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女生输头孢过敏不幸身亡,医生:急救药品必须触手可及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5月4日,“大一女生输头孢过敏不幸身亡”冲上各平台热搜榜,使用头孢到底要不要做皮试?如何预防和降低过敏反应风险?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据《大河报》5月3日报道,陶兰(化名)父亲接受该报采访时称,4月15日晚,陶兰因腹痛和3名同学一起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急诊内科就诊,医生曾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陶兰表示不清楚。此后,医生开具了包含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以及其他药物的处方。抢救病历记录显示,患者在输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症状。4月20日,陶兰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证明显示:死亡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患者的抢救病例。图源大河报

“并非所有人在头孢菌素使用前都需要做皮试,但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备好抗过敏等急救药品和设备是必须遵守的。”5月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因为头孢菌素皮试的预测价值有限,其假阳性率较高,可能导致患者不必要的担忧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指南指出,对于既往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I型过敏史,在应用头孢菌素前不建议常规进行皮试。

5月4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药品供应科副主任王兰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解释,首先,头孢过敏机制复杂,常规皮试对此类过敏的预测价值有限,假阴性结果则可能让医患双方放松警惕,反而增加风险。其次,药物中的辅料成分如碳酸钠可能干扰皮试结果准确性。

尽管常规皮试取消,但三类人群仍需特别警惕:一是有明确头孢过敏史者,尤其是曾对同一种头孢药物产生反应的患者;二是曾有青霉素严重过敏史者;三是高敏体质人群,如既往发生过哮喘、荨麻疹等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者。

邓勇提醒,在使用头孢菌素时,如果必须使用注射剂型,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的要求进行用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备好抗过敏等急救药品和设备,一旦出现过敏反应,能够及时进行救治。此外,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