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消化吧】专栏,逢周日推送!内容涉及众多消化疾病防治知识,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肝藏血主疏泄,胆贮存排泄胆汁,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肝、胆、脾、胃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病科,守护您的消化系统健康。
乙肝可怕?不可怕!
医学指导:肝胆病科 李培武主任医师
图文/肝胆病科 陈昫副主任医师、陈彦彤
说起乙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但我们真的了解乙肝的危害吗?
38岁的小王平时身体很健康,能搬能抬,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但突然在一次劳累后出现了呕吐鲜血、头晕、心慌、全身乏力等症状,家人紧急送到我院急诊治疗,后收至肝胆病科进一步接受专科治疗。
在接受监护、止血、补液等治疗措施后,小王的病情初步稳定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王呕吐鲜血、全身乏力呢?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小王最后被诊断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然而小王素来体健,且既往并未出现过相关症状。因此小王本人和家属对肝硬化这一诊断感到非常疑惑,并对肝硬化导致呕血更加不解。对此,肝胆病科医生将小王的生病的原因详细告知小王及其家属。原来小王体内检测出了来的乙肝病毒就是导致小王肝硬化、呕血的“罪魁祸首”。小王和家人都表示没有想到乙肝的危害如此之大、如此可怕。
当乙肝病毒进入到肝脏细胞后,乙肝病毒诱发的机体免疫系统激活,来保护机体同乙肝病毒“作斗争”,同时激活一种叫“星状细胞”的细胞,它可以引起肝脏形成“疤痕”样改变,这样就使肝脏逐渐变“硬”了,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肝癌。但是由于肝有着强大的代偿功能,普通人只要有约30%的肝脏健康就能维持正常生活,因此肝病的发展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往往不易被察觉。
图1 肝部肿瘤模型
图2 肝硬化
乙肝如此之可怕,当我们查出乙肝后,该怎么办呢?得了乙肝需要治疗吗?需要定期复查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 抓住病毒定量并规范治疗是关键
很多乙肝感染的患者总是有所疑问,我得了乙肝需要吃抗病毒药物吗?为什么我肝功能正常还需要抗病毒治疗呀?那我抗病毒药物需要服用多久呀?
对于乙肝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疗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乙肝抗病毒药物针对的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肝恶性肿瘤以及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等特殊情况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时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由专科医生判断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注意,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药物不能停服漏服,更不能因复查肝功能正常和乙肝病毒定量转阴性就自行停药。随意停药可能会引起病毒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从而引起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因此更换治疗方案、服药时间的长短需要专科医生进行评估。
2 定期复查很重要
定期复查对于及时了解乙肝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乙肝患者需要遵照专科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复查的项目包括血常规、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影像学检查及肝脏弹性成像。复查周期根据病情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而定。
3 饮食起居调护是基础
在日常饮食起居方面,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戒烟戒酒:饮酒与抽烟是不良生活习惯,特别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增加癌变的风险,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务必做到戒烟戒酒。
2.清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过多的脂肪会促进肝纤维化,进而影响肝功能,对乙肝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乙肝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少吃油腻、腌制、隔夜食品,配合适当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以控制体重和体脂,尽量避免熬夜,养成一个规律的作息习惯,减轻肝脏的负担。
3.减少危险因素的接触: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药物及保健品等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其中有一部分属于肝毒性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他汀类药物等。因此在感染乙肝后,应谨慎用药,不盲目使用保健品,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甚至产生肝毒性。如因相应疾病需要服用的患者,应在相应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4.做好防护措施:乙肝好发于所有人群,因而做好预防措施非常有必要。对成人而言,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及性接触传播,包括输注各种血制品、血液净化、有创操作和无防护的性行为等。所以,有病就诊时应到正规医院,性生活中应注意正确佩戴安全套等。乙肝病毒还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职业暴露、共同剃须刀和牙具等,要避免以上行为。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传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要监测乙肝病毒定量并咨询专科医师,婴幼儿要按照规定接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5.乙肝疫苗的接种:疫苗的接种能够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的迫害。但是疫苗只是一个预防作用,并不是接种了疫苗就万事大吉,定期体检检查很有必要。
图3 良好的饮食起居
6.中医对于乙肝的解读:除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以外,中医药对于乙肝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乙肝是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肝胆、脾胃、肾等脏腑而发生,常因外感邪气、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而诱发。由于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因此中医在治疗乙肝常根据不同阶段辨证使用各种治法调理相应脏腑,扶正祛邪,从而治疗乙肝。
“人卧血归于肝”,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护肝药”。胆经肝经运行的时段是晚上11时到凌晨3时,这时候已进入良好的睡眠能使血藏于肝、最有助于养肝, 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子午觉”。
伤寒论有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五行理论,肝和脾胃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因而平时生活中和患病后,要注重对脾胃的养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我院还有许多用之有效的院内制剂,如乙肝清毒丸、养肝软坚丸、健脾养荣片等,都能用以辅助治疗乙肝肝炎,对乙肝患者肝的养护有非常明显的疗效。虽然这些院内制剂卓有成效,但仍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图4-6 院内制剂
乙肝并非“等闲之辈”,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它,以科学的方式防治它,做到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饮食起居调护,乙肝并不可怕,乙肝患者也能正常、健康地生活。希望社会消除对乙肝患者的偏见和误解,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收获健康!
肝胆病科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病科,是国家区域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脾胃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肝病重点学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肝胆病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团队。
专科传承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王建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劳绍贤、许鑫梅、周福生、刘小斌、刘凤斌,知名专家罗日永、刘友章、熊文生的指导下,主攻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急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酒精肝等)、胆道疾病(胆石症,梗阻性黄疸等)、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胰腺肿物等)、消化道出血、食管胃静脉曲张、顽固性腹水、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等,尤其重视中医药防治消化道“炎-癌”转化的临床和科学研究。
综合运用各种中医药疗法,内外兼治,包括内服汤药、院内特色制剂,外用药散穴位贴敷、封包疗法、通络宝、穴位埋线、针灸推拿、盆底生物信息反馈治疗、红外线生物信息反馈肝病治疗等。掌握现代消化诊疗技术,开展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和穿刺引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人工肝血浆置换、肝脏弹性成像检查和各种胃肠镜诊疗,制定内镜治疗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特色和优势,取得良好疗效,服务人民卫生健康。
肝胆病科团队介绍
李培武
主任中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第一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副书记、肝胆病科副主任
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刘凤斌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
学术任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等。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主要参与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主要参与制定团体标准3份,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擅长】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胰腺胆道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胃镜结肠镜诊疗,超声内镜诊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
【出诊安排】周四上午,周六下午(门诊楼4楼肝胆病门诊、脾胃病门诊)。
陈 昫
医学博士
肝胆病科副主任医师
硕士、 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胡玲教授
主要从事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胃癌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科学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病变、梗阻性黄疸、胆管炎、消化道早癌等肝胆消化疾病,熟练掌握消化内镜、超声内镜等现代消化诊疗技术。
学术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肝胆病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专业组成员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院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出诊安排】周六下午(门诊楼4楼肝胆病门诊、脾胃病门诊)。
赵利娜
肝胆病科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内科学
入选医院中青年骨干人才培育项目“青优人才”,主持广州市科技局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和SCI收录论文10余篇。
【擅长】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重症肌无力等多种脾胃病科疾病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胶囊内镜等技术。
【出诊安排】周五下午(门诊楼4楼肝胆病门诊、脾胃病门诊)。
洪 日
肝胆病科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善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熟练掌握消化内镜诊查、消化道早癌精查等技术,擅长肝硬化、黄疸、消化道早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及发热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学术兼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免疫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文 艺
医学博士
肝胆病科主治医师
硕士、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
入选医院中青年骨干人才培育项目“青优人才”。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胃肠疾病及亚健康疾病的调理,熟练掌握消化内镜、超声内镜等现代消化诊疗技术。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及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
温馨提示
请关注下方“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众号。关注后进入页面菜单栏“就诊助手”或“门诊服务”,搜索“医生姓名”即可挂号。
校对:黄嘉扬
编辑:梁韵怡复核:王爔晨、王晓雪
责编:刘庆钧
审定:刘苡婷
加关注,不迷路,
健康与你同路!
订阅号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缴交住院按金、查询检验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服务号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健 康 加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