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2021年09月30日20:16:03 科学 1847

1945 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造成20多万人伤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枚原子弹,准备8月19日投掷到日本小仓。曼哈顿计划投入大量资源制造浓缩铀和钚,到1945年夏天已生产出足够装配三枚原子弹的原料,第四枚核心也在制造中。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但是日本在原子弹巨大的威力前迅速崩溃,天皇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所以第三枚原子弹失去用武之地,数十万人的生命也幸运存活下来。这颗绰号“鲁弗斯”的原子弹钚核心也被拆解出来,送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用于超临界数值测试。

这个钚球直径9厘米,重6.2千克,平时处于亚临界状态。核物理学家们准备用碳化钨块将其包裹起来,这样裂变产生的中子就会被反射回去,从而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使钚核心接近临界边缘,也就可以测定临界质量了。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反射回去的中子流不能太多,否则钚核心就会进入超临界状态引发链式反应,虽然受其他条件限制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但也会发出蓝光释放出巨大辐射能量。

他们也知道实验的高风险性,所以戏谑地称之为“挠龙尾”。就像挠睡龙的尾巴,如果不幸激怒了巨兽,他们随时可能被放射性龙火烤焦。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而这正是发生在小哈里•达格利安和路易斯•斯洛廷身上的不幸事情。

当时阿拉莫斯实验室的防护标准还比较松懈,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直接在辐射环境中工作,因此钚核心测试的物理学家也将手工进行这些实验。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小哈里•达格利安

1945 年8月21日晚上,已经下班的达格利安吃完晚饭后又回到实验室。因为他突然有一些灵感,所以一个人独自来给“龙尾巴挠痒痒”。他身边没有其他科学家,只有一名保安在值班。

达格利安像往常那样用碳化钨块包裹钚核心,小心记录测试数值。当核心越来越接近临界状态时,他的动作也越来越慢。

等他拿起最后一块碳化钨块时手突然滑了一下,钨块掉到核心上堵塞了中子溢出通道,钚核心一下子达到超临界状态——蓝光爆闪,致命的核辐射瞬间释放出来。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达格利安大吃一惊,马上移除钨块可为时已晚。一旁的保安还一无所知,听到响声后过来察看,达格利安连忙冲他大喊:快走开,快走开!

他被送到医院后出现强烈的辐射病症状,恶心呕吐、手臂肿胀、皮肤溃烂,内脏受到严重损伤。达格利安与疾病苦苦斗争了25天后去世了,他把遗体捐献给医院,以研究大量核辐射对人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达格利安出事后实验室提高了安全标准,以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1946年,达格利安的同事路易斯•斯洛廷接管了测试实验,实验室也换了地点。

斯洛廷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参与过世界上第一枚核弹“小玩意”(Gadget)的组装工作,但他也很鲁莽,以胆大冒险无视危险而著称。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路易斯•斯洛廷扶着核弹装置

他改进了测试方法,将钚核心放在一大一小两个半球中,上面是铍材料,下面是铝材料。当铍上盖缓缓扣下时,就可以反射中子使钚核心接近临界状态。

但是铍上盖不能完全放下,两个半球间要留出一条缝隙,以防中子反射太多引发链式反应。所以标准流程中两个半球间要放置金属垫片,防止上下盖完全闭合。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但斯洛廷觉得太麻烦,他取消垫片只用一把简单的一字螺丝刀控制上下盖间隙,并根据需要随时手动调整。

他对这项技术相当精通,在同事中以“挠龙尾”而闻名,然而物理学大佬恩里科•费米警告他:如果再这样“挠龙尾”,你将在一年之内死掉。

斯洛廷年轻气盛,忽视了老前辈的警告,继续用自己的绝活开展实验,前后做了十几次之多,从没失手。

1946年5月21日,斯洛廷与七名同事又一次开始测试。他用螺丝刀顶住铍半球小心向下放,一边放一边记录测试数据。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没想到一名同事去拿记录表格,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咖啡杯。杯子掉在地上碎了一地,把全神贯注的斯洛廷吓得手一抖……

完了!上下盖合在一起钚核心瞬间进入超临界状态,一阵明亮的蓝光闪过,强大的辐射冲击波立即袭来。

斯洛廷心猛然一沉,不顾高温马上用手掰开外壳,但已经来不及了。反应虽然停止了,但他已遭受了极高剂量的核辐射。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他当时正俯身在堆芯上,吸收了大部分核辐射,用身体挽救了实验室里的其他人。

几名同事吓得跑出房间,斯洛廷把他们叫了回来,用粉笔标记好位置,计算出他们所受的辐射量,结果不算严重。

然后他说:好吧,就这样吧。他几个月前看望过达格利安,知道自己死定了。

短短几秒钟内斯洛廷受到超过1000拉德核辐射,越过此前任何人受过的最高剂量。要知道广岛原子弹爆炸时距爆点1000米的地方辐射量才400拉德。

射线摧毁了体内细胞,几分钟后他就出现了中毒现象,9天后这位才华横溢的物理学家就去世了,享年35岁。其他几位同事也在二三十年后因各种辐射并发症陆续死亡。

在夺去了两位科学家的生命后,人们再也不称它“鲁弗斯”了,这颗钚核心得到了一个臭名昭著的绰号——“恶魔核心”。

恶魔核心:为日本准备的原子弹,最终杀死了美国科学家 - 天天要闻

恶魔核心

阿拉莫斯实验室决定制定新的操作规程来制止恶魔的暴行,从此科学家只能用远程控制装置在几百米外操纵放射性核心。

1946年“十字路口行动”核实验中,军方准备把这个“恶魔核心”爆破掉,后来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行。

它最终被熔化回收并入其他核心中,只留下这段惊悚历史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核恶魔,千万不能让它危害人间。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