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肺结节变小甚至消失?单吃药可以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55岁的刘女士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盗汗来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先是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查体,然后给开了尿常规以及胸部CT。

胸部CT结果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混合结节及片状结节。刘女士顿感焦虑,拿到报告后先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然而得出的答案是:肺结节大多都是肺癌,于是认为自己被“癌”了。

然而,医生在查阅影像学资料后发现,虽然双肺确实存在多发结节,但据经验看,炎症可能性最大,于是建议刘女士住院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消炎治疗。

9天后,刘女士再次复查胸部CT,结节数量明显变少,还存在的几个结节也比第一次检查小了很多。对此,刘女士十分感谢医生救了她的命。

随着CT的应用普及,影像学能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肺结节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肺结节并非是肺癌,它的存在也不全是恶性质的。这篇文章就来带大家简单了解一番。

一、肺结节不等于肺癌,良性结节可以消除!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拿到CT报告时,总会先被上面的各项诊断所误导,认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生命危在旦夕。

实际上,影像学诊断并不能代表最后的临床诊断,肺结节就是很好的例子。

肺结节到底是什么?

其实,肺结节并非是病,而是影像学的一个诊断,一般指在肺实质内长出圆形或类圆形,且直径小于3cm的结节影;如果是直径在3cm以上的,医生一般称其为肺肿物,而非肺结节。

曾有研究指出,我国30~70岁体检人群中,虽然肺结节检出率高达70%,但患者最终病理诊断为肺癌的不足2%,其余的皆为良性。

可是,好端端的肺为什么会长出结节呢?

这个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治愈后多数会留下一些瘢痕灶,这个瘢痕灶就是肺结节。

那么,是否能通过吃药来消除肺结节呢?这就要看肺结节本身的性质了。

如果是小于5mm的微小结节,是可以通过口服抗生素消除的;

如果是5mm以上的实性结节,且连续两年没有变化,可以采用静脉注射药物消除,也可通过手术治疗;

如果是大的钙化肺结节,只有手术才能去除;

如果是位于胸膜附近的肺内淋巴结,99%以上都是良性,处不处理都没关系。

然而,如果是单发结节,且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者肺炎,这种孤立性结节有可能是恶性的。

一般,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会先建议患者接受14天的抗炎治疗,若是没有效果,再做病理检查。一旦确诊为恶性结节,患者只能手术切除,之后还需定期检查,防止复发和癌变。

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肺部健康的检查,这也导致了肺癌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大家对肺癌的恐惧感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种情况,大家也应当了解一点肺癌知识,接下来简单给大家介绍4点常见认知误区。

二、关于肺癌认知的4个误区,别再信以为真!

误区1:老年人肺癌发展病程比年轻人的要慢

一项发表在《中国肺癌杂志》的文章中提到:我国45岁以下的肺癌患者占比逐渐增多,且肺癌年龄还有下滑的趋势。于是乎,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即:老年人的肺癌比年轻人的发展要慢, 这种理解毫无疑问是片面的。

事实上,年轻的肺癌患者通常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是容易被误诊,由于年轻群体本身基础健康状况较好,肺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通常被误诊为未分化癌和腺癌;

二错过最佳治疗期,由于年轻人组织细胞分裂活跃,肿瘤倍增进展快,再加上青年人不常体检,大多肺癌确诊时为ⅢB期~Ⅳ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预后通常不会太乐观。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表的数据,我国年轻肺癌发病率为12.1%,而美国年轻患者肺癌发病率仅为4%左右,这可能与中国青年居高不下的吸烟率有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而烟又与肺癌患病率高度关联。所以,建议有长期吸烟史的青年最好早点戒烟,并定时前往医院体检,以免出错过肺癌的最佳治疗时间。

这里还要再提一点,确诊肺癌后,并非代表可以不用戒烟了。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术后痊愈程度是远远低于戒烟者的,戒烟后的效果也立竿见影。比方说咳嗽次数减少,痰液量减少等。总而言之,戒烟能让患者少吃点癌症的苦头。

误区2:体检时拍普通胸片就可以早筛肺癌

临床上常听到患者和家属抱怨:“年年拍胸片都查不出来,等到发现居然成癌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胸片分辨率太低,而早期肺癌不仅是几毫米的微小病灶,而且发生在心脏、肋骨等后方的刁钻位置,经验不足的医生是无法仅靠胸片识别出来的。所以最保险的方法是去做低剂量螺旋CT,可有效提高早期肺癌的筛查率。

虽然低剂量螺旋CT比普通胸片准确度要高,但是其图像清晰度不高,有时不利于显示早期的磨玻璃结节或者实质性结节。

因此,为了不漏诊早期肺癌,建议慢阻肺、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第一次做常规剂量CT没问题后,3 ~5年后再做一次常规CT;若是发现结节,第二次复查可选择低剂量CT或常规CT。

误区3:肺癌晚期,治与不治都差不多

研究发现,肺癌I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80%,II期患者生存率为50~ 60%,III期后的病患生存率自然低于50%。如此这般,肺癌晚期群体,还有接受治疗的必要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患者自己身上,要看患者是否有抗癌的决心。

至少科学家们始终没有放弃过优化治疗肺癌的方案,比方说靶向药物的更新换代,免疫药物PD1的使用以及免疫细胞治疗方案的进步,都在大大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再者,肺癌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也会比治疗导致的副作用严重得多,为了保障生活质量,患者也是需要接受规范治疗的。

误区4:肺癌手术很伤身,药物治疗更有效

临床上,有不少患者认为开胸手术危险性更大,不如药物治疗保险。殊不知,单纯的药物治疗是不可能让非小细胞肺癌痊愈的,手术才是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癌细胞增值速度极快,一次化疗药物杀灭的癌细胞数量有限,即使连续用好几个周期也不能保证把癌细胞完全清空,更何况,有些肺癌患者体内存在多重耐药基因,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对这类人群无效。

靶向药物其实也同样面临着耐药的问题,很多人6个月左右就出现耐药性。所以说,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先手术清除主要病灶,再使用药物治疗清理残留癌细胞。

三、结语

综上可知,影像学诊断并不能代表最后的临床诊断,最主要的是看结节的性质,并依此来判断是需要口服药物治疗,还是只能通过手术解决。

随着影像学的逐渐普及,未来癌症早期筛查0正确率也越来越高,对此,大家应当了解常见癌症的相关知识,肺癌仅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做好常见癌症的筛查工作,以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守护健康呼吸#

参考文献:

【1】蔡盛平,杨鹏程,胡钦勇.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3,46(05):953-957.

【2】粟榆茜,阎文军.肺癌患者合并衰弱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3,22(09):704-707.

【3】李艳红,任俊宇,孙希文等.AI辅助肺结节诊断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3,29(05):50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