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黑幕”中的NK细胞疗法到底有效吗?

2021年05月09日22:09:14 科学 1367

北医三院肿瘤科张煜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的事件可谓是一波三折,持续发酵,先是张煜医生发文称部分医生诊疗不规范,导致患者人财两空,并举例青海患者马某某被上海某医生陆某推荐接受NK细胞疗法的例子,然后文章被各大媒体转发后引起了卫健委的关注的,并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核,结论称“诊疗过程基本符合诊疗规范”,但是这个结论张煜医生并不认可,并且发文称希望和专家组在媒体面前进行公开辩论,目前卫健委还未有回应。


“肿瘤治疗黑幕”中的NK细胞疗法到底有效吗? - 天天要闻

张煜医生

整个事件中最受争议的就是NK细胞疗法是否符合诊疗规范,那么NK细胞疗法到底是什么?又有没有效呢?

NK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它的表面有两种受体一种是抑制受体,另一种是活化性受体,顾名思义,抑制受体就是抑制它杀伤细胞的,而活化性受体就是激活细胞杀伤功能的,正常细胞表面的配体多是与抑制受体结合的,这样就使自然杀伤细胞不会杀伤正常细胞,而当细胞癌变时,细胞表面的配体发生改变,因此失去了抑制NK细胞杀伤的能力,甚至会主动激活杀伤细胞,从而导致癌细胞被NK 细胞杀伤。

“肿瘤治疗黑幕”中的NK细胞疗法到底有效吗? - 天天要闻

免疫细胞


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NK细胞具有"人脸识别系统",当正常细胞癌变时会因为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就会被杀伤。

“肿瘤治疗黑幕”中的NK细胞疗法到底有效吗? - 天天要闻

人脸识别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识别”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的癌细胞都会被识别出来,而且NK细胞自身数量也有限,癌症进展到一定地步后不可能将所有的癌细胞都杀死,所以NK细胞发挥功能呢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而NK细胞疗法,就是试图通过增加NK细胞数量或者激活NK细胞杀伤功能治疗方法,新闻中青海患者马某接受的是一种在患者身上提取NK细胞然后再体外进行培养增加数量最后回输到体内,试图通过增加NK细胞数量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虽然理论上这种NK细胞疗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实验中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仅有些个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大部分接受NK细胞疗法的实验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数据,而对于青海患者马某来说这种治疗方法同样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也说明这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虽然科学家们也在寻找原因并改进现有NK细胞疗法的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所以说NK细胞疗法还是探索中的治疗方法,并不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技术,理想中它是一种神奇的治疗技术,但是理想并没有照进现实,这种治疗方法还有很多缺陷,所以将其作为一种商业的治疗手段,真的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动机。


我是医事兔子,一名喜欢医学科普的医生,如果您喜欢,欢迎您的点赞关注。

参考文献

NK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for malignant diseases

Natural Born Killers: NK Cells in Cancer Therapy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