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医生警告:立刻停止食用这种食用油,吃得越多,血管越堵?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有句老话咋说来着,吃啥补啥。可搁油这事上,真是越“补”越麻烦。

油,真就能堵血管吗?还是咱吃错了?

看着街市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调和油,甚至老一辈人偏爱的猪油牛油,哪个才是“健康之选”?有人说,吃植物油好,动物油不好;也有人说,猪油香得很,吃了才有力气。

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咱今天就从医学角度,掰开了看看真相。

血管堵的真凶:不是油,而是“坏油”

先说结论,血管堵,不是油的问题,而是“坏油”的问题。吃油,吃对了是营养,吃错了是“毒药”。

那什么是“坏油”?医学研究早就给答案了: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才是堵住血管的罪魁祸首

咱们的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平时干干净净,水流得顺畅。

可要是水里带着泥沙,时间一长,水管就慢慢堵住了。血管里的泥沙,就是“坏油”带来的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

这些坏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斑块,时间久了,血管变窄,甚至完全堵死——这就是心梗脑梗的根源。

猪油:美味的“定时炸弹”

咱先说猪油,毕竟这是不少人家里的“压锅底”。

猪油香是香,但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得吓人。一勺猪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能超过50%。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指出,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长期吃猪油,血管里的“泥沙”就越来越多,血液流动不畅,血压升高。再加上咱们农村人平时爱吃咸的,腌菜酱汤熏肉这些少不了,高盐、高油,正好给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铺路”。

再一上年纪,动脉硬化、心梗、脑梗全找上门,真是防不胜防。

有人不服:咱祖祖辈辈都吃猪油,咋没见以前人得这些病?你得明白,过去人吃得少,干得多,油是个稀罕物,一年也吃不上几回。可现在呢?顿顿大鱼大肉,油腻得很,再不爱动,血管哪受得了?

反式脂肪酸:隐藏在零食里的“杀手”

再来说反式脂肪酸。

这东西比猪油还“坏”,是心血管的头号敌人。它藏在哪儿?看似不起眼的蛋糕、饼干、奶茶,甚至速冻食品里,反式脂肪酸随处可见。

这些食品里用的氢化植物油,为了延长保质期,反式脂肪酸含量高得离谱。

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每增加2%的摄入量,心血管疾病风险就增加23%。

换句话说,吃一块小蛋糕,也许就为心梗埋下了隐患。国外早就开始限制反式脂肪酸的使用,而咱们这边虽然有标准,但很多人并不清楚。

平时吃零食不看成分表,结果把“杀手”吃进肚子里。

植物油:真的就完全健康吗?

有人会说,那我不吃猪油,全用植物油就行了吧?可惜,植物油也有学问,用得不对,照样伤身。

多不饱和脂肪酸:好东西也不能过量

植物油,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有好处。

尤其是亚麻酸亚油酸,能降低坏胆固醇,提高好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健康。

可这东西也不能过量。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容易氧化,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对血管壁有损伤,久而久之也会引发动脉硬化。

咱平时炒菜常用大火,油烟滚滚,看着香,其实已经把好油变成了坏油。

调和油:真相没那么简单

再说调和油。听名字挺高大上,啥都调和在一起,营养全面。

可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没有统一标准。有时候,调和油里便宜的油占大头,贵的油只是点缀。

很多人觉得买调和油划算,结果吃了几年,健康也搭进去了。

健康用油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了这么多,咱到底该怎么吃油?医生给出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关键是两点:选对油,少用油。

1.选对油

首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比如橄榄油茶籽油。这些油稳定性高,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合适,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其次是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比如亚麻籽油、深海鱼油。不过这些油不耐高温,适合凉拌或低温烹饪。

避免反式脂肪酸,尽量少吃加工食品。买零食时记得看成分表,标有“氢化油”或“起酥油”的,就少碰。

2.控制用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的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大概就是两勺的量。

炒菜的时候,能少放就少放,别为了追求“香味”往死里加。

3.改变烹饪方式

尽量少用油炸,多用蒸、煮、炖的方式。

油炸食物虽然香,但高温会破坏油的营养,还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总结

血管堵,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种油的错。

关键在于“坏油”的长期积累。猪油、反式脂肪酸、过量的植物油,都可能成为“杀手”。

健康用油,重在选对油、少用油,同时搭配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才能给血管减负,让身体更轻松。

吃油这事,看似小事,实际上关乎大健康。别等到心梗、脑梗找上门才后悔。

血管是咱命根子,吃得对,活得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世界卫生组织《饱和脂肪酸与健康》

3. 《反式脂肪酸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TheLancet》

4. 《食用油的种类与健康影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