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被咬,5名家属接连感染!专家提醒

2025年06月09日21:30:13 健康 7806

近日,葛先生发现自己的胳膊下方出现一颗“黑痣”,凑近了一看,赫然发现是一只“虫子”在吸血。他赶紧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咬伤葛先生的罪魁祸首正是蜱虫。葛先生回忆起自己前一天去紫金山走了野道,可能就是那个时候被蜱虫叮咬。

南京市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卢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蜱虫偏好栖息于植被茂密的灌木丛、草丛及丘陵与平原交界处的阴凉环境,全年均可活动,但每年4—10月为高发期,此时气温适宜,蜱虫活跃度高,且人们户外活动增多,接触风险上升。

蜱虫叮咬进入高发期!

中老年是高危人群

“我们医院每年收治蜱虫相关病例超3000例,其中重症患者占10%—15%,死亡率约5%—8%。病例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其免疫力低下,感染后病情进展更快,治疗难度更大。”卢虎坦言,蜱虫虽然体型小,但是一旦被叮咬也有很高的患病风险。他介绍,蜱虫携带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在叮咬时口器刺入皮肤,病原体可随唾液释放从而传播疾病。据统计,目前已经发现由蜱虫引发的人类严重疾病达28种以上,像莱姆病、斑疹伤寒、发热伴等,其中部分疾病如发热伴严重的话会导致患者死亡。

一人被咬,5名家属接连感染!专家提醒 - 天天要闻

并非所有蜱虫叮咬都会致病,部分人群仅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轻微反应。“但如果被蜱虫叮咬后一周内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发热持续3—4天后未缓解,或伴血小板、白细胞计数下降;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黑便等出血倾向;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少尿等脏器功能损伤表现,就要引起重视,赶紧前往专科医院治疗。”卢虎表示,蜱虫传播的疾病具有隐蔽性和严重性。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为例,初期症状与感冒高度相似,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胃肠道不适等,极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急剧下降,严重时可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出血倾向、感染性休克等,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

无叮咬史也会感染!

医生警告:蜱虫病可人传人

“临床中,我们还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有的患者来就诊,核酸显示阴性但符合蜱虫病典型症状,患者已经出现了发热、血小板下降、多脏器损伤等。”卢虎解释道,布尼亚病毒家族庞大,不同种类的病毒传染性有所不同。其次,蜱虫传播疾病存在潜伏期,通常3—10天,最长可达半个月。若在叮咬后短期内(如1—2天)进行检测,可能因病毒载量过低出现假阴性结果。所以说,可以间隔3天进行血常规和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前往定点医院接受专业评估。

“曾经,我接诊过一名患者,他明确没有蜱虫叮咬史,但检测确诊了蜱虫病。”卢虎告诉记者,蜱虫传播的疾病不仅通过直接叮咬,还存在人传人风险。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排泄物等分泌物均可能成为传染源。“前些年我就遇到过,一位在农村生活的老年患者被蜱虫叮咬后,当时没有及时规范治疗就直接回家。家人为他进行日常护理的时候也没采取防护措施。没想到随后5名参与护理的家属陆续感染蜱虫病,均出现发热、血小板下降等症状。所幸因年轻、抵抗力较强,经抢救治疗后康复。”他表示,蜱虫病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具有传染性,家庭护理要警惕人传人风险。同时,蜱虫还会通过宠物或家畜传播给人类。因此,需定期为宠物进行体外驱虫,避免其进入蜱虫高发区域;接触家畜后应及时洗手,避免直接接触动物血液和分泌物。若发现宠物身上有蜱虫,须使用专用工具取出并消毒,切勿徒手操作。

蜱虫专挑这些部位“下手”

3招有效防叮咬

蜱虫喜好附着于皮肤裸露部位,如手臂、脚踝,随后会向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头皮移动,因其口器带有倒刺,一旦刺入皮肤便难以自行脱落。卢虎特别提醒,发现蜱虫叮咬后,切勿自行强行拔除。强行撕扯可能导致蜱虫口器残留体内,增加感染风险。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立即前往专科医院,由医护人员使用专业工具完整取出,并进行消毒处理。

一人被咬,5名家属接连感染!专家提醒 - 天天要闻

谈到如何避免蜱虫叮咬,卢虎提醒,避免进入植被茂密的野草丛、灌木丛,尤其是丘陵与平原交界区域。登山、露营等活动应选择成熟路线,避免涉足未开发区域。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和领口,选用浅色衣物以便及时发现蜱虫附着。必要时可穿戴防虫网帽、手套等装备。暴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deet)、氯菊酯等成分的驱蚊防虫剂,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衣物可提前用氯菊酯类药剂浸泡处理,增强防护效果。

来源:现代快报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仁心仁术护安康 妙手丹心铸医魂 - 天天要闻

仁心仁术护安康 妙手丹心铸医魂

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与创伤骨科一病区的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撑起生命的希望,赢得无数赞誉,书写着医者大爱的动人篇章。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道路交通事故,打破了一个家庭的平静。笔者的儿子遭遇事故,伤情
脾胃虚弱最怕3个中成药!正确使用,搞定夏日“胃不服” - 天天要闻

脾胃虚弱最怕3个中成药!正确使用,搞定夏日“胃不服”

夏季阳气外浮,体内脾胃反而处于虚寒状态,加上冷饮刺激、湿气困脾、贪凉伤阳三大诱因,导致——湿浊内停:舌苔厚腻、身体困重、大便黏腻;虚寒加重:腹痛喜暖、吃凉即泻;气滞失调:脘腹胀满、嗳气反酸。虽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但发作起来只想赶紧好。
心脑联合造影 多学科协作“一站式”解心脑血管难题 - 天天要闻

心脑联合造影 多学科协作“一站式”解心脑血管难题

【来源:昆明信息港_昆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传统分科诊疗模式往往让患者辗转于不同科室,而且患者还可能面临多次手术,难以实现高效协同治疗。随着医疗理念的进步,“心脑同治”这一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多学科协作为患
“已经瘦了4斤!”网友为减肥兼职步行送外卖,平台:不限制送餐方式 - 天天要闻

“已经瘦了4斤!”网友为减肥兼职步行送外卖,平台:不限制送餐方式

最近,有网友发帖称为了减肥开始步行送外卖,每天接6到10单,能赚30元到50元不等。7月1日下午,经视直播记者联系上当事人,她表示可以自己选择订单距离,偶尔会超时但可以接受,而且可以选择物品较轻的订单,这样会比较省力。她还表示,自己的初始体重是112斤,目标体重是105斤,目前已经通过步行送外卖减了4斤。对此,该外...
告别强降雨,河南今起迎大范围“桑拿天”,注意防暑或热射病! - 天天要闻

告别强降雨,河南今起迎大范围“桑拿天”,注意防暑或热射病!

告别了昨日的强降雨,今天(7月2日),河南的天气主题迅速切换为“晴热”。阳光重新回归,气温也随之快速攀升,新一轮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已拉开序幕。回顾7月1日,我省天气状况以降雨居多,淮河以北地区出现了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其中黄河以北及郑州、开封等地部分县市遭遇了中到大雨,局地甚至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雷...
太原:吹着空调睡觉 老人患上面瘫 - 天天要闻

太原:吹着空调睡觉 老人患上面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报讯(记者 刘涛)“医生,快给我看看,一早起来嘴角歪斜,眼睛也闭上了。”65岁的李大爷焦急地描述着病情。原来,李大爷晚上开着空调睡觉,空调温度调至20℃,且冷风正对着身子吹,一觉醒来,结果吹出了周围性面瘫。
优质医疗服务再升级 省儿童医院两中心开诊 - 天天要闻

优质医疗服务再升级 省儿童医院两中心开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报讯(记者 魏薇 通讯员 张倩 张玲霞)为落实国家关于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体重管理年部署,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部署,6月25日,山西省儿童医院睡眠管理中心和体重管理中心开诊。
装上进口人工耳蜗 231位患者听见了 - 天天要闻

装上进口人工耳蜗 231位患者听见了

“党业融合”医疗器械进社区服务集市。 好吃不贵的长者助餐,社区里的“幸福食堂”就能吃到;世界知名的足球教育资源不再难得,学校的体育课上就能安排;进口的人工耳蜗不再重金难求,231位患者从这里重返“有声世界”......在南山,群众“心声”就是“民生”,城市发展的成果落到了每个居民的切身感受上,这些可感可知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