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重复感染概率有多大?症状会加重吗?李兰娟回应

2022年12月12日21:53:06 科学 1558
奥密克戎重复感染概率有多大?症状会加重吗?李兰娟回应 - 天天要闻

李兰娟院士(右一)与她的科研团队在一起。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新十条”发布以来,已迅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家点赞新政策之余,依然存有一些顾虑:如果感染人数增加,医务人员做好准备了吗?一旦发烧或者感冒,要上医院吗?奥密克戎重复感染的概率大吗?

12月12日,记者专访了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曾有过丰富一线抗疫经验的她表示:“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占95%以上,大家无需恐慌。”

记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发布 “二十条”后,又跟进发布了“新十条”。在您看来,连续发布优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李兰娟从传染病的发展规律来说,传染病流行起始阶段致病力往往很强,大家对病毒也是易感的,也容易导致重症发生。疫情初期,国家果断决策,严格筛查,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名患者,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审时度势、科学研判,调整优化防控策略,发布“二十条”措施;之后,又根据突出问题提出十条针对性优化措施,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优化调整了隔离方式和核酸检测,避免了全民核酸,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有效性。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病毒,再到现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致病力越来越低,现在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这也是符合传染病变化规律的。

记者:接下来,感染人数如果处于高位增加,突然涌进医院的病患是否会触发大范围院感?如果由此造成医护人员短缺,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处置?

李兰娟:目前,医院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前来就诊。医务人员不可避免的要发生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规范佩戴N95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对有发热等症状的轻症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居家隔离,休息治疗,待转阴后回归工作岗位。对医院所有场所采用相应的消毒方式进行分区消毒。对血压计、电梯按钮、扶手、座椅等设施设备要加强消毒。医疗废弃物应该严格按照医废管理要求及时处理。同时,各地各级应该采取加强互联网医院的人员配置等措施,减少轻症患者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记者: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接下来自己发热或者感冒,应该如何处理?需要上医院吗?

李兰娟:在疫情期间出现感冒的症状,应该先就近核酸点进行核酸检测,也可在家进行抗原检测,若出现阳性,则根据情况对症治疗。新冠感染后可分为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等类型。感染后潜伏期在1~14 天,多为2~4天。轻型或普通型患者,主要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重型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急、缺氧等情况。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占95%以上,大家无需恐慌。无症状者没有临床症状,不需要吃药,注意休息,多喝水。轻型患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可根据体温及咳嗽情况给予抗病毒和解热镇痛药等对症治疗。普通型患者,则可以视患者意愿,可居家,也可以住院;重症倾向患者,如果有胸闷气急等肺类症状要及时住院治疗,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提倡采用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

记者:不少老百姓很关心,奥密克戎重复感染的概率有多大?再次感染后症状会加重吗?

李兰娟:从目前的研究数据看,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短时间内再次感染的概率较低,再次感染的概率也和病毒变异情况相关,病毒变异得越明显,再次感染的概率就越大。另有证据表明即便再次感染,第二次感染的病程就会更短,症状也更轻。因此大家无需恐慌。

记者:“新十条”后,尤其是春运即将来临,个人防护重要吗?普通人群应当如何做好自我健康保护?

李兰娟:个人防护当然还是非常重要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发病率,仍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大家平时依然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好口罩。在家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保持房间多开窗通风。年纪较大且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尽量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来源:浙江新闻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图/颜宁微博截图知名科学家颜宁再次公开打假,打假的对象仍是假简历。据报道,5月4日,颜宁在其微博上发帖辟谣,“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并请微博节后尽快清理...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原创 黄鑫 经济日报与大模型对话,生成一件大师风格画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规划路线,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精准识别和抓取零部件……日前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集中展示了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生动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 天天要闻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区域,Wi-Fi 连接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无线网络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制约了无线通信的效率与性能。值得庆幸的是,Wi-Fi 6 ...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 天天要闻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近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府河孝感段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王新越 摄这尾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这已经是长江十年禁渔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 天天要闻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5月5日,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由春到夏,万物从复苏到成长,由萌芽至蓬勃,绿色铺满大地。立夏时节,蝼蝈鸣,蚯蚓出,藤蔓蜿蜒攀墙,大自然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盛夏。暑气初显,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适时调节生活节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夏季运动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倡“无厌于日...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要做这些事!

说吧你有多久没称体重了什么?你说你看到秤上飙升的数字就会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想要晕倒怀疑是对称体重这项活动严重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