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看病确诊食管癌!无症状的食管早癌能提前N年发现?全靠两样

2021年09月15日23:52:05 科学 1752


腹胀看病确诊食管癌!无症状的食管早癌能提前N年发现?全靠两样 - 天天要闻

食管癌是全世界死亡率第六高的癌症,在中国发病率也较高。因为食道黏膜的神经少,不容易产生疼痛或不适,所以早期的食管癌通常没有任何症状。食管癌在发现时,多数都是中晚期了。病人一般是因为无法吞下食物才察觉到异常,此时病情已经很严重。提高食管癌治愈率的有效手段仍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近日,55岁的裴女士因腹胀到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就诊,本院内镜中心主任樊丽琳博士亲自为裴女士做了消化道检查。樊博士是原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内科学(消化系病)博士,尤其在消化系统内镜检查和诊断领域经验丰富、技术精湛。

腹胀看病确诊食管癌!无症状的食管早癌能提前N年发现?全靠两样 - 天天要闻

腹胀看病确诊食管癌!无症状的食管早癌能提前N年发现?全靠两样 - 天天要闻

检查时,樊博士敏锐地发现在距门齿约30cm处有多处片状发红,于是将内窥镜切换至BLI模式下放大观察,查见食管黏膜发红处IPCL增粗,扭曲,有癌变可能。当即征得患者同意后镜下取样活检。活检结果考虑为食管早癌,随即予以内镜下微创切除治疗,证实为食管早癌,行治愈性切除,现已出院随访中。

在本次裴女士食管早癌治疗的成功,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樊丽琳博士在消化系统内镜检查和诊断领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至关重要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引进的奥林巴斯290电子胃肠镜系统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奥林巴斯290电子胃肠镜系统被誉为“消化道保护神”,它采用最新的光学数字技术,能够更加清晰、仔细地观察消化道内壁的微小组织和隐藏病变,帮助医生准确、迅速地发现病灶,可以极大提高早期胃肠癌症筛查的阳性活检率,开启了内科诊疗新“镜”界,提升了对于早期消化道癌症的诊疗能力。

腹胀看病确诊食管癌!无症状的食管早癌能提前N年发现?全靠两样 - 天天要闻

樊博士表示裴女士是幸运的,能这么早发现和治疗。在现代医疗条件下,早期消化道癌症患者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手术,治愈效果是很好的,5年存活率可以超过95%,而一旦拖延到中晚期,治愈几率将大大降低。

因此,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市民体检时千万不要忘记消化道内镜检查。生命只有一次,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做到早诊早治,将癌症扼杀于摇篮之中。及早检查,防患未然!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你所关心的人看到。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 天天要闻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从前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里面住着几只我从小养的鹅”大家听过这首歌吗[呲牙]我家门前真的有条景观河,不仅有景区养的小鸭小鹅,河边还有很多常见的植物!你们还记得那些常见的植物吗?芦苇芦苇应该是河边最常见的标志性植物吧。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 天天要闻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文章信息摘要:胶木属(Palaquium)目前是山榄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属。先前关于胶木属及其所在的异胶木族(Isonandreae)内部类群关系的研究,基于有限的样本和基因座开展,未能明确界定分类边界,进而阻碍了对这一以马来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 天天要闻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视频截图59万千米外!天问二号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目前,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超过33天,与地球距离超1200万千米,工况良好。近期,天问二号探测器配置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分别对地球和月球成像,显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发布的影像图包括...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地理冷知识——荔枝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一种果树,全球栽培品种超过200种。无患子科有100多个属,大多植物都是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乔木和灌木。例如龙眼、红毛丹这些长在大树上,需要剥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无患子科家族亲戚。因为龙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国古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证明:经常自拍,可解锁这3大硬核好处→ - 天天要闻

自拍不是臭美!研究证明:经常自拍,可解锁这3大硬核好处→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经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随手晒自拍照吗?说到自拍,在如今的时代,这已经是极为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为一种记录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为我们自拍的理由,旅游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门散步,我们也可以自拍一张。
柳州发现3万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缩长眠,牙齿万年不腐 - 天天要闻

柳州发现3万年前古墓,女性墓主蜷缩长眠,牙齿万年不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广西柳州凤岩遗址,又挖出一具3万年前古人骨骼。
纯国产!经典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取得突破,3C6000系列芯片有多强 - 天天要闻

纯国产!经典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取得突破,3C6000系列芯片有多强

长期以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深受西方技术的影响,学习和借鉴一直是发展的主旋律。然而,中国的科研团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从未停止自主研发的脚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期,西方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在经典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领域均实现了重大突破
234亿元!科研投入创新高,蚂蚁AI再进化 - 天天要闻

234亿元!科研投入创新高,蚂蚁AI再进化

6月30日,蚂蚁集团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发关注。从报告内容看,蚂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施三年后,进行了整体刷新,AI是一大关键词,聚焦场景包括医疗服务、理财服务等。技术始终是蚂蚁战略的底色,《报告》显示,蚂蚁2024年科研投入高达234.5亿元,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营收10%,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