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里有“石头”?它的出现主要与4种不良饮食有关,需尽早改掉!

  肾结石简单来说就是由于日常饮水太少,使得尿液中的矿物质增多,这些矿物质在尿液中析出结晶,堆积多了以后就形成了结石。

  患有肾结石以后,患者会出现排尿异常、排尿困难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无尿、腹部疼痛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肾结石的发生与日常哪些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呢?

  1、摄入过多高脂肪的食物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平时比较喜欢吃肥肉,觉得肥肉细滑好吃。殊不知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如果长期食用过多话,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含量升高。

  而脂肪含量过高会影响到身体对于钙质的吸收,同时还会增加身体对于草酸盐的吸收,而大量的草酸盐会滞留在尿液中,长时间不能排出体外的话就会析出结晶,形成肾结石。

  2、长期食用草酸含量过高的食物

  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草酸,生活中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草酸,如竹笋、菠菜等,这些食物非常常见,也深受人们喜爱,但草酸的含量却很高。

  因此建议大家在食用这类食物之前先用开水焯一下,一般情况下这类食物经过热水焯一下以后草酸的含量会大大降低。

  3、摄入过多高嘌呤的食物

  嘌呤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运转以及代谢之后,会形成尿酸,而尿液会阻碍体内草酸盐的排泄。所以如果食用太多高嘌呤的食物或是富含草酸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尿结石和肾结石。

  生活中常见的高嘌呤的食物有很多,如海鲜、鸡皮、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虽然含有很多的营养物质,但一定要适量食用。

  4、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

  高蛋白的食物之所以也会增加肾结石的几率,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内含有草酸的原料,摄入过多高蛋白的食物,就会增加尿液和肾脏内草酸、尿酸的含量,当这些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时,就会形成肾结石。

  那么患有肾结石以后应该如何治疗呢?

  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形态、性质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治疗的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

  一般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如果结石比较小,一般通过多喝水,或是配合使用排石药物,就可以将结石顺利排出了。而如果结石比较大,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另外肾结石的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肾绞痛的症状,需要遵医嘱服用镇痛抗炎的药物,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帮助缓解疼痛的症状。

  由此可知,想要降低患有肾结石的几率,就要尽量减少食用上文提到的这几类食物,日常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蔬果,不要熬夜,适当的运动。

  而一旦发现患有肾结石,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平时也要注重肾脏的健康,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