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赛娟院士:亟需启动农村地区应急计划

2023年01月02日22:19:15 科学 1863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

“随着防疫措施逐步调整,对当前疫情的规模和走向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将对指导公众和公共卫生系统应对此次疫情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陈赛娟对《中国科学报》说。

为此,她和合作者对上海地区今年秋冬季的感染者随机抽样研究,进行了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持续监测国内流行的新冠病毒种类,同时评估每个变异株的感染力和致病力,判断疫情发展情况。

近日,陈赛娟院士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在Frontiers of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Primary assessment of the diversity of Omicron sublineages and the epidemiologicfeatures of autumn/winter 2022 COVID-19 wave in Chinese mainland)。

陈赛娟院士:亟需启动农村地区应急计划 - 天天要闻

以下是她与《中国科学报》对话的主要内容。

《中国科学报》:陈院士您好,请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这篇论文中的主要科学发现吧。

陈赛娟:我们对2022年秋冬期间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378例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获得369个高质量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病毒基因组中共包含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GISAID)数据库里记录的30个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其中355个(95.95%)基因组序列集中在5个奥密克戎亚系,主要毒株包括已报道在北京和广州等地流行的BF.7和BA.5.2和近期欧美地区出现的BQ.1和XBB。

结合感染者的旅行史和感染接触史,证明有北京或广州疫情接触史者分别主要携带BF.7和BA.5.2亚株;从海外入境上海的感染者主要携带BQ.1和XBB;而上海本地感染者中除了BA.5.2以外,还有多个奥密克戎亚株相对占比较高。这些结果中尚未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中国科学报》:目前人们对新冠感染者中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比例讨论较多,你们有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吗?

陈赛娟:我们的研究团队依据公开信息,对此波疫情截止2022年11月29日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数和感染者总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重症/危重症人数随感染者人数增长而增加,比例达到0.035%。

这是根据此波疫情初发阶段的数据得出的比例,随着近期疫情的迅速增长,高危人群受累的程度不断增高,这个比例有可能会增高。接下来掌握和公布确切数据很重要,我们宁可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使得应对更加从容。

根据一般规律,高危人群在入院2-3周后演变为重症危重症患者。因此,研究团队对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26日期间上海公卫中心收治的5706名有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演变进行了分析,经过综合医学观察和诊断,其中5533名患者表现为轻型和普通型(总占比96.97%),其余173名患者进展成重症/危重症(总占比3.03%)。在这173人中,有153名伴有由新冠感染而加重的基础疾病,另外20人仅有新冠感染。

我们还发现,除年龄偏高者(55-60岁以上)外,男性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也表现出显著增高。

《中国科学报》:你们还建立了模拟感染者数量变化曲线的数学模型。请问根据这个模型,未来奥密克戎疫情走向可能是怎样的呢?

陈赛娟:基于此前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地常规核酸检测的感染者数据,我们初步判断在上述主要城市,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高峰将于2023年元旦前后接近尾声。

然而,基于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提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但在春运期间,其感染峰值将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

对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非省会城市人群中疫情进展情况进行预测,加上春运人员流动增加原因,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旬左右出现。

《中国科学报》:综合你们的科学发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疫情?

陈赛娟:从我们的分析结果中,能得出如下几个结论:第一,当前有多个奥密克戎亚型在国内同时传播;第二,近期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人群中,重症主要集中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中;第三,元旦之后到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将主要影响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第四,春运期间城市和农村人口流动性将极大影响疫情走向。

由于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有大量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所以当前急需为奥密克戎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启动应急计划,将更多医疗资源配置到农村基层,做好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的应急使用许可,除了已批准上市的paxlovid 和阿兹夫定,我国自主研发的VV116已证实安全有效,期待能得到荮监部门紧急使用授权。

做好抗新冠病毒特异药物及辅助性药物、疗效确切的中药的生产储备、分配和临床合理使用;实施分类、分层治疗,加强中小城镇重症救治能力;继续精准用好非药物性公共卫生措施(在室内公共空间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公共交通工具适当增加班次以避免人群过于拥挤等),努力削减疫情峰值,缓解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的沉重压力;继续做好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种,启动高风险人群的第四针免疫加强针接种;加强个人家庭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做好健康宣传和风险沟通,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命健康。

这样多管齐下,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可以进一步大幅下降,使得病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健康得到更好保护。

我们坚信,有医务系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精湛救治,有广大群众的自主健康意识提升,抗击新冠感染疫情的突围战定能够取得良好收官,确保我国平稳走出疫情,促进社会经济有序恢复发展。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hep.com.cn/fmd/EN/10.1007/s11684-022-0981-7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科学网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