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发现斑块意味着什么?一定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吗?

如何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问题?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来进行初步判断,这种检查方法无创而且经济简单,能够初步判断颈动脉斑块的情况以及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是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动脉健康检查评估方式。

有不少读者朋友问:如果健康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今天的这篇科普,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发现颈动脉斑块意味着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是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慢病的长期影响下,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的一种健康问题,而动脉硬化会形成斑块,还有可能造成心梗,脑中风等心脑血管重大事件,是中老年人因病致死的首要原因。

发现了颈动脉斑块,是否意味着一定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了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颈动脉斑块是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证据,而颈动脉发现斑块,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血管,如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脑动脉血管等,可能同时也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问题,因此,颈动脉斑块我们不应该单单认为是只有颈动脉有斑块,而是应该更加警惕颈动脉斑块之外的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心脑血管风险。

有些朋友发现颈动脉斑块以后,认为自己的血管就已经硬化的很危险,甚至认为全身的血管都应该硬化狭窄,非常的担心,其实这种担心多数情况下也是没有必要的。虽然同样是颈动脉斑块,其程度也是可以相差很大的,有的是较小的,并没有导致颈动脉严重狭窄,仅仅是颈动脉内中膜的轻度增厚,同时如果也没有三高问题的患者,这种情况就提示我们,应该多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而不必太过担心自己的斑块和心脑血管风险。

而有一些朋友如果发现了较严重的颈动脉狭窄问题(例如超过70%),或者是风险较高的不稳定斑块时,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的,积极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就是很有必要的一种干预方式。

还有一些朋友,颈动脉发现的斑块风险并不大,但综合年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来综合评估,仍然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这种情况下对于颈动脉斑块也不应该听之任之,也应该积极重视,这种高风险人群,可能颈动脉的斑块不严重,但其他部位动脉血管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狭窄,也可能现在血管状态还不错,但如果不注意积极调理好三高、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要不了几年,就会出现进展较快的斑块问题。因此,从现在做起,积极做好血压、血脂、血糖的调节,并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也是很有必要的。

发现颈动脉斑块,一定要吃他汀和阿司匹林吗?

还有不少朋友一发现颈动脉斑块,就开始吃他汀和阿司匹林,真的需要这样吗?其实还是应该分情况的。

如何分情况?主要是应该基于心血管风险评估以及颈动脉斑块的具体风险评估来确定,如果本身属于轻度的斑块问题,心血管风险评估也属于中低危,血脂水平也都在健康范围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以下),就没有必要吃他汀,更没有必要吃阿司匹林,如果能够针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少,嗜酒、吸烟、肥胖、压力大等生活因素,进行适度的调整改善,让自己的生活和心理 更加健康,就是很好的预防颈动脉斑块和动脉血管硬化进一步进展的好方法,而不必长期吃药。

而如果经过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位风险,或(和)存在颈动脉斑块导致狭窄超过50%以上的患者,则应该对血脂以及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适度的调理控制,血脂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至少降低到2.6mmol/L,如果确保用药安全的情况下,降到1.8以下也是很好的,同时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问题的朋友,也应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同时坚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更好的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脑血管风险,都是应该长期坚持的。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对于尚无心血管疾病,但属于高危风险的人群,阿司匹林吃还不是不吃,也应该经过慎重评估,一般说来,如果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能够将心血管风险评级降低到中低危风险,或者存在高出血风险的人群,都是不用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但如果是有易损斑块风险较高,同时出血风险较低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预防斑块破裂后的血栓风险,就是很有必要的。

总而言之,对于颈动脉斑块来说,既不是洪水猛兽,也应该积极重视,要不要加用药物治疗,还是应该结合风险评估情况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用药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安全合理的用药,获得用药安全风险和疾病治疗,预防获益的最大效益比,您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