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2022年07月01日14:00:11 科学 1462

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发射的火星登陆器通过听风绘制了史上第一幅火星地下地图

风的声音揭秘了火星地下形态的种种细节。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图解:一位艺术家描绘的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发射的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所探索的浅层地下状况概念图。(图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Géraldine Zenhäusern)

研究人员通过聆听风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土壤和岩石层中回响的声音,绘制出了第一张火星地下地图。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该研究小组使用了美国宇航局(以下称NASA)洞察号探测器——于2018年降落在平坦的“极乐平原”上,以研究席卷这个星球的弱“火星地震”——上的针探仪器。洞察号获得的数据显然可以让科学家得到一个关于火星地下组织的粗略构想,包括其地幔的性质和地壳的厚度。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瑞士地球物理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使用一项在地球上开发并调整巩固的新技术,来让着陆器的仪器直接观察火星干燥地表的下层,探索其离地壳660英尺(200米)内的事物。

“我们应用的是一种在地球上成熟发展的技术,来确定地震风险地点,并研究地下结构,”n. 塞德里克 施韦施巴赫,工作于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的一位地理学家,也是新论文的通讯作者,这样告诉Space。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这种技术是依据环境振动工作的,”施韦施巴赫说。“在地球上,人类拥有海洋,风,这些都使得地面无时无刻在抖动,而人们在某个点测量震动,就会留有一个地下印记。”

逼近真相

从本质上来说,地表的混乱运动使得地壳不断震动。这些极为微小的震动在深入地下时会被无限放大,最终会被敏感的仪器所捕捉。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火星,施韦施巴赫说,相对地球要安静的多。这个星球上没有海洋,并且火星的大气层要稀薄许多,导致那里的风更加微弱难以捉摸。再加上地理学家在地球上可以使用无数个监测站,然而在火星,他们只有一个选择:洞察号着陆器。

不过,依靠听这颗红色行星因为陨石坑和平原地下的地面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风,揭示了地下结构中惊人的细节。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我们越是深挖地下,分辨率越低,”施韦施巴赫说,“靠近地表时,我们可以分辨出一米(三英尺)厚的地层。但是在更深的地方,实际上只能分辨出几十米。”(10米=33英尺)

这张地图使得人类能瞥见过去几十亿年火星的进化。它揭露了一层意想不到的深层沉积物以及厚厚的凝固熔岩,所有这些都覆盖着10英尺厚(3米)的砂质风化层。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图解:艺术家对NASA火星着陆器下浅层地下的完整概念图。(图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Géraldine Zenhäusern)

这个令人惊讶的沉积层位于火星表面下半处,海拔100到230英尺(30到70米),夹在两层凝固的古代熔岩之间。

他说:“我们仍在研究如何追溯确定这一层的年龄,”他说。“但它告诉我们,那个地方的地质历史可能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复杂,而且那个地方过去可能发生了更多的地质变迁。”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研究人员将包含这种沉积物的两个熔岩层与之前对附近陨石坑的地质研究进行了比较。这些数据使他们能够将这些地层的起源大致框定在大约17亿年和36亿年前的火星,这是火星地质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在较年轻的熔岩层的顶部,就在地表风化层的下方,有一条大约50英尺厚(15米)的岩石物质带,很可能是由过去的陨石撞击,使它们从火星表面无规则运动上升至半空,然后像雨点般回到了火星表面。在未来,科学家们希望看到他们能以火星地壳下几英里的地方为基础,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技术。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施韦施巴赫说:“我们现在在此领域仍然有一个盲区。”

基于洞察号的数据进行的早期对火星核心、地幔和地壳的研究,揭示了火星和地球之间惊人的差异。这两颗行星一般被大众认为是太阳系的双胞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进化路径相似得仿佛共享同一套基因。

探索火星,其内核是怎样的?洞察号带你一探究竟 - 天天要闻

这两颗行星在最开始都形成了宽广的海洋和厚厚的大气层。但后来,火星失去了它的保护性磁场,这使得粗糙的太阳风,即从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逐渐剥夺了火星的大气层,火星发展成了今天的模样,与地球相比是另一个世界。科学家们希望这两颗行星的地质学研究对比能够为它们如今的“分道扬镳”提供一些线索。

BY:Tereza Pultarova

FY:余婕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