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寒露节气健康养生要点


【导读】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从中医角度上说,寒露时节,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此时气候干燥,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存在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症状,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养生的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养阴防燥、预防感冒:寒露后,天气会比较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嗓子痛,中医上属于“凉燥”证型。养生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饮食上避免辛辣、熏烤食物,可以多食用芝麻银耳萝卜、莲藕、百合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水果推荐秋梨、荸荠、香蕉等。

二、适当养胃、缓慢进补:寒露时分,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要进补,但是这时脾胃功能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盲目进食肥甘补品,易使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秋季天气渐凉,如果不做好防护工作很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严重。秋季养胃主要是胃部保暖,要适时添衣,夜间睡觉的时候也要盖好棉被。

三、适量运动、调养肺气运动在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感觉和体验。秋高气爽,氤氲潜袭,要是我们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方式,不仅给我们的身体调养肺气,还可以提高脏器的功能。锻炼有益于增强身体器官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四、早睡早起、调养精神:秋季凉爽之时,人们起居时间也应做相应的调整,每到气候变冷,患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原因与天气变冷、睡眠时间增加有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可以有效的避免血栓的形成。

秋季时节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落叶,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五、饮菊花茶、寒露芝麻: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是菊花的月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选择晒制当季的菊花,泡上一杯菊花茶,满满的芳香。菊花有清热解毒之效,性寒,吃菊花茶最好配上适量枸杞进行中和,这样能够最好地发挥菊花茶的功能,同时不会给身体造成其他额外的负担,有很好的缓解秋燥的功效。

六、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有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的作用。芝麻在《神农本草经》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养生。

【本期专家】

陈晓彤,沈阳市肛肠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针灸专业硕士。从医30余年,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诊治病人。运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针灸治疗肛肠科相关疾病和疑难杂症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出一套通过调整经络运用五运六气通过改善人体器官和免疫力来提高人体的机能的方法,从而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切实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