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2021年08月31日20:43:30 科学 1992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感谢医生!感谢邵主任团队为我做手术,感谢省人民医院给了我重生的机会,谢谢你们!”8月31日,34岁的刘先生走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准备回家。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7月1日,刘先生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成功接受了江苏省首例人工心脏同时也是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式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他腰前的背带里装着一个“心脏”控制器,通过一根电线管道连接至体内,两侧还有两块电池,这便是刘先生的“新心脏”。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表示,该技术为众多需接受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重生希望。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年仅34岁,他被确诊为终末期心力衰竭

患者刘先生29岁起常常活动后胸闷气喘,双腿也有浮肿,严重时甚至不能躺着睡觉,睡着后打呼噜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家人说,刘先生五年间住过很多次医院,每次住十天左右浮肿情况就会消失,便又与常人无异。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今年3月份的几次发病,让他意识到身体已超负荷,胸闷气喘症状严重到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刘先生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求诊,心血管内科邹建刚主任医师接诊后,诊断其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四级,属于终末期心力衰竭,且单靠药物治疗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于是联络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会诊,希望通过心脏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当时,邵主任赶到我的诊室时还穿着手术服,他看到我第一眼也很惊讶,他没想到我体型这么大。”刘先生回忆。据了解,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确定刘先生的病情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但因为刘先生体重达112公斤、病情严重,及时寻找到合适的供体成为一大难题。 “一是供体紧缺,二是心脏移植采用供体心脏的重要标准是受体和供体的体重差要小于20%,对刘先生而言,就需要尽快找到至少90公斤的供体来提供心脏,不然就相当于把轿车的发动机装在卡车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邵永丰教授结合病人情况,联合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最终慎重决定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植入心室辅助装置。

江苏首例,国产人工心脏让他“重获心生”

入住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一段时间后,刘先生的症状稍有好转,但仍无法随意下床活动,心电监护也检测到刘先生有阵发性的心律失常,他迫切需要一个跳动有力的心脏。“怎么样也要搏一搏,他还这么年轻,我们不希望孩子走在爸妈的前面”,刘先生父亲介绍,此时,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给了他们一线生机。

据了解,心室辅助装置是国际公认的心衰治疗手段,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单台产品的售价约在10万美元左右,并已纳入医保。“心室辅助装置的需求量在国内也非常大,考虑到经济、社会因素,即使按照国内心衰病人群每年仅千分之一的人可使用本产品,年需求量也超过1万套”,邵永丰介绍,本次手术使用的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是国内首个原创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人工心脏,植入人体内后能够有效为心衰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它的植入相当于为患者自身心脏装了一个能动心脏‘泵’,通过‘泵’的工作原理来辅助或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让自身心脏得到‘休息’,同时也保证了脑、肾、肝脏等重要器官灌注的目的。”邵永丰说。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院党委书记唐金海、院长赵俊、副院长刘云等研究部署,各处室全面协调,全院上下通力合作,心脏大血管外科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患者术前准备、新技术伦理审核与准入许可工作,同时与心血管内科、手术室、麻醉与围手术医学科、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兄弟科室组成专家团队,多次开会,对术前准备、手术步骤以及术后处置进行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 6月30日下午16点,专家团队召开术前最后一次病例讨论,并就各环节进行周密部署,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7月1日上午10点,手术正式开始,邵永丰教授团队顺利为刘先生植入人工心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用上了“中国心”,江苏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 天天要闻

纯国产人工心脏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据了解,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对于大部分的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案就是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万名心力衰竭患者,而每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仅有500例左右。“由于供体稀缺、手术操作难度大等因素,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等待供体的漫长时间里不幸去世。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普及推广,将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经调查,术后部分患者原有心脏功能还可能恢复,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再将人工心脏摘除。”邵永丰说。 “出院后,我就要适应这位‘新朋友’,学会怎么和它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刘先生说,身前背包里装着的像小盒子一样的就是他的“心脏”体外控制器,这个控制器还配有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可以使用6小时左右。控制器上还有一根缆线连接体内,缆线的另一端,即为安装在心脏下方的血液泵,用以代替或辅助心脏泵血功能,重量只有180克。“将来,我只要确保电池不断电,缆线不断联,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刘先生说。 据了解,患者刘先生植入的是江苏省内第一例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其设备小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创下国内四个“唯一”——唯一纯国资企业生产;唯一自始至终医工结合;唯一国内原创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唯一全套产品国内研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王子杰 通讯员 何雨田 万莉 李洁银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苹果AI新模型问世:怀孕检测准确率92% - 天天要闻

苹果AI新模型问世:怀孕检测准确率92%

近日,一项由苹果支持的研究在健康预测领域引发关注。7月1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苹果与美国心脏协会以及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合作开发出名为“WBM”的可穿戴行为模型,为健康监测带来了新突破。传统健康监测多依赖心率、血氧等生物特征数据,而
时速 600公里、贴地飞行,我国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 天天要闻

时速 600公里、贴地飞行,我国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正在北京举行,时速达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也在本次大会首次亮相。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介绍: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是通过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上的线圈相互作用,实现列车与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闻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丁酸钠与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丁酸的衍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质。他们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来源于丁酸。肠道上皮细胞优先选用丁酸作为能量源。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丁酸在进入小肠后部分以非离子形式被肠道黏膜细胞吸走,直接为肠黏膜细胞生长和增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 天天要闻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鹏报道)7月9日,记者在位于米东区北部沙漠东北部的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吊装调试。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