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2022年10月09日00:00:13 科学 1046

2022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大家可要清楚这一点,诺贝尔奖与奥运会、亚运会这些体育赛事一样,诺奖得主会获得奖章。

诺贝尔奖章是纯手工制作的,整体重270克,内含黄金,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

“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 天天要闻

背面根据不同奖项,图案各有不同。文学奖的奖章背面是缪斯女神演奏着七弦琴,一个年轻人坐在月桂树下,边听边记录。

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章背面是医药女神膝上摊着书,一手扶着病人,另一手捧着碗在接泉水,准备给病人喝。

2014年12月4日,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詹姆斯·沃森宣布拍卖自己的诺贝尔奖奖章。

被誉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可不是闹着玩的,他把诺贝尔奖章送交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最终,拍出了475.7万美元(包含佣金)的高价!

但令人奇怪的是,花470多万美元拍下这枚诺贝尔奖章的俄罗斯首富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Alisher Usmanov),居然又将诺贝尔奖章还给了沃森,这是怎么回事呢?

“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 天天要闻

詹姆斯·沃森出生于1928年4月,七岁那年,詹姆斯·沃森从父亲手里得到第一本关于鸟类的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鸟类迁徙的过程。

读完了这本书后,小詹姆斯·沃森疑惑不解:鸟类是如何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那些年老或者幼鸟,也能飞越数千公里,横跨南北半球吗?

为了弄清楚问题的答案,詹姆斯·沃森通过大量阅读相关书籍,为自己培养了勤学好问,且拥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1943年,15岁的詹姆斯·沃森连续跳级考入芝加哥大学。因为天赋异禀,詹姆斯·沃森进入大学后,在生物和动物学成绩尤其突出,其余课程的成绩同样排在前列。

詹姆斯·沃森原本想学习鸟类学,但因印第安纳大学研究生院动物系没有鸟类学专业,只得转而学习遗传学

“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 天天要闻

在詹姆斯·沃森看来,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存在遗传DNA,学习遗传学等于触类旁通,与儿时的梦想差距并不算大。

可当时遗传学的就业前景非常不好,由此可见,詹姆斯·沃森做事全凭性子。

不得不承认,詹姆斯的学习能力让许多同学艳羡,22岁的他就轻松获得博士学位。23岁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后来全力研究DNA的分子结构。

27岁时,詹姆斯·沃森在《自然》杂志上用1000多个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不到30岁的年纪,他成为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带头人之一。

名满天下的詹姆斯·沃森受邀前往哈佛大学执教,后升为哈佛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蛋白质生物合成研究。

1962年,詹姆斯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时34岁的詹姆斯·沃森已经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境地。

“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 天天要闻

40岁时,詹姆斯·沃森担任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主任,致力于肿瘤方面的研究,他曾经担任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讲人。

课余时间,詹姆斯·沃森热衷于教育,积极探索利用多媒体进行新式教育,通过互联网设立的DNA学习中心。

2006年,詹姆斯·沃森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第68位人物。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都看得出,詹姆斯·沃森的一生非常完美。少年登科的他先后辗转于剑桥、哈佛,于34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还被权威杂志评选为影响美国的重要人物。

但就是这样一位社会精英,为何会拍卖自己的诺贝尔奖章?

“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 天天要闻

前文简单说过,詹姆斯·沃森做事全凭个人喜好,性格是很有问题的。当詹姆斯·沃森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克里克表现过谦虚谨慎的态度。”

大致意思就是,他认为克里克当时完全默默无闻,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就是跟在自己后面窃取果实。

如果说詹姆斯·沃森看轻自己的合作伙伴,还算情有可原,毕竟这些顶级人才智商超高,性格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但在自己的《双螺旋》一书里,詹姆斯·沃森还批评了许多同时期的精英科学家。他的这些言论很多都是子虚乌有,激怒了许多科学界大佬,暗示了他日后的悲惨命运。

2007年10月10日,詹姆斯·沃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非洲的前途产生悲观”。直指非洲人的IQ与白种人有差距,他把IQ跟智力等同起来其实是非常不严谨不专业的。

而且詹姆斯·沃森的这番言论也触碰到了西方社会的禁忌,属于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但至今他都没有对自己的言论和观点进行反思和道歉,只是后悔自己当众说出来了而已。

“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 天天要闻

此事过后,这位曾经的哈佛大学教授,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主任在舆论的攻击下被迫辞职。

没有稳定工作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尽管詹姆斯·沃森是誉满天下的顶级生物学家,但遭到封杀后,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敢收他。

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2014年,迫于生活无奈的詹姆斯·沃森不得不拍卖自己的诺贝尔奖章以及相关学术论文,从一位前途似锦的生物学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2014年12月4日,被誉为“天才神童”的詹姆斯·沃森,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自己的诺贝尔奖章,他也是第一个在生前就卖掉诺贝尔奖章的获得者。

很快,一位名叫乌斯马诺夫的俄罗斯超级富豪,通过电话报价的方式,花了475.7万美元(包含佣金)拍得了詹姆斯·沃森的诺贝尔奖章。

“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 天天要闻

而詹姆斯看不起的,就是与他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弗朗西斯·克里克。2004年去世后,其家族在2013年4月以227万美元价格拍卖了他的诺贝尔奖章。

既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詹姆斯·沃森就对自己的奖章原先估价为350万美元左右,但是最后却卖了470多万美元,让这位老人感到非常高兴。

拍卖会结束后,已经86岁高龄的詹姆斯·沃森最后一次把诺贝尔奖章拿在手中,在场的记者纷纷喊道:“那不再是你的东西了。

这一刻,詹姆斯·沃森没有了受领诺奖时的那般意气风发,而是一位垂垂老矣的长者,迈着蹒跚的步伐,遭到众人的哄笑。

2014年12月9日,拍下詹姆斯·沃森诺贝尔奖章的乌斯马诺夫公开宣布,要把这块奖章还给原主人。

在这位超级富豪看来,一位杰出的人才不应该卖掉代表自己成就的奖章。詹姆斯·沃森再怎么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这块象征着发现DNA结构的奖章应当永久属于他。

“DNA之父”:34岁获诺贝尔奖,因涉及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 - 天天要闻

2019年,已经90岁高龄的詹姆斯·沃森又遇到了麻烦,由于他不停地向公众宣传种族歧视这些错误言论,冷泉港实验室决定收回詹姆斯·沃森所有的荣誉头衔。

怎么说呢,詹姆斯·沃森这个人其实就是大嘴巴,因为头戴“DNA之父”、“诺贝尔奖得主”这样的光环,民众和媒体是很容易轻信他的结论的,然后拿去进一步曲解和发挥,这都会升级成一种舆论矛盾。

总结起来就是,No zuo no die(不作就不会死)!

参考文献:

[1]《双螺旋》险些被禁止出版——记詹姆斯·沃森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长青,世界科学 2013年06期

[2]“DNA之父”——詹姆斯·杜威·沃森,作者刘婷婷 宋雪峰,少儿科技 2018年10期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联想“稀土外壳”争议:美国能否靠回收提炼打破中国稀土封锁? - 天天要闻

联想“稀土外壳”争议:美国能否靠回收提炼打破中国稀土封锁?

背景:稀土出口管制下的“变相出口”疑云近期,联想推出的“稀土镁合金”笔记本电脑外壳引发舆论争议。据网友爆料,其外壳中使用的钇元素属于中国严格管控的7类中重稀土之一。尽管中国已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但联想通过将稀土加工成合金材料并嵌入笔记本电脑
欧盟砸5亿欧元“抢人”,马克龙:欧洲要做科学家的避风港 - 天天要闻

欧盟砸5亿欧元“抢人”,马克龙:欧洲要做科学家的避风港

当地时间5月5日,一场名为“为了科学 选择欧洲”的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法国与欧盟委员会在会上宣布,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减少对科研领域的资助之际,欧盟将设立一项总值5亿欧元的科研激励计划,吸引外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前来工作。
木星发现巨型熔岩湖?朱诺号探测器传回最新发现 - 天天要闻

木星发现巨型熔岩湖?朱诺号探测器传回最新发现

木星北极的气旋群像一群诡异的舞者,以超过160公里的时速相互碰撞;木卫一的熔岩湖在冰冷外壳下暗流涌动,炽热岩浆随时可能喷薄而出——这些堪比科幻大片的场景,正是NASA朱诺号探测器最新传回的太阳系真相。
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 天天要闻

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来源:【冰城+】5月5日,以“清除鸟网 密织法网 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的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北方森林动物园百鸟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林业和草原局、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北方森林动物园等单位联合举办。
比不读书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 - 天天要闻

比不读书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

近日,日本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教授川岛隆太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度使用手机与学生学业成绩下滑、脑部发育停滞有显著关联。(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川岛从2010年开始,对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约7万名中小学生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他指出,每天使用屏幕(包括电视、手机)的时间超过一个小...
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研究设计CHIKV mRNA疫苗 - 天天要闻

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研究设计CHIKV mRNA疫苗

点击上方“Vaccine前研”,关注最新疫苗动态iNature随着基孔肯尼亚病毒(CHIKV)的广泛传播,对更有效、保护性更强的疫苗的需求越来越大。2025年3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t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题为“CHIKV mRNA vaccines encod
世界上第一台将人脑与硅相结合的计算机问世了 - 天天要闻

世界上第一台将人脑与硅相结合的计算机问世了

CL1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将人类神经元与硅芯片相结合的计算机。它可以在六个月后到期之前用于疾病建模和药物发现。一种将普通硅基硬件与人类神经元相结合的新型计算机现已上市。CL1由总部位于墨尔本的初创公司Cortical Labs于3月2日发布,据该公司网站介绍,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可部署代码的生物计算机”。代表们说,这个鞋...
江会锋 马延和:工业合成生物学 - 天天要闻

江会锋 马延和:工业合成生物学

作者简介江会锋,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新酶改造设计研究,是人工合成淀粉“技术造物”团队的核心领衔科学家之一,创建了灯盏花素合成等一系列天然产物的细胞工厂,搭建了国内首台KB级基因拼接仪与合成仪;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Research、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