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并且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其发病率在近几年里不断的上升。脑卒中是髋部骨折的潜在并发症, 可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医疗成本支出。
脑卒中的预防可以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减少机体损伤和髋部骨折的康复。髋部骨折后脑卒中与混杂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相关。
脑血管疾病是由多种血管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常涉及的几种血管原因包括脑血管梗死、脑内出血( I C H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S A H )。
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变原因包括大脑、脊髓或视网膜细胞导致的脑血管损伤。据相关报道,脑卒中是我国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死亡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
在全世界范围内,卒中的发病率伴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尽管如此,我国研究者却揭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即我国的脑卒中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在稳步增长。在我国脑卒中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化、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肥胖和缺乏身体运动等。
我国人口老龄化更广泛,脑卒中发病率更高。因此,寻找更有效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老年髋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创伤,在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高,主要的原因是跌倒。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因此,老年髋部骨折将是全球健康问题的焦点,尤其在亚洲人群。
研究表明骨折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原有脑血管疾病加重或者发生新的脑损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发生骨折和脑血管疾病与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和遗传因素。
脑卒中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由多种血管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脑血管梗死。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变,常涉及的原因包括大脑、脊髓或视网膜细胞导致的损伤。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71%,大多数缺血性脑卒是由大脑动脉阻塞引起的,静脉阻塞是罕见的。出血性脑卒中通常由脑动脉破裂引起的,占脑动脉破裂的10-40%。
这一比例与地理分布有相关性。然而,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手术期间发生脑卒中的情况多数是缺血性脑卒中,而且这种情况致残率更高。
髋部骨折
近年来,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因不同程度的骨质流失、骨质疏松、各个器官功能减退、听力、视力下降、平衡反应能力下降、肌肉萎缩等。
跌倒、轻微创伤或没有创伤都可能导致骨折。据国外相关报道,大约一半的老年人群将会发生一次骨折。
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减少机体损伤。现如今,这些情况凸显了老年髋部骨折的严重性,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老年人的骨骼健康。
病理生理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约占总数71%,出血性卒中包括ICH和SAH。大脑中产生血栓和栓塞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动脉闭塞最常见的是栓塞,包括心肺栓塞(心房颤动或瓣膜心脏病等原因引起)或动脉栓塞(由颅外动脉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的) 。
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机制包括原位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在黑人和亚洲人群中常见。脑血流中断后大脑中的氧气和葡萄糖被消耗,导致AT P合成中断和能量缺乏,以及离子稳态受损和酸碱失衡。
这些功能障碍都会导致脑神经病理变化,如脑水肿、神经炎症和神经细胞死亡,最终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当脑卒中导致大脑中的血液流动急剧减少时,脑组织细胞就会迅速受到损伤发生不可逆地损害。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大脑Willis环和软脑膜吻合口的侧支循环的血供使细胞活动维持一段时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和凝血功能障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有关。
目前研究显示,大脑与骨骼之间存在调节骨骼代谢、激素反应和神经支配的脑-骨轴。大脑的缺陷会导致骨骼的缺陷,包括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发生骨折几率增加等。突发神经事件可能会造成骨密度迅速下降,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它们可能与神经系统失调,肌肉影响,生活方式改变(跌倒,营养不良,活动不足,维生素D 缺乏等)有关。骨密度降低主要通过雌激素/破骨细胞抑制剂信号通路增加卒中的风险,是脑卒中的预期风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因是血栓形成、栓塞、贫血等引起组织缺氧和脑灌流不足。TOAST 分类系统描述了以下五种缺血性脑卒中亚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阻塞、心源性栓塞、其他病因确定的脑卒中和病因不明的脑卒中。 因此,脑血管疾病和骨折之间有非常复杂的相互关系。
据报道,脊柱和髋部骨折均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就目前相关研究而言,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创伤应激等 有关。
疼痛、焦虑、恐惧、失血和营养不良等引起髋部骨折患者神经内分泌反应、免疫、炎症反应和内脏功能代谢变化,涉及多个系统的非特异性全身适应反应。
创伤性压力会加重先前存在的脑血管疾病或发生新的病灶;最后,骨折患者手术期间血液凝血能力升高,导致发生脑卒中。
相关危险因素
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常见的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研究发现, 70岁以下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增加22.0%,发病率增加15%。
虽然男性卒中导致伤残的数量高于女性,但是女性发生脑卒中的事件高于男性, 尽管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男性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高于女性。
可改变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饮食、吸烟、饮酒、久坐不动、活动受限、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减少、心理社会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心脏因素(房颤病史、既往心肌梗死)、药物滥用的关系、感染等,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地理区域的脑卒中患者中,卒中可改变危险因素占 91.5%,它们与脑卒中的发生高度相关。
除了上述常见的危险因素外,还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呼吸睡眠暂停、慢性肾病、慢性炎症和牙周病等。最后,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是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与脑卒中发病率增加有关。
老年人群最常见、最严重的骨折是髋部骨折。关于髋部骨折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患者。
可能与以下几个危险因素相关:高龄、性别、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脑卒中病史、骨折病史、血栓栓塞病史、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术中低血压等)、创伤应激、高凝状态、炎症指标、术后活动减少、抗凝药物治疗等。
此外,有其他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有动脉血栓形成病史、高血压、房颤病史、糖尿病病史是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发生脑卒中的有利预测因素。
预防
经过对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分析,对于卒中初级预防、研究卫生保健规划、优先资源分配和卒中护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卒中的负担非常高且不断增加,许多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也在增加,说明目前的卒中的初级预防措施还远远不够。
在全球范围内必须加强实施全民一级防御战略。糖尿病和吸烟是脑卒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增加烟草税收、糖税、限制糖量的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盐及酒精的摄入、宣传教育等措施来进行全人群的干预。提倡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潜在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加以干预。
心房颤动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它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其发病往往是无症状和突发性的,这使得发现心房颤动的诊断变得更加艰难。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无效。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的“最后一次骨折”,脑卒中的发生是老年人髋部骨折后致命性的损伤,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 发生脑卒中时无明显症状,易被骨科医生忽视。无论是发生脑卒中还是髋部骨折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并且加重或者诱发其他并发症,患者的生存率下降。
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在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诊疗过程中对脑卒中发生和预防提供指导依据。使临床医师在管理脑卒中风险较高的患者能及时得到专业和系统的指导,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降低髋部骨折患者脑卒中的加重及发生风险。以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家庭、社会及国家的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