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贝尔奖的路上:中国能从日本人身上学到什么?

2021年10月04日18:19:09 科学 1424

人们翘首以待的2021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今天开始陆续公布,第一个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公布时间,就在今晚17:30分!

每当诺贝尔奖公布的时候,“为什么总与中国人无缘”?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国人的神经。

同在亚洲的大国日本,近年来诺贝尔奖的得奖势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目前为止,日本共获得诺贝尔奖28项,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6位。

日本曾提出在21世纪前50年拿下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到2020年,日本已将19个诺贝尔奖收入囊中,平均每年1个,且绝大多数都是自然科学奖。

日本人的底气来自哪里?中国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段从日本间接引进西方科学的特殊时期,现代汉语里的很多科学术语,特别是医学术语直接延用日语,是这段时期的一个写照,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内科、外科、小儿科、血压、糖尿病、心电图等,中文和日语是完全一样的。这表明,日本人学习、引进和发展西方的自然科学,比中国要早,在这上面,日本曾是中国的老师。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主张“脱亚入欧”,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对其人民进行“国民性改造”。可以认为,至少在科学领域,日本是完全摆脱了东方“原始性系统思维”,转向了符合近现代科学的“分析主义”思维的国家。其在科学和大学教育的体制上,也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如东京大学,走的完全是模仿德国的路线,先技术专科学校,再到综合性大学。与此同时,日本也把自然科学研究,完全融入到大学的教育里去,是一个投巨资于大学发展基础科学、有着“自由研究”传统的、与西方无异的国度。日本也有独立于大学的少数国立基础研究机构,但与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像中国科学院这样的“计划内”科研实体庞然大物,是完全不存在的。

当然,日本科学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与其战前先进的科学体制的确立,战后经济飞速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有很大关系。“世界科学中心”,虽然不等同于“世界经济中心”,但两者又具有某种重叠性。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到了它的顶峰,不但挺进了世界第二,而且有与美国并驾齐驱之势。虽然2010年起,日本的GDP让位于中国列世界第三,但其经济体量和发达程度,对科学的强力支撑,在全世界还是紧跟在美国之后的。

日本近年来诺贝尔奖获奖频频,全面勃发,其科学家满负荷的科学劳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东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自己“老板”办公室的灯,总是晚上9:00还亮着,“老板”还没走,自己就也不好意思离开,老老实实地跟着“干活”!对比一下整天为“几斗米”而奔波,为孩子入托、上学而忙乎,为申请研究经费而到处找关系,为完成SCI论文考核而焦虑不安,为当个什么什么官而拼搏的中国科技人员,日本人“科学劳动时间”的数量和质量,显然是我们根本无法比拟的。我们不去谈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更聪明这样的伪问题,光是“科学劳动时间”,特别是单个科学家的劳动时间,我们就有极大的差距。

发生在日本东京大学的另一个“科学现象”,也值得说一说。每年新生入学季前的3月份,在东京大学的校园(东京本乡三丁目本部)里,总会扔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和设备,这些仪器和设备是各研究室淘汰的,有的还非常新,因此,会有很多人到东京大学里去捡、去“淘宝”。开始时,东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觉得这很不可思议,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便对此有了了解和理解:正是因为这种“及时的淘汰”,才保证了东京大学科学仪器设备的世界先进性,日本的其他大学,应该也是如此。

不得不说,向基础科学倾斜的国家政策、“自由研究”的传统的树立、雄厚的国家经济实力、科学家满负荷的“科学劳动时间”、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一个半世纪的长时间积累,加上与西方处于同一个阵营,是日本诺贝尔奖进入丰收季节的几个重要原因。这些,有的是钱就可以解决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有问题;还有的不是单纯靠钱就可以解决的,从这点上说,中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正如世界知名科学家杨振宁2010年的预言“20年内中国人将拿到诺贝尔奖,并不乐观,我认为10年就可以实现”被证实那样,继屠呦呦(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和莫言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并任职于该校)等之后,预计出自中国的零零星星的诺贝尔奖总会发生,而且主要在大学。但中国要像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那样,成批地产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即使过些年经济规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也需要长期假以时日。毕竟,如前述,“世界经济中心”不等于“世界科学中心”。

诺贝尔奖主要是面向自然科学的,它没有设数学奖,原因已无法考证,所设的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则可以理解为对它的一个点缀。

诺贝尔奖的获奖大国——美国、德国和英国,历史上都曾经是世界的“科学中心”。由于“科学语言”(科学论文发表的核心语言)迄今一直都是英语,因此,国语为英语的美国和英国,又显得特别突出。而作为近代科学发源地的欧洲的一员,德国、法国、瑞典、瑞士、奥地利等国,深受科学传统的影响,也表现出色。

与中国同处亚洲、“科学语言”非国语的日本,在诺贝尔奖上能取得的非凡成绩,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在诺贝尔奖的路上:中国能从日本人身上学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文逸杂谈整理



在诺贝尔奖的路上:中国能从日本人身上学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文逸杂谈整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