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医生警告三高人群:宁可大鱼大肉,也别贪嘴这4种食物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到春暖花开的时节,人的胃口也跟着打开了,逛早市的时候,水果熟了、零食多了,小吃摊也热闹起来了。

很多人觉得天暖了,血压血糖不像冬天那么容易飙高了,可以稍微放松一下饮食了,结果身体就开始出问题了。

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有时候反倒是吃得太“干净”、太“清淡”,但吃错了东西,不知不觉把病情推向更严重的方向。

那问题来了,到底是哪些食物在害人?

糯米制品

很多人一提糯米,脑子里浮现的都是汤圆、粽子、糍粑或者糯米饭,觉得是传统食品、糯软可口,尤其适合春天吃点应节。

但对三高人群来说,糯米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吃进去的后果却是连环反应。

它最要命的地方不在脂肪,不在热量,而是升糖速度极快,属于血糖“打直升机”的那类碳水。

有个做文职工作的患者,平常吃得很素,一日三餐几乎都清汤寡水,但春天特别喜欢吃糯米点心,说是比大鱼大肉健康。

结果一次体检发现空腹血糖飙升,糖化指标也往上走,医生问她有没有吃甜食,她说“就是吃点糯米而已”。

研究发现,糯米属于高GI(升糖指数)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分解得很快,会让血糖短时间内冲得非常高。

而这个剧烈的波动会刺激胰岛素强烈分泌,尤其是那些本来胰岛素功能就已经“有点累”的人,久而久之就更容易发展成糖尿病,甚至引发胰岛功能衰竭。

而血糖的大幅波动也会带来血脂紊乱,影响血压稳定,就像往一个快要满水的瓶子里猛地再加一杯水,整个系统都受不了。

糯米吃进去后会产生强烈的饱腹感,但因为消化慢,它又容易造成胃滞留,还会影响到肠道菌群的活性。

尤其是晚上吃糯米点心,更是给胃肠系统增加了无形的夜间负担。

三高人群若再伴有脂肪肝、消化慢的问题,糯米更是一道“隐形雷”。

水果干

很多三高人群戒掉了甜饮料、蛋糕这些明显的高糖食物,转而去吃水果干,说这玩意儿是天然的,不加防腐剂,还能补充膳食纤维。

但其实,水果干就是水果脱了水、糖分全留下的“浓缩糖弹”,你看着一小把,其实相当于吃掉三四个完整水果,还不带汁的那种。

一个从事销售的患者,自认为饮食管理做得很好,连点心都不吃,但特别爱嘴巴寂寞时嚼点葡萄干、芒果干。

一段时间后复查,甘油三酯和血糖指标同时升高。

研究指出,水果干中的天然糖含量极高,而且因为脱水,吃起来没有饱腹感,很容易一口接一口摄入过量。

尤其是那些市面上为了口感和保存加了葡萄糖浆、蔗糖的产品,糖分含量比一块蛋糕还可怕。

很多人觉得水果干是“天然零食”,但身体根本不管你吃的是“天然”还是“人工”,进到血液里的糖,全都得算数。

更严重的是,这类浓缩糖会刺激胰岛素快速分泌,也容易扰乱肝脏的脂肪代谢机制,使得三高人群的调控系统崩得更快。

尤其是血脂高的人,一旦习惯用水果干替代零食,等于天天在身体里点一把“慢火”。

无糖饼干

无糖两个字,几乎成了很多三高患者的心理安慰剂,尤其是那些控制血糖的人,一听说“无糖”,就放心大胆地吃了。

但市场上绝大多数“无糖”饼干,其实只是没添加蔗糖而已,却用了大量代糖和植物油来弥补口感,而这些脂肪,才是高血脂人群最该警惕的地方。

有个在医院系统工作的患者,为了控糖,把主食换成了无糖饼干,一次两三片,嘴馋的时候也会多吃几片。

几个月下来,血糖倒是没怎么升高,但血脂飙上去了。

研究指出,大多数无糖饼干中都会使用氢化植物油或者精炼油脂来提升口感,而这种反式脂肪或者饱和脂肪是引发血管硬化、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幕后推手”。

尤其是对血脂本就不稳的三高人群,这类脂肪在体内堆积起来,极容易形成脂质斑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一些代糖产品还会影响肠道菌群,间接打乱代谢节奏。你表面上吃的是“无糖”,实际上吃进去的是一种打破身体平衡的“化学激素”。

特别是那些包装精美、打着“健康”旗号的饼干、蛋糕类产品,不少还会加上营养强化标签,让人更容易上钩。

低脂酸奶

低脂不等于低糖。

市面上不少低脂酸奶为了口感,加入了大量果酱、乳糖、稳定剂甚至添加糖,甜度不比普通饮料低,而三高人群一看“低脂”,就没了戒心,每天来一杯当早餐或者晚餐点心,结果体重控制不了,血糖也莫名其妙地升上去。

一个从事财务工作的患者,早餐喜欢一杯低脂酸奶配全麦面包,自觉饮食清淡,但一年内体重增长六斤,血糖控制逐渐失稳。

研究发现,酸奶中的乳糖本身就是一种糖,加上额外添加的糖,累积起来糖负担并不低。

而低脂酸奶去掉了脂肪,却也牺牲了饱腹感,让人更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饥饿感,结果吃得更多。

对三高人群来说,哪怕控制了脂肪,也不能忽视糖和总热量的摄入。

更重要的是,一些低脂酸奶中的代糖也会刺激味觉,诱发食欲,加上乳糖对某些人群还有胀气、消化负担的问题,这些隐藏副作用叠加在一起,身体代谢的压力只增不减。

三高人群春天最容易放松警惕,一心想着避开大鱼大肉,其实真正害人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清淡、实际上“糖盐炸弹”的食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避免吃的食物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崔海萍,周佺,吴炜亮,等.高糖食品中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的风险评估[J].食品工业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