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尤其是晚上经常熬夜的人,白天抽空打个盹儿,就当是续命了。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睡眠与学习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来评估缺觉有关的认知缺陷。他们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却告诉我们,对于熬夜的人来说,仅凭短短几十分钟的打盹,脑子并不能恢复清醒。
▲研究结果发表在睡眠领域的知名期刊Sleep上
这项研究中,参与实验的近280名年轻人被随机分成三组,一组当晚回家睡觉,一组留在实验室里熬通宵,还有一组熬通宵后允许小睡30分钟或60分钟。
睡觉/熬夜的前后,这些年轻人需要完成几项专门设计的智力测试,主要考察的是警觉性、注意力、多任务切换过程的连贯性和记忆能力。
不难想象,那些熬了一宿的年轻人第二天显得“脑子转不动”了,第二次测试很明显地表现下滑。然而,小睡30分钟或60分钟的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在智力测试中频频出错。数据分析显示,相比“通宵”组,“打盹”组在测量的认知指标上没有显著的提高效果,并没有缓解睡眠剥夺对认知能力的破坏。
▲好困,脑子转不动了(图片来源:123RF)
看到这里,那是不是说小睡没用,就此“弃疗”了呢?
研究负责人Kimberly Fenn教授说:“虽然打盹并不能明显地缓解睡眠剥夺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我们发现,在打盹期间获得的慢波睡眠,与减轻睡眠不足造成的伤害有关。”
慢波睡眠指的是睡眠中睡得最深、身体最放松的阶段,人在这个阶段心率和呼吸相对缓慢,脑电波显示出振幅高、频率低的特点。慢波睡眠被认为与恢复精力的关系最大。
图片来源:123RF
而在这项实验中,有些参与者在打盹时很快进入慢波睡眠,并保持较长时间。相对来说,他们在各项测试中的出错数也略低。研究结果表明,打盹期间慢波睡眠每增加10分钟,在复杂的多任务测试中,错误率降低4%左右。
虽然4%在实验室的结果中显得微不足道,但Fenn教授强调,考虑现实生活中需要通宵熬夜的人所从事的工作,比如外科医生、警察或长途车司机,即便只是减少4%的错误,也可能意味着挽救更多的生命。从这一点来说,尽管打盹无法取代整晚的睡眠,有机会补觉还是要尽快补觉。
▲睡得太少,有很多比黑眼圈更严重的问题(图片来源:123RF)
顺便一提,这个研究组前不久还发表了一项实验结果,通过类似的智力测试发现,熬夜之后喝咖啡虽然能让人强打精神,但对于需要“动脑子”完成的复杂任务来说也无济于事。
总之,打盹、灌咖啡都不如别熬夜、少熬夜。
参考资料:
[1] Michelle Stepan et al., (2021) Slow-wave sleep during a brief nap is related to reduced cognitive deficits during sleep deprivation. Sleep Doi: https://doi.org/10.1093/sleep/zsab152
[2] Scrap the nap: Study shows short naps don’t relieve sleep deprivation. Retrieved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25202
[3] Michelle E. Stepan et al, Caffeine selectively mitigates cognitive deficits caused by sleep depriv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021). DOI: 10.1037/xlm0001023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