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三个超级祖先,真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吗?

2021年09月08日23:34:03 科学 1784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运用到考古领域,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又新增了一利器。根据相关科研人员对汉族DNA单倍群的分析结果,发现汉族43%的男性都源于历史上的三个超级祖先,差不多近一半的汉族人口都是这三个人的后代。而且三人生活的年代距今为7800年-4100年之间,时间上和三皇五帝传说年代完全一致,所以不少专家都认为这三个祖先分别是伏羲、神农黄帝

汉族的三个超级祖先,真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吗?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三人生活的年代这么久远,相关记载都是一些神话,未必可信。其实所谓的神话都有事实的依据,特别是中国人祖先崇拜和西方人宗教信仰完全不同,我们先秦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基本上都是先祖相关事迹的神话。华夏民族早期先祖神话色彩最浓重的人物是伏羲和女娲,然而最新的考古发现了伏羲和女娲相关的遗址,已经证明了伏羲和女娲的真实性。相关链接。汉族的三个超级祖先,真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吗? - 天天要闻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红山文化遗址集赤峰为中心的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内蒙东部一带,起源于6000年前,一直延续到5000年前左右。红山遗址群出土的遗址和文物主要集中在5500年以上的年代,随后遗迹逐渐减少,到了5000年前红山人群全部离开了原来的居住点。凌家滩则起源于5500年前,持续到5200年前。时间上很好地衔接,且与2号超级祖先7500年-5500年95%的置信区间一致。所以从整个证据链条来说,汉族的2号超级祖先极大概率就是伏羲。

凌家滩遗址在5200年前废弃,其族群部分迁徙到了长江下游的松泽文化区,部分迁徙到了长江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区,也有部分向北迁徙到了山东大汶口文化区。这些族群不但将伏羲、女娲的传说的影响扩散到各地,也将凌家滩的玉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前往山东的伏羲后裔逐渐融入了东夷,其首领太昊后来成为东夷部落的领袖,并迁都于陈(左传》:“陈,太皞(昊)之墟)陈地即今天的淮阳,考古挖掘出了4600-4200年面积达100万平米的古城。当地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太昊陵至今香火鼎盛。迁往湖北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区的伏羲后裔为屈家岭石家河的玉器发展贡献良多,从屈家岭-石家河出土的玉器上还是形制还是工艺上都深受凌家滩文化影响。而且现存最古老的与伏羲女娲神话相关的文物,有两件,一件是长沙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出土的楚帛书,一件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尾图,都出至长江中游。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汉族的三个超级祖先,真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吗? - 天天要闻

长沙子弹库楚国墓葬出土的楚帛书记载了伏羲女娲神话传说体系

如果说汉族的2号超级祖先是伏羲,那么1号超级祖先会是谁呢?我认为神农氏的某位领袖可能性最大。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对炎帝和黄帝大战蚩尤多少都有所了解,往往会认为神农氏就是炎帝,炎帝就是神农氏。其实大多数人都搞错了概念。氏指的是族群系统,炎帝则是神农氏这一族群领袖的称呼。与黄帝大战的炎帝,则是神农氏最后一代称帝的领袖。

汉族的1号超级祖先具体是神农氏哪一位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基本上可以确定他应该和仰韶文化的迅速扩张有关。仰韶文化是指7000年前-5000年前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南部、河北南部一带的文化遗存,特点是旱作农业和彩陶。大致分布如图所示。

汉族的三个超级祖先,真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吗? - 天天要闻

6000年前的中国

约6000年前左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迅速扩张,或许和神农氏对周边部落的征服和交流不无关系。古籍中关于神农炎帝一脉的时间一致,也与他活动的主要地域相关。而且仰韶文化从6000年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并开始了贫富分化的过程。这又与汉族1号超级祖先7800-5900年95%的置信区间契合。

汉族的3号超级祖先毫无疑问就是黄帝了,估计也不可能有任何人会质疑,毕竟炎黄子孙的称号早已经深入人心了。史记上关于黄帝的记载很多,而且五帝、夏、商、周的族系都出自黄帝一脉,甚至刘邦也是黄帝后裔。开始我还觉得这不太可能,或许是后世为了体现自己出身高贵而假造族系,但Y染色体是不会说谎的。若非帝王人家,绝嗣的概率是很高的。

有些人喜欢认白人爹,认为早期的华夏文明起源于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简直愚蠢可笑。科学角度驳斥中华文明西来说,兼述中西方文明发展差异的根源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图解巷道高冒区、复杂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闭 - 天天要闻

图解巷道高冒区、复杂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闭

我是通风安全,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一通三防】与【安全管理】干货。一、充填设备及工艺材料施工采用的设备主要有气动隔膜泵、混合器。材料充填工艺如下:按照水灰比(1.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 天天要闻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长光卫星智慧农业农村综合指挥平台界面。 长光卫星供图李岩在加工反射镜。 本报记者 刘以晴摄“吉林一号”宽幅卫星总装现场。 长光卫星供图“吉林一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 天天要闻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随着天上的卫星组网越来越多,这些卫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首个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卫星管理更聪明。航天大模型“华山”,首次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航天领域的产品上,运用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学习,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 天天要闻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当地时间5月14日,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荷风”和“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当天,美泉宫动物园为“荷风”和“兰韵”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发表致辞。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众多儿童欢呼雀跃,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 天天要闻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我们都知道医学研究方案设计耗时又耗力?面对复杂的实验逻辑和文献海量信息,如何快速产出高质量方案呢?我想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吧!那今天刷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有福了,本文结合梅斯医学资深研究员张磊博士直播干货,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标、优化实验设计,文末还附赠工具试用入口!【研究方案设计的前置知...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常温常压下,氢以气体状态存在。高压下,氢结晶为固体。而超高压下固体氢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谜。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用X射线纳米探针首次“看见”固体氢的复杂晶体结构。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今日关注“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 天天要闻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模速空间”参加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面对面交流。这些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他们身处的科研环境如何?记者来到毗邻“模速空间”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