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2021年09月02日23:08:09 科学 1025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点上方蓝字“国际循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

丰德京,叶蕴青,吴永健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编者按: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Registries on Valve公布了三项最新科学研究,本刊特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团队进行专题点评,与您一同深入学习。

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会(ESC)科学年会于8月27~30日线上召开,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心脏与血管中心的Sebastian Ludwig教授代表 CHOICE-MI及EuroSMR研究组发布了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该研究结果为继发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secondary 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SMR)的介入诊疗方式选择提供了重要借鉴经验。

研究背景

功能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是指在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由于左心室扩张牵拉二尖瓣瓣环,导致瓣叶闭合障碍而出现的继发性关闭不全。尽管外科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仍是严重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但二者均被证实并不能降低严重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死亡率或住院率,且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Mitral Valve Repair, TEER)是一项较为成熟且安全的手术,被证实相比药物治疗能够显著减少SMR患者死亡率及住院率,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TMVI)是一项较为新颖的技术,主要针对无法接受TEER和外科治疗的患者,相比TEER,TMVI能够更加彻底的解决反流问题,提供更加可预测的结局,但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目前仅有少数中心能够开展这一手术,缺乏相关研究。

对于严重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020年ACC/AHA指南指出对于药物治疗失败的NYHA III-IV级患者可考虑行外科二尖瓣置换术,推荐等级为IIB。对于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则推荐其应用于在接受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严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且LVEF在20%~50%的患者,推荐等级为IIA。

研究目的

比较TEER与TMVI治疗SMR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研究设计

该研究为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研究者回顾性纳入来自两大注册研究EuroSMR及CHOICE-MI共1536名患者,其中TEER患者1383例,TMVI患者153例,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NYHA心功能分级、肾功能、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既往搭桥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功能(TAPSE)等变量进行匹配,最终得出TEER患者499例,TMVI患者144例。

主要结局

包括临床基线资料及超声相关变量、超声结局(残余MR)、功能结局(NYHA分级)、30天及2年全因死亡率、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包括2年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衰住院率)以及其亚组分析。

研究结果

基线情况(表1)

TEER组患者平均年龄75.2岁,TMVI组75.0岁,男性比例均为64.7%,EuroSCORE II评分TEER组平均6.7分,TMVI组6.3分,TMVI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49.7% vs. 28.7%)、既往搭桥比例(35.9% vs. 18.8%)及LVEF(38.3% vs 33.4%)显著高于TEER组,有效瓣口面积显著小于TEER组(0.29 vs. 0.33 cm2),TAPSE显著低于TEER组(15.0 vs. 17.0mm Hg)。

表1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超声结局

在超声结局方面,TEER组患者出院时无残余MR比例仅为3.5%,2+级以上残余为37%,TMVI组患者出院时无残余MR比例为83.5%,2+级以上为3.4%。随访1年时TEER组1+级残余为47.4%,2+级以上为51.8%,TMVI组患者无残余MR比例为72.8%,1+为22.8%,2+级以上为3.4%(图1)。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图1

功能结局

功能结局方面,TEER组患者基线NYHA分级III级以上为88.4%,TMVI组为85%(P=0.49),随访1年时TEER组NYHA III-IV级患者为35.9%,TMVI组15.1%(P<0.0001)。(图2)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图2

全因死亡率

随访2年时,TEER组全因死亡率为32.9%,TMVI组为39.6%(P=0.06)。(图3)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图3

而30天事件分析显示TEER组全因死亡率为30.0%,TMVI组为33.4%(P=0.36)。(图4)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图4

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

联合终点(全因死亡及心衰住院)TEER组为46.1%,TMVI组为48.6%(P=0.26)。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图5

亚组分析

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75或≥75岁)、性别、LVEF(<30%或≥30%)、LVEDV<100ml或≥100ml)、有效瓣口面积(<0.4或≥0.4 cm2)、平均跨瓣压差(<4.5或≥4.5 mm Hg)、肺动脉高压(PASP>50与否)、右心功能(TAPSE<17 mm)、≥中度MR亚组中TEER组及TMVI组患者联合终点未见显著差异。(图6)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图6

研究结论

TMVI相比TEER能够显著减少术后残余反流和复发反流,并且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但30天死亡率较高,随访2年发现,2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及联合终点事件未见明显差异。

解 读

由于研究证实外科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善SMR患者预后且有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经导管治疗SMR则成为备受瞩目的技术,2018年COAPT研究证实TEER能够显著改善SMR患者预后,促使指南(2020年ACC/AHA指南)推荐其应用于在接受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严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且LVEF在20%~50%的患者,推荐等级为IIA,但TEER治疗SMR存在术后残余反流及复发反流比例较高的问题,且被证实会导致预后不良。TMVI是一项较为新颖的技术,相比TEER,TMVI能够更加彻底的解决反流问题,提供更加可预测的结局。但由于二尖瓣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目前仅有少数中心能够开展TMVI这一手术,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2021年ESC发布的本项研究无疑为这一领域增添了重要借鉴经验。研究表明,虽然TEER组患者残留及复发MR比例较高,但手术安全性高,短期死亡率较低,而尽管TMVI组患者术后残留MR比例低,心功能改善更明显,但短期死亡率升高。并且2组患者2年生存率及心衰住院率未见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针对SMR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这两项技术更可能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重要的可能不是哪种治疗方式更优,而是我们对于某个特定患者想要达成何种结局。对于部分患者,我们可能更希望实现可预测的结局,尽可能地减少残余反流,因此更倾向于TMVI,而对于另一些患者,我们可能希望尽可能减少术中并发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而更倾向于TEER。

但在解释该研究的结果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几个问题,首先是手术入路问题,目前绝大部分TMVI包括该研究均为经心尖路径完成,而SMR患者由于心室重塑、心肌缺血瘢痕形成,可能很难耐受经心尖路径手术,而这一因素是否与患者30天死亡率升高也尚可未知。另一个问题则是接受TMVI治疗的患者往往是没有达到TEER治疗标准的患者,因此2组患者之间的可比性是较低的,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应该谨慎解释。总之,我们仍需要未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探讨两种技术在SMR患者的诊疗中应扮演的角色。

专家简介

丰德京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瓣膜病介入治疗,参与数项课题研究,包括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重点攻关项目及青年优才项目。硕士期间师从北京朝阳医院导管室主任王乐丰教授,学习冠心病相关诊疗技术,发表数篇中英文文章。

叶蕴青,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力衰竭专业,擅长危重心血管病患者急救及治疗,擅长复杂高危冠心病、经导管微创瓣膜手术(TAVR、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valveclamp)、结构心脏病左心耳封堵术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管理。是“中国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TVI)联盟”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国际学院”特聘导师。

吴永健,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冠心病中心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二病区病区主任。阜外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厦门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北京第一康复医院心肺康复中心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结构心脏病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学会心脏介入与康复分会候任主委、世界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心脏康复分会主委。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美国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委员(FSCAI)、美国心脏病学院委员(FACC)。《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编委。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凡原创文章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点分享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点收藏

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ESC热评丨修复还是置换?如何为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选择最佳的经导管治疗方式?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 天天要闻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团队在寒武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仅长有三只眼睛,其多达26节的躯体结构更颠覆了科学界对生物体节演化时间的认知。这项发现为研究现代节肢动物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也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五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让-伯纳德·...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 天天要闻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5月15日,天文学家观测到一场罕见的巨型太阳活动——一片跨度超96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带从太阳北半球喷发,形成壮观的“鸟翼”状结构。这场爆发可能在未来24小时内对地球产生轻微冲击,或引发地磁扰动及极光现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记录,此次喷发的等离子体带长度达96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的...
PEEK行业交流0515 - 天天要闻

PEEK行业交流0515

Q&AQ:当前 PEEK 材料的价格是否也是阻碍其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各企业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携青蛙胚胎入境美国,她的案子引发关注 - 天天要闻

携青蛙胚胎入境美国,她的案子引发关注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一名俄罗斯籍的女研究员,在今年2月入境美国时遭美国执法部门扣押。当时她被扣押的原因众说纷纭,如今随着更多案情披露,该案一些情节让人觉得更奇怪了。 根据美联社....
她为女性打开了航空世界的大门,却在一场环球飞行中神秘失踪 - 天天要闻

她为女性打开了航空世界的大门,却在一场环球飞行中神秘失踪

地球是一个奇迹历史|美国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飞机。埃尔哈特是一位美国女飞行员,成为首位飞越大西洋的女性,创造了历史。| 国家地理图片集1937年6月,当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坐进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飞机的驾驶舱时,她..
甘肃一地现大量飞鸟在天空盘旋,有网友担心为地震前兆,地震局:鸟类聚集并非特别异常 - 天天要闻

甘肃一地现大量飞鸟在天空盘旋,有网友担心为地震前兆,地震局:鸟类聚集并非特别异常

近日,甘肃白银靖安县有网友反映,小区上空有大量鸟类盘旋,这些鸟还会反光,该网友担心是地震预兆。5月15日,靖安县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们关注到了这个情况,最近晚上都有鸟在飞,不过目前没有接到异常的反馈。工作人员称,鸟类聚集并非特别的异常,将持续监测,同时向上级反馈,让他们去核实,问下动物...
新实验打破常识:鸡蛋这样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闻

新实验打破常识:鸡蛋这样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象一下你要完成一个挑战:把鸡蛋从一定高度松手让它落到台面上,却不能让它碎掉。你可能会自然地选择让鸡蛋尖的一端朝下,因为我们总觉得那是它最结实的方向。但这个“常识”,真的对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工程系学生通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研究显示,当鸡蛋被侧向释放时,它...
时隔百余年 海南发现壁虎属新物种 - 天天要闻

时隔百余年 海南发现壁虎属新物种

新华社海口5月15日电 经反复核实论证,海南省林业局15日确认,时隔百余年,海南再次发现一个壁虎属新物种——自然保护地壁虎。这也是首个由我国人员在海南本土发现并命名的壁虎属物种。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杂志》上发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拍摄的自然保护地壁虎。(周润邦 摄)...
创新展上看创新,GEA加速未来食品行业高效增长 - 天天要闻

创新展上看创新,GEA加速未来食品行业高效增长

AI时代,食品饮料行业正快速变革与创新发展。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驱动行业探索技术创新与转型。从植物基到生物技术、智能制造,食品饮料企业正在创新与规模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的思考中前进。FBIF食品创新展近日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