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有些肾病朋友总是会瞎担心,看到“早期”或“中期”等字眼时就会认为“肾功能已经开始坏了”或“肾衰竭已经比较严重了”。在早前,一位网络病友向笔者咨询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说自己已经到了中期了,说是肾功能不全中期。可当笔者看到该患者发来化验与诊断图片时,却非如此,而是处于慢性肾脏病中期阶段的CKD 3期,再看看他的肾小球滤过率为55ml/min(为CKD 3a期,即慢性肾脏病3期的前期)。该患者的年龄为61岁,关键是,他的血压控制也算达标,他的尿蛋白也不高。我说:“只要配合医生好好治疗与保养,你的预后不会差。”
这就是今天肾为先想要说的重点,即不要把“慢性肾脏病早期或中期”说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或中期”,它们是有区别的,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预后区别很大。
先说说“慢性肾脏病(CKD)”,其实咱们遇到的绝大多数肾病都属于这一范畴,轻的可以很轻,重的又可以很重。当然了,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不一定很轻,慢性肾脏病晚期患者也不一定都能感觉自己有病。然而,处于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的患者,其中有相当比例并不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一般将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ml/min的CKD 1期及肾小球滤过率介于90-60ml/min的CKD 2期都称为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的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多数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还没有到慢性肾功能不全。一般将肾小球滤过率介于60-30ml/min之间称为慢性肾脏病中期,患者的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多数是高于正常范围的,但通常又不会太高。也就是说,慢性肾脏病中期患者都可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且多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
再说说“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相比于慢性肾脏病,能够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就没有那么多了,只有那些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超过正常范围且排除了急性肾损伤的慢性肾脏病才可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进一步检查会发现,通常情况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多会低于60ml/min,即为慢性肾脏病3期及3期以后。一般将肾小球滤过率介于60-45ml/min之间的慢性肾脏病3a期(血肌酐多处于正常至177μmol/L之间)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将肾小球滤过率介于45-15之间的慢性肾脏病3b期及4期(血肌酐多处于177-450或707μmol/L之间)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中期。
从如上解释可以看出,慢性肾脏病中期与慢性肾功能不全中期的区别是非常大的,预后也是不一样的,而慢性肾脏病早期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的区别就更大了,预后更是有天壤之别。
先来说说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或中期的预后:肾小球滤过率介于60-45ml/min之间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患者,若患者的血压与尿蛋白都比较高,且未规范治疗与管理,患者的病情就会继续进展,预后就会比较差;肾小球滤过率介于45-15ml/min之间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中期,就算患者的血压与尿蛋白都不高或不太高,患者的病情仍然容易继续进展,预后大多非常差。
再来说说慢性肾脏病早期或中期的预后:肾小球滤过率大于60ml/min的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的肾功能并不差,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与管理,绝大多数患者的预后都不会差,远远好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除非原发病属于难治性或遗传性疾病;而肾小球滤过率介于60-300ml/min之间的慢性肾脏病中期患者肾功能有的稍稍差了些(CKD 3a期)有的比较差了些(CKD 3b期),除了处于CKD 3b期及原发病特别难治之外,其它相当比例的慢性肾脏病中期患者的预后也是不错的,远远好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患者的预后。
明白了吗?一般来说,慢性肾脏病早中期预后远远好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的预后。当然了,特殊情况除外。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