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个人观点,仅供娱乐,请勿迷信其中!
老话常说"立夏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眼瞅着2025年5月10日就要迈进立夏节气第三候"王瓜生"了。
这时候田里的麦穗开始灌浆,墙角的牵牛花悄悄爬藤,自然界正铆足劲儿筹备盛夏的舞台。
咱们中老年人过日子,可得跟着老祖宗留下的节气表盘转,今天说的"1不丢、2不顾、3不收、4要多",句句都是贴身过日子的实在话,您可别当耳旁风。
一、不丢:三样老物件要守牢
您发现没?每年五月中旬总有些日子热得邪乎,太阳晒得水泥地都泛白光。5月10日到25日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正往北半球窜,正午紫外线强度能飙到全年顶峰。这时候出门遛弯、买菜,可得把这三样老物件攥紧了:
1. 竹编草帽不能丢
别看这帽子土气,可比防晒霜实在。竹篾编的帽檐能挡住七成紫外线,头顶镂空设计还透气。去年这时候,李婶子图漂亮戴遮阳伞,结果脖子晒得通红,现在出门老老实实戴草帽。您要是嫌单调,系条碎花手绢,既挡太阳又好看。
2. 保温水杯不能丢
有些老人图凉快,出门灌一肚子冰水,结果肠胃闹意见。咱中老年人得学精明,早起灌壶温白开,水里泡两片鲜柠檬。渴了抿两口,既解暑又不伤胃。社区王大夫说了,每天喝够1500毫升温水,比吃啥保健品都强。
3. 棉麻长衫不能丢
现在年轻人爱穿短袖,咱可别跟风。棉麻布料吸汗透气,长袖还能防蚊虫。您要怕热,选浅色宽松款,袖口卷两道,既凉快又挡太阳。去年老刘头穿背心下棋,结果胳膊晒出红斑,现在穿长衫还念叨:"还是老祖宗聪明!"
二、不顾:两件事别由着性子来
五月天像娃娃脸,说变就变。今儿穿短袖明儿可能就得套外套,这两件事可得管住自己:
1. 别不顾温差敞门窗
有些老人怕费电,整宿开着窗户睡觉。您可知道,后半夜气温能掉十来度?去年陈大爷贪凉,结果感冒拖了半个月。咱得学机灵点,太阳下山开条窗缝,半夜起风就关严实。您要怕闷,在窗台放盆薄荷,清香还能驱蚊虫。
2. 别不顾潮气睡凉席
五月雨水多,凉席容易返潮。有些老人图凉快,直接睡竹席,结果湿气钻进骨头缝。正确做法是:每天用热水擦席子,太阳底下暴晒两小时。您要嫌麻烦,铺层棉布单,既吸汗又隔潮。社区张奶奶支招:"睡前用艾草水擦席子,睡得香还不长痱子。"
三、不收:三样东西别往家拎
五月正是细菌活跃的时候,这三样东西可得绕道走:
1. 路边野菜不能收
现在流行挖野菜,可您分得清荠菜和毒芹吗?去年赵阿姨误把"化儿草"当血皮菜,差点送医院。咱中老年人眼睛花,分不清就别凑热闹。菜市场买把苋菜、空心菜,新鲜又安全。
2. 陌生礼物不能收
有些推销员专挑老人送鸡蛋、送脸盆。您可别贪小便宜,去年李叔收了个"养生壶",结果通电就冒烟。记住喽:天上不掉馅饼,免费的东西最贵。真要领礼品,让儿女陪着去,多个心眼总没错。
3. 隔夜饭菜不能收
五月气温升得快,剩菜剩饭容易滋生细菌。有些老人舍不得倒,结果吃坏肚子。正确做法是:每顿少做点,荤菜当天吃完,素菜最多留一顿。您要怕浪费,用保鲜盒分装冷冻,下次吃前彻底加热。
四、要多:四件事雷打不动
未来半月,有四件事您得像守着存折一样守好了——多通风、多泡脚、多笑、多查。
1. 早晚多通风
五月潮湿,家里容易闷出霉味。您得学燕子搭窝,每天开窗换气。早上七点前、晚上八点后,开对流窗半小时,让新鲜空气串串门。您要怕灰尘,在窗口挂块湿毛巾,既能过滤又能加湿。
2. 睡前多泡脚
有些老人嫌麻烦,夏天不泡脚。您可知道,脚底有六十多个穴位?每天用40度温水泡15分钟,既能解乏又能助眠。水里加把艾草或花椒,还能祛湿气。去年周大爷坚持泡脚,老寒腿都轻快不少。
3. 遇事多笑笑
天气一热,人容易烦躁。您要跟老伴拌嘴,或者为小事着急,血压分分钟往上蹿。教您个法子:心里憋屈时,用拇指按揉内关穴,顺时针转三十六圈。或者看看孙辈照片,嘴角不自觉就上扬了。
4. 定时多查查
五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您得像看天气预报一样关注身体。每天量血压、测血糖,记在小本本上。要是头晕心慌,赶紧含片硝酸甘油,别硬撑。社区卫生站每周有免费体检,让儿女陪着去,图个安心。
这"1不丢、2不顾、3不收、4要多"听着简单,里头都是老祖宗从生活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咱中老年人照着做,准保少受罪。
记住喽,过日子别跟自然较劲,顺着节气来,比吃啥补药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