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刚与Rogers团队开发可实时测量汗液的皮肤电子设备

2021年05月07日21:24:09 科学 1000

黄永刚与John A. Rogers团队,一种可实时测量汗液(速率,损失和温度)的皮肤电子设备

【导读】:

监测流量,汗液的累积流失和温度可以为诊断与热应激有关的体温调节性疾病和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生理见解。然而,获得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这些参数的准确,连续的估计仍然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报告了一个可以实时无线测量出汗率,出汗量和皮肤温度的平台。该方法结合了短而笔直的流体通道,以利用基于热致动器和精密热敏电阻的流量传感器捕获从皮肤中流出的汗液,该流量传感器与汗液物理隔离,但与汗液热耦合。该平台使用芯片上的蓝牙低功耗系统自主传输数据。

黄永刚与Rogers团队开发可实时测量汗液的皮肤电子设备 - 天天要闻

一种电子无线系统,可软连接到皮肤,以分析体育锻炼过程中释放的汗液的动力学和化学性质。

监测与汗有关的动态,例如汗水速率,累积的汗水流失和汗水温度随时间的推移,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体温调节障碍和其他与热应激有关的疾病。但是,目前没有设备可以准确,连续地测量或估计这些参数。

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与John A. Rogers团队及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电子设备,可用于无线测量出汗率,出汗量和皮肤温度。该设备发表在《自然电子》上的一篇论文中,可以帮助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有效,更可靠地监测与汗液有关的动态。

黄永刚与Rogers团队开发可实时测量汗液的皮肤电子设备 - 天天要闻

实验装置和无线电子学平台,实验装置的光学图像和用于台架研究的无线平台。b、 分解图,配置了蓝牙低能量(BLE)通信的无线平台的图示。

黄永刚与Rogers团队开发可实时测量汗液的皮肤电子设备 - 天天要闻

皮肤接口微流控系统设计成与流量传感平台a集成,光学图像显示,从额头冒出的汗液会进入汗液覆盖层中的流量传感部分,然后移动到覆盖层中的汗捕获/存储部分μ-网络(a)

蜿蜒的水道和μ-RVs由阀门隔开)。b、 设备示意图。

黄永刚与Rogers团队开发可实时测量汗液的皮肤电子设备 - 天天要闻

全装配系统a,装配图。b、 安装在健康男性志愿者额头上的完整组装系统的图像。

John A. Rogers说:"我们正在开发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柔软的微流体设备,它们可以捕获,存储和执行原​始蛋白的微生物标志物分析,这些蛋白是通过内分泌腺的作用释放出来的微升量的汗液。" "我们先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其中一些是最近推出的Gatorade商业产品的基础(请参阅Gatorade网站上的Gatorade Gx止汗贴),它依赖于基于视觉/图像的方法来确定汗水进入微通道网络的程度。"

罗杰斯和他的同事们最近的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开发一种数字和无线平台,该平台可以帮助跟踪所谓的汗水"填充过程",而无需目视检查设备。这对于许多应用而言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例如跟踪急救人员或医务人员中出汗相关的过程,他们通常会在其防护装备下佩戴设备。

"我们创建的新系统采用了基于非接触热的方案,可直接跟踪皮肤表面的汗液流,从而完全不需要微通道结构,但同时仍与更复杂的结构兼容微流体系统进行汗液采样和生物标记分析。" Rogers解释说。"该设备不断将流量和总体积信息传达到标准智能手机,并提供有关核心体温的信息。"

由这组研究人员创建的设备旨在直接应用于用户的皮肤上。收集与汗水相关的信息后,设备会通过蓝牙低能耗系统自动将其发送到智能手机。

研究人员的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汗液流量,然后使用收集到的信息来量化汗液总流失,而没有限制,也不需要微通道结构。此外,该设备可以与先进的微流控系统或比色化学试剂结合使用,以收集pH值并确定使用者汗液中氯,肌酐和葡萄糖的浓度。

将来,由罗杰斯和他的同事们引入的皮肤电子平台可以使健康专家更可靠地实时收集与汗水有关的信息。反过来,这可以帮助及时诊断出汗过多或失调相关的多种疾病和疾病。

黄永刚与Rogers团队开发可实时测量汗液的皮肤电子设备 - 天天要闻

具有测量皮肤温度功能的无线平台,多模式感测出汗率/流失和皮肤温度的平台电路图和方框图,以及它与智能手机(BLE收音机)的无线接口。皮肤温度感应模块包括热敏电阻(TH);距离加热器15.5 mm)的电阻(R)。b、 设备的图片。在加热的情况下测量出汗率和皮肤温度(顶部),并通过转动将上游热敏电阻置于微流控通道的入口(底部)。c、 感应身体上的点,用于使用设备对皮肤/汗液温度进行多模式感应。

罗杰斯说:"我们系统的无线,自主运行增强了其实用性,并扩展了使用模式,可满足从体育/健身,工人健康,医疗和军事用途等几乎所有应用的需求。" "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商业化机会,作为汗水分析的补充平台或下一代平台。"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将迎来连绵数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因此民间把这段降雨时期称之为“梅雨”,也叫“黄梅雨”,又因高温高湿的特点,很容易导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 天天要闻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记者5月14日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闻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华山风光秀丽,岩溶地质景观丰富。近日,专家经过调查,发现金华山上还有丰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罗店镇鹿田村公路旁,竖立着一块“腕足类化石点”的牌子,在这附近山体上,地质专家发现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动物是一类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这套地层主要是二叠纪早期,距今2.8...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 天天要闻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5月13日,作为“长三角地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重量级品牌活动之一,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新时代城市安全与应急...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编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灾害无情,但正确的逃生避险方法是我们的有力武器。当灾害来临时,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云南网推出应急科普专栏,和大家一起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防灾避险能力。 突如其来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时间就是生命,自救至关重要发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 天天要闻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胃肠外科暨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新技术应用沙龙上,一款名为DeepGuide的手术导航系统对外发布。该系统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使胃肠肿瘤手术的系膜完整率从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术应用沙龙现场。甄晓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中新网嘉兴5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1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这也是长三角首张跨域“生物多样性图谱”。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现场。浙江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