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博士用软件查出医院多收10万医疗费

一名科研工作者,法学博士,还学过一些经济学知识,利用统计软件预估芜湖二院骗取、违规使用医保基金95861.93-103681.93元。

院方可能从没有想到,用统计软件就能分析出他们的漏洞。因此,博士和院方的沟通,很不通畅。博士无奈,只能举报到国家医保局。

经查,芜湖二院多收了21万多。其中,186914.7元医保基金,31287.29元患者自付费用。

事情曝光后,广大网友感叹,“书真不是白读的”。

如果患者不是科研工作者,不懂法律,没学过经济学,能分析出院方多收取费用吗?

让我们看看事情的经过,博士是怎么发现医院的猫腻的。

发现蛛丝马迹

博士的爸爸生前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于2022年3月19日因突发左侧肌体无力伴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往芜湖二院,诊断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最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4日凌晨去世,终年54岁。

爸爸一共在芜湖二院住院了117天,经历三次开颅手术,一直在医院ICU重症医学科)治疗,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家人无法陪护,也无法看到。

博士的姑妈是一名老会计,负责往医院的账上缴费。每次交完费用后,让护士打一个清单。累计到十几张单子后,就做了个Excel表,根据家医保目录和芜湖市医保支付的有关政策,推算出每天需要自费的大致比例。

在不需要透析时,博士爸爸在ICU维持治疗每天需自费1000元;在需要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情况下,每天需自费2000元。

在前两个月的时候,这种推算比较准确。到2022年6月14日开始,收费开始多了起来。有时护士上午打电话让缴费,交了费用后,下午打电话又说欠费。

博士的妈妈还听见,有些患者的家属和医院吵架,说多收了费用。

种种迹象,不能不让人多心。

博士在该院微信公众号上绑定了爸爸的身份证号、住院号和手机号。这样博士通过医院公众号可以查看有关的项目的收费情况。

2022年7月5日,博士通过公众号“住院一日清”看到有血透监测的收费条目。姑妈和妈妈(细节,两个人)询问主治医师,爸爸当天是否做血透,答复说没有。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医院多收了费用。

爸爸出院时,《费用明细清单》上胰岛素的总用量竟然高达138支,平均下来每天要用1.18支胰岛素,这明显与常识不符。博士爸爸在家时,一天最多用48个单位,而芜湖二院的一只是400单位。算下来,医院用量是家庭用量的10倍以上了。

在2022年7月12日、7月13日,也就是爸爸转院当日和次日,我们到芜湖二院复印并封存了全部病历资料,在与原件核对一致后,由院方加盖公章,符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之规定,于是后面对费用的核查就有了相关依据。

用知识打败魔法

先将纸质发票、明细单和“住院一日清”上的信息一一录入Excel中,在Excel里,我对每项治疗项目按照日期排序,做成了一个面板数据,先试着截取一段时间的治疗项目,利用统计软件来分析每个项目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上升快、波动大的时段和项目。

通过趋势图,我可以迅速发现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及关联项目,都不用做回归分析。其中,波动比较大的项目有血透、抗生素等。



定位到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后,再仔细对比医嘱、护理记录、费用清单三项资料记载的数量,很快便发现了其中不合理之处。

1.涉嫌虚构血透监测时间

《费用明细清单》上显示血透监测的总时间是697.5小时,而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间则为433小时,只有做血液净化时才需要做血透监测,但我爸爸的血透监测时间竟然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时间的1.6倍之多,多出的费用为10580元。

2.涉嫌虚构患者接受运动疗法

住院期间,《费用明细清单》显示他接受运动疗法231次,共11088元。换言之,爸爸住院117天,平均每天接受2次运动疗法,即便是2022年3月19日、4月6日以及4月7日手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危重状态等属于绝对康复禁忌的也没有例外,明显与事实不符。而且《病程记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上从未记载甚至提及任何康复项目。

3.涉嫌虚构肠内营养灌注次数

在ICU,爸爸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需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灌注,采用泵入方式。在住院的117天中,除去入院前3天未及肠内营养灌注、因消化道出血停用肠内营养灌注7天、出院1天,采用肠内营养灌注应有106天,发票记录显示爸爸共接受1083次肠内营养灌注,平均每天灌注次数达到10.21次。

爸爸每天接受肠内营养灌注次数达10次以上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根据《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肠内营养灌注次数为每日4-6次。

如果按每天最高灌注次数6次算,则芜湖二院该项收费超出23460元。如果按照每天灌注4次算,则芜湖二院该项收费超出31280元。

4.涉嫌串换药品

在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爸爸曾被使用价格昂贵的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1998元/支),共8支。该级抗生素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多粘(黏)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肾毒性报道较多,爸爸本来就有尿毒症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当时不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中,属于全自费药品,只有名称相似的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在该目录中。出院结算单上显示,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按照医保结算了15984元。

主张权利

博士对芜湖二院医疗费用的分析,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预估芜湖二院和医务人员骗取、违规使用医保基金95861.93-103681.93元。

为此,患者家属和芜湖二院进行了三次交涉,前两次,院方表示要内部核查。第三次,干脆否定了家属的意见。

2023年7月,博士向国家医保局举报。2023年8月,安徽省医保局与芜湖市医保局对芜湖二院开展了检查。

2023年9月25日,芜湖市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事务中心向博士送达《芜湖市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线索处理结果告知书》,明确“医保部门追回186914.7元医保基金”,同时要求芜湖二院退还31287.29元患者自付费用。

目前芜湖市医保局处理是先按照《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对芜湖二院进行协议处理,该依据是部门规章。


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博士的知识面广,但是如果细心核对医院的收费项目,还是可以能发觉异常收费的情况。比如,胰岛素的使用、运动疗法、以及血透检测项目等。

最关键的是,一定要运用法律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