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2021年08月31日20:43:30 科学 1992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感谢医生!感谢邵主任团队为我做手术,感谢省人民医院给了我重生的机会,谢谢你们!”8月31日,34岁的刘先生走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准备回家。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7月1日,刘先生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成功接受了江苏省首例人工心脏同时也是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式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他腰前的背带里装着一个“心脏”控制器,通过一根电线管道连接至体内,两侧还有两块电池,这便是刘先生的“新心脏”。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表示,该技术为众多需接受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重生希望。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年仅34岁,他被确诊为终末期心力衰竭

患者刘先生29岁起常常活动后胸闷气喘,双腿也有浮肿,严重时甚至不能躺着睡觉,睡着后打呼噜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家人说,刘先生五年间住过很多次医院,每次住十天左右浮肿情况就会消失,便又与常人无异。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今年3月份的几次发病,让他意识到身体已超负荷,胸闷气喘症状严重到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刘先生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求诊,心血管内科邹建刚主任医师接诊后,诊断其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四级,属于终末期心力衰竭,且单靠药物治疗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于是联络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会诊,希望通过心脏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当时,邵主任赶到我的诊室时还穿着手术服,他看到我第一眼也很惊讶,他没想到我体型这么大。”刘先生回忆。据了解,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确定刘先生的病情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但因为刘先生体重达112公斤、病情严重,及时寻找到合适的供体成为一大难题。 “一是供体紧缺,二是心脏移植采用供体心脏的重要标准是受体和供体的体重差要小于20%,对刘先生而言,就需要尽快找到至少90公斤的供体来提供心脏,不然就相当于把轿车的发动机装在卡车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邵永丰教授结合病人情况,联合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最终慎重决定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植入心室辅助装置。

江苏首例,国产人工心脏让他“重获心生”

入住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一段时间后,刘先生的症状稍有好转,但仍无法随意下床活动,心电监护也检测到刘先生有阵发性的心律失常,他迫切需要一个跳动有力的心脏。“怎么样也要搏一搏,他还这么年轻,我们不希望孩子走在爸妈的前面”,刘先生父亲介绍,此时,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给了他们一线生机。

据了解,心室辅助装置是国际公认的心衰治疗手段,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单台产品的售价约在10万美元左右,并已纳入医保。“心室辅助装置的需求量在国内也非常大,考虑到经济、社会因素,即使按照国内心衰病人群每年仅千分之一的人可使用本产品,年需求量也超过1万套”,邵永丰介绍,本次手术使用的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是国内首个原创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人工心脏,植入人体内后能够有效为心衰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它的植入相当于为患者自身心脏装了一个能动心脏‘泵’,通过‘泵’的工作原理来辅助或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让自身心脏得到‘休息’,同时也保证了脑、肾、肝脏等重要器官灌注的目的。”邵永丰说。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院党委书记唐金海、院长赵俊、副院长刘云等研究部署,各处室全面协调,全院上下通力合作,心脏大血管外科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患者术前准备、新技术伦理审核与准入许可工作,同时与心血管内科、手术室、麻醉与围手术医学科、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兄弟科室组成专家团队,多次开会,对术前准备、手术步骤以及术后处置进行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 6月30日下午16点,专家团队召开术前最后一次病例讨论,并就各环节进行周密部署,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7月1日上午10点,手术正式开始,邵永丰教授团队顺利为刘先生植入人工心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纯国产人工心脏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据了解,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对于大部分的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案就是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万名心力衰竭患者,而每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仅有500例左右。“由于供体稀缺、手术操作难度大等因素,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等待供体的漫长时间里不幸去世。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普及推广,将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经调查,术后部分患者原有心脏功能还可能恢复,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再将人工心脏摘除。”邵永丰说。 “出院后,我就要适应这位‘新朋友’,学会怎么和它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刘先生说,身前背包里装着的像小盒子一样的就是他的“心脏”体外控制器,这个控制器还配有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可以使用6小时左右。控制器上还有一根缆线连接体内,缆线的另一端,即为安装在心脏下方的血液泵,用以代替或辅助心脏泵血功能,重量只有180克。“将来,我只要确保电池不断电,缆线不断联,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刘先生说。 据了解,患者刘先生植入的是江苏省内第一例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其设备小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创下国内四个“唯一”——唯一纯国资企业生产;唯一自始至终医工结合;唯一国内原创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唯一全套产品国内研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王子杰 通讯员 何雨田 万莉 李洁银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