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门旅游肠胃就“罢工”?五一出行警惕“旅行者腹泻”!

今天(5日)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许多小伙伴陆续开始返程。

不过,蝌蚪君必须插播一条重要提醒——警惕“旅行者腹泻”!那些旅游景点甚至异国他乡的让你走不动道的美食小吃,可能正藏着让你“一泻千里”的“健康刺客”。

什么是旅行者腹泻?

或许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家吃嘛嘛香,一出门就拉肚子到“怀疑人生”。别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水土不服”,你很可能已经被旅行者腹泻盯上了!

“旅行者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如果你在旅行过程中或旅行后出现每天不成形大便次数≥3次且相关肠道症状≥1次,比如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等,你大概率患上了旅行者腹泻。

这种疾病通常在旅行者从卫生条件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到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或地区(如非洲、南美洲)旅行时发生。部分患者感染后还可能出现肠易激综合征,即使康复后仍长期腹痛、腹胀和排便异常等。所以千万不要忽视!

你的肠胃为何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病原体三兄弟”,专挑旅行者下手

旅行者腹泻最主要的原因是病原体感染,具体可分为三类:细菌、病毒、寄生虫。

细菌: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环孢子虫、隐孢子虫、微孢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不少小伙伴在旅行时喜欢大快朵颐,可是你知道吗?让你拉肚子的病原体恰恰藏在你喜爱的食物里哦。

例如没有煮熟的海鲜、沙拉、街头的冰激凌,甚至是饮用水都有不少的病原体。在我们旅行的过程中,如果接触到感染者或污染物也可能“中招”。五一正值春夏之交,高温多雨,食物更容易变质,旅行者腹泻的患病风险会更高。

旅行buff叠满,免疫力直线下降

虽然很多小伙伴不是“特种兵之旅”,但旅行难免舟车劳顿,睡眠、吃饭也是紊乱的,这时候人体免疫力就容易下降,病原体趁虚而入的概率也会上升。

另外,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很多人肠道内的微生物可能不适应,当肠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比例失衡时,肠道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儿童、老人、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等)以及长期服用胃酸抑制剂者(如奥美拉唑)更易感染。

预防指南:旅行不“泄”气

1. 注意饮食安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饮用密封瓶装水或煮沸的开水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比如生冷的海鲜

吃水果务必去皮,避免表面污染

饭前便后记得洗手或使用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

2. 积极接种疫苗

研究显示,前往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旅途中,超过一半的腹泻案例源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服用口服rBS/WC霍乱疫苗能够有效避免旅行者腹泻。建议有需要的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向当地疾控中心咨询疫苗接种事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至少在出行前两周进行rBS/WC疫苗接种才可以确保此次旅途的保护效果。

在旅途中真的出现了腹泻情况怎么办?

别急↓

旅行者腹泻应急处理指南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预防和纠正脱水、继续饮食(清淡饮食)和合理用药等腹泻病疗法。

1. 补液防脱水:口服补液盐或电解质饮料,少量多次补充。

2. 止泻药物:

止泻:蒙脱石散

调节肠道菌群:可常温储存的益生菌活菌胶囊或颗粒剂

抗菌药:小檗碱

3. 饮食调整:继续进食易消化食物(如粥粉面),避免高脂高蛋白高纤维。

最后,祝各位小伙伴返程一路顺风,满血复活~

参考文献

https://mp.weixin.qq.com/s/LTnSR718le3uKD6FHA_YLA

https://mp.weixin.qq.com/s/uFbfHJ0xKTe1ulp0WTcYJg

https://mp.weixin.qq.com/s/7_RjIf87PxYAKs8nQaetRQ

Heikki P,Anja S,Hannu K,et,a l.Prevention of travelers'diarrhea by oral B-subunit/jwhole-cell cholera vaccine[J].The Lancet,1991,338:1285-1289.

作者:蝌蚪君

审核:刘颖 李培元

审核专家:叶小研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