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她并没有选择逃离或袖手旁观。居里夫人利用诺贝尔奖金购入战争债券支持国家,并亲自赴前线,利用她的专业知识协助战场上的伤员,使放射学得到了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虽然她的成就已经家喻户晓,但居里夫人的生活却是简朴到了极致。她对金钱和荣誉并不看重,奖金几乎都捐赠给了研究机构,丈夫在世时,两人也时常谦逊地谢绝各类荣誉。甚至连爱因斯坦都感慨,居里夫人或许是这世上少数不为名利所动的人之一。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然而,背后的辉煌都付出了代价。由于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居里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尽管骨髓、肺部、胆囊、肾脏乃至大脑都受到了影响,她仍旧坚持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34年,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女士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科学献身,坚持至生命最后一刻 - 天天要闻

她是玛丽·居里,一个永远都能为人类的知识之海增添一笔的伟大女性,照亮着整个世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将迎来连绵数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因此民间把这段降雨时期称之为“梅雨”,也叫“黄梅雨”,又因高温高湿的特点,很容易导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 天天要闻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记者5月14日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闻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华山风光秀丽,岩溶地质景观丰富。近日,专家经过调查,发现金华山上还有丰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罗店镇鹿田村公路旁,竖立着一块“腕足类化石点”的牌子,在这附近山体上,地质专家发现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动物是一类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这套地层主要是二叠纪早期,距今2.8...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 天天要闻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5月13日,作为“长三角地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重量级品牌活动之一,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新时代城市安全与应急...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编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灾害无情,但正确的逃生避险方法是我们的有力武器。当灾害来临时,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云南网推出应急科普专栏,和大家一起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防灾避险能力。 突如其来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时间就是生命,自救至关重要发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 天天要闻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胃肠外科暨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新技术应用沙龙上,一款名为DeepGuide的手术导航系统对外发布。该系统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使胃肠肿瘤手术的系膜完整率从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术应用沙龙现场。甄晓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中新网嘉兴5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1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这也是长三角首张跨域“生物多样性图谱”。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现场。浙江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