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突破“卡脖子”

2022年06月25日10:07:05 科学 1770

像太阳那样利用核聚变获得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供应,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中国在利用受控核聚变去“种太阳”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20年12月,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实现首次放电。承担这一高精尖科学项目的76人队伍中,有57人为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今年五四青年节,这支勇攀科技高峰的队伍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种太阳”团队,听他们讲述如何在国外的技术封锁下,实现中国“聚变能源梦”的故事。

中国“人造太阳”突破“卡脖子” - 天天要闻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

核心部件都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钟武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造太阳’以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和固有安全性等优势将成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也是能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相较于核裂变原理在核电站中的成熟应用,人类想要“驾驭”热核聚变反应,却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

钟武律介绍称,核聚变发生的条件非常苛刻,这个过程首先需要在极度高温的条件中进行,“原子核必须具备足够高的动能,如温度达到上亿度,才能克服原子核间的库伦排斥力,相互靠得足够近,以便让短程核间吸引力发挥主要作用”。此外还需要创造等离子体高密度的条件,“氘氚原子核的密度足够高,才可以提高原子核之间碰撞而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概率”。而想要实现可控核聚变还需要维持一个较长的能量约束时间,“将高温高密度的核反应条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使核聚变反应得以持续进行”。

在钟武律看来,虽然核聚变的原理说起来简单,但开发核聚变能却是对人类的科学与技术极限的挑战,因为这要求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密度与能量约束时间“三乘积”必须达到一定值。在科学上,将维持核聚变反应堆中能量平衡的这个特殊条件被称为“劳森判据”。“只有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足够多的能量,才可维持核聚变反应堆的运转并有可观的能量输出,使聚变反应持续进行。”

根据中国核能发展“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国的目标是自主研发核聚变能反应堆。其中,新一代“人造太阳”是我国开发核聚变能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将为下一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奠定坚实基础。

钟武律介绍称,新一代“人造太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它采用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该装置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首个具备在兆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实现多种先进偏滤器位形能力的核聚变先进研究平台。“装置的核心部件都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它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世界最大国际合作项目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中国“人造太阳”突破“卡脖子” - 天天要闻

科技人员在新一代“人 造太阳”真空室内讨论。

突破技术封锁,提升中国制造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新一代“人造太阳”由真空室、线圈系统、发电机组和支撑结构等核心部件组成。在这个中国“人造太阳”背后,有着一连串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的励志故事。

以真空室为例,该装置为“人造太阳”放电实验提供超真空环境,用来盛装上亿度高温等离子体,比宇宙空间环境的真空度还要低好几个数量级。设计研发初期,“种太阳”团队走访了10余家大型制造企业,均因该设备的设计精度高、制造难度大、薄壁件焊接变形控制难、国内无相关经验等原因被告知无法加工。团队将科学设计参数细化为一张张可实现的工程图纸,以共同研发和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指导厂家加工。经过6年艰难探索,团队制造出我国首台D形截面特材双层双曲率薄壁件全焊接环状超高真空容器,相关工艺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线圈系统为“人造太阳”装置放电实验提供约地球磁场5万倍的强磁场,用以精确和稳定地控制上亿度高温等离子体。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线圈制造原采用“利旧改造”的方案。随着建设的深入和国际核聚变研究的快速发展,研发团队发现,如果采用“全新研制”,在设计参数上能确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实现部分领跑,但研制风险极高、创新可能失败。面对两难选择,团队以大量的科学计算和分析为依据,选择了更具挑战的“全新研制”。他们首创了国内最大运行电流强磁场D形比特板式可拆分环向场线圈,突破国内大截面外方内圆异形无氧铜管原有产能极限,独创性地掌握了国内大尺寸异形高强度铬锆铜材制造技术,多项工艺领先国外一流装置。

发电机组是为“人造太阳”提供运行动力的巨型“充电宝”,单次释能可达1300兆焦,其功率与秦山一期核电站相当。研制团队攻克了超大功率滑差调节、大型立式六相脉冲发电机电气制动等技术,研制出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立轴脉冲发电机组,其发电量可负担一座百万级人口城市的基本用电量,部分指标同样领跑国际水平。

钟武律介绍称,为确保装置的性能满足在堆芯级等离子体参数条件下开展物理实验研究的需要,“人造太阳”的工程技术难度及工艺复杂性大幅增加,不断挑战着国内相关工程技术水平极限。“美国曾以核心技术为由禁售建设‘人造太阳’所需的高强度膨胀螺栓。面对这个必须解决的‘卡脖子’难题,我们从浩瀚的文献资料中找突破口,经过数百种材料比对和上千次的试制,终于攻克了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封锁,制造出国内无生产先例的大尺寸高强度膨胀螺栓,将生产成本降低近90%,极大节约了科研经费。”

也正是通过这种高强度的技术攻关,“人造太阳”研发团队掌握多项核心技术,通过与国有大型企业合力攻关,极大提升了企业复杂产品的研发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技术升级。

环球时报记者 樊巍 曹思琦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又发现一新物种,仅25只!而且它们竟然是盲的 - 天天要闻

我国又发现一新物种,仅25只!而且它们竟然是盲的

科研人员在长江上游乌江流域一溶洞地下河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一鱼类新物种,并以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贵阳金线鲃(bā)”。这一新发现5月1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这是科研工作者拍摄的“贵阳金线鲃”。(周佳俊 摄)新物种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工程师周佳...
真空镀膜的原理揭秘:技术基础、工艺流程与行业应用 - 天天要闻

真空镀膜的原理揭秘:技术基础、工艺流程与行业应用

真空镀膜的定义和重要性真空镀膜是一种在低压环境下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材料沉积到基底表面形成薄膜的工艺。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高纯度、高精度的薄膜沉积,使其具有特定的光学、电学、机械等性能。因此,真空镀膜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分析:揭示其进化和潜力 - 天天要闻

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分析:揭示其进化和潜力

禽流感病毒(AI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对全球家禽产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分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探讨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特征、进化途径以及其对未来的潜在影响。一、禽流感病毒概述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
《科普时报》版:全息技术:超越现实感的三维成像 - 天天要闻

《科普时报》版:全息技术:超越现实感的三维成像

当下,全息技术在医学影像学、工程设计以及娱乐领域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但要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仍需克服一些挑战。例如,高成本是制约全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降低设备价格以及制作成本。
山东发布《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 天天要闻

山东发布《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5月16日,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微山县微山湖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是我国近原生态大河河口,保存了完整的陆、海、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拥有中国乃至世界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
NVIDIA Omniverse:引领 AI 和元宇宙的未来 - 天天要闻

NVIDIA Omniverse:引领 AI 和元宇宙的未来

导读:不久前的 CadenceLIVE Silicon Valley 2024 大会上,黄仁勋曾公开表示,AI 将为数据中心、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生命科学三大领域带来革命性颠覆。人型机器人降至1万至2万美元将是未来必定的趋势,因为全球科技企业都在加大该方面的投入,包括 NVIDIA 也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我们需要一个模拟引擎,以数字的方式为机器...
“燃烧之路”展探索人类连通技术与精神的可能性 - 天天要闻

“燃烧之路”展探索人类连通技术与精神的可能性

展览“燃烧之路”正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展出。“燃烧之路”是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第三届获奖策展小组甘莹莹和周一辰的展览项目,将展至6月16日。 策展人甘莹莹和周一辰在展览“燃....
面对海量数据 上海天文学家通过人工智能“挖”到重要发现 - 天天要闻

面对海量数据 上海天文学家通过人工智能“挖”到重要发现

图说:研究过程艺术示意图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面对海量的天文数据,人工智能成为天文学家的得力帮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带领的国际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在国际斯隆数字巡天项目第三期释放的类星体光谱数据中,“挖”到重要发现。葛健介绍,宇宙冷气体和尘埃中的“中性碳吸收体”,是研究星系...
杭州上空掉落陨石?多位网友拍到!最新回应 - 天天要闻

杭州上空掉落陨石?多位网友拍到!最新回应

5月16日傍晚,记者接到网友报料说,6点55分左右,杭州上空好像掉了一个陨石。几乎同一时间,微博上也有网友发出了类似的内容。究竟是不是陨石?还是火流星?它又去了哪里?记者联系上了杭州市天文学会讲师牟新翔,他表示,经过杭州市天文学会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颗火流星。 从大家的交流中,牟新翔得到了以下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