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男士已经受困扰六年的隐疾,没有刻意进行扶阳起痿,只是采取清代补方式恢复阳气。他期望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来根治这个问题,然而我告诉他,没有所谓的万能神方,只有辩证论治的方法。可能现在是因为湿热问题引起痿弱,下次又是因为情志问题。
在中医中,治病讲究因病而异,对症下药。许多人之所以久治不愈,并非病情不符,而是急于求成,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更有甚者,一味进补不见起色,反而越补越坏,适当排毒也许更为有效。尽管痿弱后果相同,病因却各有差异,药物使用方案自然也要有所区别。
案例分析:周先生,四十岁,厨师。平时尽享美食,无拘无束,身体日渐肥胖,精神萎靡,阴囊潮湿,大便粘滞,皮肤油腻,口苦心烦,睡眠质量差,易醒易惊,胁肋不适,小便热黄,淋漓不净。舌质鲜红,苔黄厚腻,辨证为湿热下注,宗筋失养。
对他而言,清湿热与恢复阳气同样重要,只需使气血清澈。可采用土茯苓、川牛膝、白花蛇草、黄柏、薏苡仁、苍术、白术、蜈蚣等药材。告诉他饮食清淡,别再胡吃海塞,多运动,别懒惰。调理一段时间后,阴囊潮湿消失,大便成型,宗筋韧性略有恢复。
他曾以为患有功能性问题就必须补肾,担任厨师的工作也方便自行医治。但病情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及时辨病论治。多年未愈的湿热下注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精的质量,还使得精液含有湿浊粘稠特性,不活跃。
我是山东省三甲医院肾病科主任郭兆安,擅长中药调理各种肾病及男科疾病,另外提示下大家:我所提到的药材是要根据每个朋友的情况不同控制不同的用量,所以大家不要擅自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