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2021年09月02日23:34:03 科学 1960

你相信在600万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远古文明存在吗?传说他们有着比现代人更发达的科技!

大家好,我是女王家の蠢羊,今天我们来聊聊青海发现的600万年前铁管之谜。

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 天天要闻

在中国青海柴达木的一个没有人生活的地方,却有工业留下的痕迹。科学家在那里的一座名叫白公山的山顶上,发现数百根锈迹斑斑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铁管,至今,科学家也没搞清楚,这些铁管来自哪里。其中一些铁管深深地插入山中,还有一些躺在附近的盐湖里。盐湖里的铁管更多一些,而且大部分都沿着东西走向的湖岸放置。一些较大的铁管,直径约有40厘米,它们的尺寸相同,而且看起来好像是在有意摆成一些图案。

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 天天要闻

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铁管出现的时候,人类还正在努力想出如何在不烧到头发的情况下把肉烤熟。可想而知,那个阶段的人类很难锻造出这样的铁管。那么这些铁管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 天天要闻

柴达木盆地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的文物资料表明,可追溯到三万年以前。所见的出土文物,远者为兽骨、石器、陶器或皮革,近者为青铜器、刀剑、衣物等等。虽然也有毛纺织品,但都是工艺简单,制作粗糙的手工业品。从未有过铁管之类的现代工业产品。因为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差,人烟稀少,当地民族也从来没有成形的工业开发史。

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 天天要闻

查遍史书,也没能找到有关此地工业的记载。解放后,国家曾几次大规模地开发过柴达木,但从未在白公山周围施过工。据当地人回忆,除了白公山北草滩有流动牧民外,这一带没有任何居民定居过。所以可以肯定这里不可能是古人或现代人的遗址。

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 天天要闻

而且,这里的铁管残片样品,曾送到锡铁山冶炼厂化验室进行化验。该化验室的化验水平,就是放在全国冶金系统,那都算是非常先进的,自然,成果也是非常可靠的。该化验室的刘少林工程师精心化验后的报告,又经过厂长李增荣的核实签字,化验认为,铁管片样品的成分中氧化铁的成分占百分之三十以上,二氧化硅和氧化钙含量较大,这说明白公山铁管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据估计,已经有600万年的历史。难道说,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之前,地球上真的已经有了冶炼铁的技术?

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 天天要闻

说到这儿,蠢羊不得不提一下,以前做过的一期节目,神秘的金字塔,里边提到过的远古文明,这是科学家们的一种猜想,他们认为,这个远古文明啊,有着和我们现代人一样的科学技术,甚至比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更加发达,只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地球上消失了,就像远古时期的恐龙,被灭绝了一样。

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 天天要闻

有人认为,这些铁管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个远古天文台,或者是地外生命留下的飞船发射地。这种猜测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些铁管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与火星上的二氧化硅含量非常接近。

并且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为理想的地方。中国科学院柴达木天文台就在德令哈建立了青海天文站。美国、日本及台湾的天文学专家前来这里考察,都认为这里是亚洲最理想的天文观察点。依据这种观点分析,白公山一带,应该是星际交往的最好地方。外星人如果光临地球,白公山应该是首选地点之一。

青海发现大量600万年前铁管之谜,或许是远古文明留下的遗迹 - 天天要闻

如果这种假设一旦被证实,那将会是地球人对外星人研究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更有可能是打开星际往来的钥匙,它将会把人类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知识,向前大大地提高一步!只可惜,到目前为止,这发现的铁管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没有人能搞清楚,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说说你的观点,咱们评论区里详细聊!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 天天要闻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5月13日,作为“长三角地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重量级品牌活动之一,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新时代城市安全与应急...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编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灾害无情,但正确的逃生避险方法是我们的有力武器。当灾害来临时,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云南网推出应急科普专栏,和大家一起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防灾避险能力。 突如其来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时间就是生命,自救至关重要发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 天天要闻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胃肠外科暨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新技术应用沙龙上,一款名为DeepGuide的手术导航系统对外发布。该系统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使胃肠肿瘤手术的系膜完整率从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术应用沙龙现场。甄晓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中新网嘉兴5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1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这也是长三角首张跨域“生物多样性图谱”。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现场。浙江省生态...
11000年前的冒险,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类北迁传奇 - 天天要闻

11000年前的冒险,水下石圈揭秘史前人类北迁传奇

在苏格兰斯凯岛发现的水下石圈和石器时代工具显示,约11000年前,人类已踏足如今的苏格兰北部。 这一发现表明,史前人类勇敢穿越苏格兰北部冰川肆虐、海岸线变幻莫测的险境,向北迁徙的距离远超此....
探访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430余项颠覆性技术项目展“科创雄心” - 天天要闻

探访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430余项颠覆性技术项目展“科创雄心”

极目新闻记者 荣枚“因聚而变,惟创则新”。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成为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5月13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湖北行报道团走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进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中央屹立着一棵“科创之树”。“劳动者”人形机器人、高产高蛋白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