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访“冷冻冰地带”?俄罗斯或先于印度登陆月球南极

2023年08月08日23:15:10 科学 1108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子象

界面新闻编辑 |

本月,月球南极很可能迎来人类的首次造访,以及两个国家的同时着陆。

8月7日,俄罗斯宣布将于11日发射月球登陆器“月球25号”(Luna-25)。这将是近半个世纪来,俄罗斯人首次踏足月球,上次登月任务是苏联在1976年发射的“月球24号”。

“月球25号”将于格林尼治时间8月11日23:10,在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发射。俄新社称,8月12日23:35为备用发射时间。根据规划,“月球25号”预计将在5天内进入月球轨道,并停留5-7天,然后降落在指定的南极着陆点。

俄罗斯任务的时间表引发关注,其登陆时间与印度非常接近。外界猜测俄罗斯很可能抢在印度前面,成为第一个落地月球南极的国家。7月14日,印度成功发射了“月船3号”(Chandrayaan-3),目标也是南极。它目前已进入月球轨道,预计将在8月23日或24日登陆。

俄罗斯航天局称,月球上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人,俄罗斯与印度的航天器在不同的着陆点,不存在互相干扰或碰撞的风险。

月球被认为是人类探索更广袤宇宙的前哨战。但是对于这颗36万公里外的唯一卫星,我们仍然知之甚少。之前的探月工程均在赤道附近登陆,其南极仍未被探索。

南极被永久阴影区笼罩的面积比北极大得多,科学家们认为可能存在大量冷冻冰。它可以充当饮用水、提取燃料和氧气等,对后续移民计划意义重大。

俄罗斯:推迟了两年

“月球25号”原计划在在2021年10月发射,在欧洲对俄制裁的影响下延后。欧洲航天局原计划将其Pilot-D导航相机安装在“月球25号”上进行测试,但在去年2月俄乌冲突后中断了合作,同时宣布退出未来的“月球26号”和“月球27号”合作任务。莫斯科方面决定继续登月计划,将用国产科学仪器取代欧洲设备。

“月球25号”身负为期一年的科研任务,包括探索水等资源、研究月球内部结构以及开发软着陆技术。“月球25号”携带着31公斤的科学设备,将从15厘米深处采集岩石样本,以测试是否存在冷冻冰。

然而,探索月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迄今,只有美国、苏联和中国成功进行了探月任务,带回了数据和月壤。而以色列阿联酋日本的尝试迄今没有成功。今年4月,日本太空公司iSpace试图实现私人公司的首次登月,但以失败告终。

由于地形更加复杂,且通信更易受到干扰,在月球两极登陆的难度更大。对于“月球25号”任务的难度,今年6月,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尤里·鲍里索夫在与普京会面时曾表示,“成功完成此类任务的概率估计为70%”。

苏联的太空事业取得了非凡成就,创下了多个第一:将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只动物、第一个人类送入太空。苏联的最后一次探月任务是在1976年,“月球24号”带回了月球土壤样本。与苏联时代相比,现代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创新,但与美国和中国相比落后了。

面对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去年,普京在东方航天发射场发表讲话时以苏联的例子激励称,尽管苏联也曾受到“全面制裁”,但依然取得了非凡成就,在1961年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

俄罗斯科学院太空研究员列夫·泽莱尼的话说,月球是地球的第七大洲,“我们注定要驯服它”。

印度:奋起直追

起步较晚的印度已经开始挑战高难度任务。

7月4日,印度发射了“月船3号”月球着陆器。它已于上周末成功进入月球轨道,计划于8月23日或24日在南极着陆。

如果成功,印度或将成为首个在月球南极着陆的国家,以及成为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4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印度总理莫迪称,“月船3号”为印度的太空探索书写了新篇章,它展翅高飞,肩负着每个印度人的梦想和抱负。

人类首访“冷冻冰地带”?俄罗斯或先于印度登陆月球南极 - 天天要闻

“月船3号”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ISRO) 开发,将在月球执行约2周的任务。该组织负责人Sreedhara Panicker Somanath表示,其目标是安全降落在月球南极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地形附近、收集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他还介绍,本次任务的月球车携带了5台仪器,重点是了解月球表面的物理特征、接近地表的大气层以及构造活动,以研究地表以下发生的情况,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新发现。

印度登月任务的一个特点是低成本。“月船3号”项目预算仅为7460万美元,大大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任务。为了降低成本,“月船3号”进入月球轨道用时更长,要花费15-20天,远远大于美国阿波罗号,以及俄罗斯此次任务规划的几天时间。

由于被殖民的历史以及贫困分裂的国情,印度的探月计划起步较晚。2008年,印度才首次开始探月任务,这次任务发现了干燥的月球表面存在水分子,并证实了月球白天有大气层。2019年7月发射的“月船2号”成功进行了绕月飞行,但是未能实现软着陆,着陆器在接地期间坠毁。

“月船1号”项目的负责人Mylswamy Annadurai表示,印度的最终目标是,当未来月球真正成为地球的一块延伸大陆时,印度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通过不断的探月任务,印度将探索如何利用当地的材料建造栖息地,以及如何运送物资等。

半个世纪前就曾登月的美国,目前正在进行再次月球行走的阿耳忒弥斯计划。2022年11月,几经波折后,“阿耳忒弥斯1号”发射成功。这是一次不载人的绕月飞行测试,旨在为“阿尔忒弥斯3号”的载人登月做准备。美国计划在2025年底前进行登月,届时将派出2名宇航员在月球南极着陆。

印度是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的联合签署国之一,中俄均未参与。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戴琼海院士: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突破 - 天天要闻

戴琼海院士: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突破

7月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确定的趋势是走向通用智能,不确定的三大奇点将带来未来人工智能的变革。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
科学家警告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爆发威力更大 - 天天要闻

科学家警告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爆发威力更大

近年来,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喷发。近日,专家警告,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变得更加活跃,甚至发生喷发。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为未来更具爆炸性和更频繁的火山喷发埋下伏笔。“冰川通常会抑制下方火山的喷发量,” 研究...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 天天要闻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利用公共数据库发现牙线使用与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复杂关系,看懂“挖数据”发文的黄金机会!关心健康的你,可能听说过PFAS,一类被称为“永久化学物”的有害物质,因其在环境和人体中极难降解而备受关注。它们存在于不粘锅、防水服、食品包装等众多产品中。那么,我们每天使用的牙线,是否也可能成为PFAS的暴...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 天天要闻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来源:黄山交通旅游广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们进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此时,暑气正浓、高温频发,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烧烤”,咱们黄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继昨天“烧烤”之后, 受“丹娜丝”影响,周四之前我市将有一次风雨过程,
其实,《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韩子昂” - 天天要闻

其实,《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韩子昂”

在电影《流浪地球》里,韩子昂作为重型卡车的高级驾驶员,执行着运送发动机推动燃料火石的任务。然而,《流浪地球》还是落后现实了。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煤矿,重型卡车根本不需要韩子昂。几百辆由中国华能、徐工集团、国家电网、华为联合出品的全国首型取消驾驶室的纯电无人矿卡——“华能睿驰”矿卡正在伊敏煤矿同时“打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讣告 | 沉痛悼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 天天要闻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的登场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蒸煮模式”这一时节,暑气蒸腾全国从南到北,正是荷花竞相盛放之时偶有清风拂过,满塘荷香给炎热的夏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