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专稿 | 神秘飞行物留下“连环坑”,是谁“坑了”月球?

2022年06月29日20:06:20 科学 1777

读特专稿 | 神秘飞行物留下“连环坑”,是谁“坑了”月球? - 天天要闻

6月23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照相机(LROC)官网发布文章称,项目团队科学家在月球影像中发现了两个大坑,可能与此前神秘的太空飞行物相关。这引发了国际深空探测学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月球表面的坑洞不计其数,为什么这两个大坑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它们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读特专稿 | 神秘飞行物留下“连环坑”,是谁“坑了”月球? - 天天要闻

两张影像图,捕捉“连环坑”

今年早些时候,众多国内外通讯社和网络媒体报道,北京时间2022年3月4日20点25分,一个来历不明、重约3吨的飞行物以每小时9290公里的速度冲撞上月球背面的赫茨普龙环形山。但由于撞击点是在月球背面,而且当时没有任何月球卫星在撞击点的上空,人们没能第一时间获得这次撞击的准确位置和状况。

近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分析撞击事件发生前后的两张高分辨率影像,分别是LROC在2月28日和5月21日过境赫茨普龙环形山时所拍摄,不仅确认了这次撞击事件,而且还意外发现,这个身份不明的飞行物撞击形成了两个连环撞击坑,东边直径18米的撞击坑部分叠加在西边直径16米的撞击坑上

读特专稿 | 神秘飞行物留下“连环坑”,是谁“坑了”月球? - 天天要闻

2月28日和5月21日拍摄的高分辨率影像揭示了神秘飞行物在月球背面(北纬5.226°, 东经234.486°)的归宿。图源: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是谁“坑了”月球?

造成这两个“连环坑”的飞行物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7年前,有以下几个猜测。

1

近地小行星?

首先,这个飞行物早在2015年3月14日就被美国卡塔琳娜巡天系统首次发现。被发现时,它的位置很高,离地球比较远,被认为是一颗近地小行星,并赋予编号WE0913A。然而,一位巴西天文学家在分析了这个物体的飞行轨迹后发现,该物体是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而不是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因此判断它可能不是天然小行星,而是人造太空垃圾。

2

SpaceX火箭残骸?

巧合的是,2015年2月11日,埃隆·马斯克的SpaceX航天公司曾使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射了深空环境观测卫星DSCOVR。这个飞行物的发现是在DSCOVR发射的一个月后,并且DSCOVR曾于2015年2月13日穿越月-地空间。

据此,美国天文学家比尔·格瑞(Bill Gray)推测,这个飞行物应该是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残骸。今年1月21日,格瑞在天文网站ProjectPluto上预报,这个猎鹰9号火箭残骸将在3月4日撞击月球。那将是大型人造太空垃圾第一次无意中坠落月球,因而立即引起了天文与深空探测学界的高度关注。

读特专稿 | 神秘飞行物留下“连环坑”,是谁“坑了”月球? - 天天要闻

运载DSCOVR的猎鹰9号火箭。图源:SpaceX

由于飞行物的数据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对格瑞的预报进行检查验算。美国航天局的一位专家在核对了相关的轨道数据后指出,DSCOVR与月球的距离太远,它的运载火箭残骸无法到达这个飞行物所在的高度,从而推翻了该飞行物是猎鹰9号火箭残骸的推论。

3

嫦娥五号运载火箭残骸?

猎鹰9号的猜测被推翻后,格瑞便往前追溯更早的航天发射任务,他找到了2014年10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嫦娥五号T1试验器的任务,并认为这个飞行物极有可能是执行那一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末级推进器的残骸。

对此,我国航天界否认了他的这一推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明确表示,根据中方的监测,嫦娥5号任务相关火箭的末级已坠入地球大气层,并完全烧毁。专门从事监测卫星和空间垃圾任务的美国空间部队太空控制中队18SPC公开的追踪数据也显示,执行CE-5T1任务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末级(国际代号2014-065B)已经于2015年重返大气层。

读特专稿 | 神秘飞行物留下“连环坑”,是谁“坑了”月球? - 天天要闻

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T1任务,图源:新华社

两个大坑有何神秘之处?

这个坠落月球的飞行物迄今仍然扑朔迷离,而它撞击月球表面所形成的“连环坑”又给它添加了新的神秘色彩。

为什么说两个大坑具有神秘色彩?事实上,火箭残骸坠落月球不足为奇,早在阿波罗年代就发生过多次,运载美国阿波罗13号、14号、15号等火箭的残骸都曾坠落到月球表面。不同的是,通常火箭残骸形成的都是单一的撞击坑,这是因为火箭箭体一头是发动机,另一头是燃料罐,燃料耗尽后便是空的,只有发动机一头是重的,因此残骸坠落一般只会出现一个撞击坑。这个飞行物却撞出了两个坑,表明它很可能是一个两头重的家伙。这一发现将使科学家离揭开飞行物的真实身份更近一步。

读特专稿 | 神秘飞行物留下“连环坑”,是谁“坑了”月球? - 天天要闻

读特专稿 | 神秘飞行物留下“连环坑”,是谁“坑了”月球? - 天天要闻

新形成的连体双撞击坑与阿波罗运载火箭残骸坠落月表形成的单体撞击坑形成鲜明对照。图源: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读特+新闻

美方称太空一火箭残骸来自中方探月任务,外交部回应

2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一枚火箭残骸预计会在3月4日撞上月球背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分析认为,该残骸可能来自中国于2014年为执行探月任务发射的运载火箭推进器。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近期关于此事的专家分析和媒体报道。根据中方的监测,嫦娥五号任务相关火箭的末级已安全坠入地球大气层并完全烧毁。中方始终基于国际法发展航天事业,切实维护外空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我们愿就此同各方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 天天要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紧扣全年任务目标,以“大干100天 决胜上半年”劳动竞赛为载体,全面掀起夺油上产热潮。广大干部员工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用汗水书写担当,用实绩回应挑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环保平稳受控,经营业绩稳健向好,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石...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 天天要闻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期间,第四届“汉江湾”汉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动在硚口区汉江湾上演。武汉云豹救援队联合台湾苗栗县水上救生救难协会、苗栗县救难协会、桃园市水上救难协会,首次以完整建制展开跨海峡救援协作综合演练。 联合救援协作综合演练现场。图/九派新闻 上午9时,随着信号弹升空,云豹救...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 天天要闻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Nature期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机器人控制领域的重大变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运动雅可比场"技术,能够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各种复杂机器人系统,彻底摆脱了传统建模方法的束缚。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 天天要闻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当AI从工具到与人类齐平,再到超越人类,我们该如何自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向在座的听众们抛出这一问题。这是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政府礼堂举办的“以科学的态度认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关系——从初始到对未来的期许”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现场,陈虔为西红门镇政府近百位公务员带来一场融合AI技术解析与...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 天天要闻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7月2日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在该校举行学院将从小米、宇树、乐聚、优必选等机器人、智能制造头部企业聘请10名产业教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武大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晓晖教授在会上介绍,新成立的机器人学院2025年将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将依托武大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 天天要闻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作者:黄莺2025年7月1日,总部位于美国的专利池管理机构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视频分发专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专利池的首个进展——首批被许可方和许可方名单,其中字节跳动、快手和腾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 天天要闻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什么项目值得争论70多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前后历经七十余年,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迎来最新进展—— 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布了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拟选址位置、拟用地面积等信息。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