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2025年05月17日18:42:09 健康 1940

文 毛婷婷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请悉知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新冠病毒

原本以为新冠和我们已经是永不相见的关系,但是最近新冠肺炎再次“抬头”,这下恐怕口罩将会变成常态化。

根据官媒报道,3月份新冠病例为3000余例,但到4月份新冠病例激增2万宗,其传播的速度极为可怕。新冠病毒活跃于中国大陆台湾两岸以及南亚新加坡等国情况更为严重。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疫情测核酸

这次的新冠不会彻底从我们的生活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更加隐蔽的姿态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可能你的身边随时都会有,像刀开口子撕开一点就开始肆无忌惮的繁衍。

为了让我们不会再经历“三阳”的痛苦,所以根据国家权威报告总结出一下六样居家必备好物,关键时刻胜过你去三甲医院就医,我们来看看是哪几样好物?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医院门诊

体温计

首先我们要谈到的就是体温计,很多人觉得这么常见的东西怎么会是控制新冠病毒的第一好物呢?很多人家人有但是却没怎么正确的使用。

小小的温度计竟然会变成我们身体的警报器,像是低烧或是高烧不退并且连带着喉咙像刀片一样干拉,头晕四肢无力等等,有了这些症状多半是你感染了新冠。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体温计

我们确定了低烧可以用什么药,高烧又是什么情况可以用什么药,这些都是基于温度计才能进行的步骤。

所以要想确定自己当前的身体状态,我们就必须要先知道自己的体温,就像开车必须有仪表盘一样的道理,根据数据随时改变用药的量以及种类。不看温度计,一旦出现问题,一切都晚了。除了温度计,还有什么仪器是家庭必备的呢?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看温度用药

血氧仪

原本大家的生活中很少出现血氧仪,但是这几年因为新冠甲流的频发,“血氧”二字已经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

新冠最恐怖的不是发烧而是体内血氧出现潜移默化的缺氧,血氧下降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外部感觉,基本上和浑身乏力,神思倦怠差不多。

但是血氧却是肺炎、阻塞型肺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和新冠肺炎必须要观测的点,老人、以及术后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都是血氧缺氧的主要人群。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测血氧

当时大S感染流感的时候血氧仅有89%,而我们正常人的血氧值在95、98或者100,患上肺病常年抽烟的老头血氧也在91左右,可想而知当时大S的情况有多危急。

血氧值不正常医院的医生可以间接的来拿呼吸道是心肺功能不正常,情况十分危急,所以新冠再次蔓延之时,我们必须随时监测注意血氧值的变化。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以上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

口罩

口罩自新冠肺炎以来,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随时戴口罩并不是为了防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安全,毕竟第一次新冠病毒期间,谁如果出门不戴口罩就会被视为疫情散播者直接被拘留,这种情况有事实先例。

因为我们日常办公、通勤活动都要与人接触,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口气传播新冠的概率很大,所以现在出门戴口罩是必须的。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戴口罩

口罩已经被视为人际交往的安全墙,只有戴了口罩我们才能更加长久和安全的进行社交,戴口罩并不是胆小怕死,而是我们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的健康负责。

毕竟病毒不会看人下菜碟,你有钱或是长得漂亮难道病毒就不会侵袭你免疫系统吗?还是戴上口罩更加安心。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疫情期间必须要准备的呢?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戴口罩

消毒液

还有就是消毒液,病毒的传播媒介不仅是通过空气,还有握手以及表面物体接触都能使新冠病毒被传播。

所以当我们用过公共场合的物品或是接触过之后,消杀就是防护自身,也是打扫战场,而且我们在消杀过程中也不能直视打扫战场,也要对自己身上的关键接触性部位进行消杀。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做好消杀

像是我们日常用的消毒洗手液以及酒精喷雾和消毒液都是家庭必须的,所以我们应该给家庭成员每人必备一小瓶消毒液。

别说自己的没接触,不管接触没接触,我们都要消消毒、洗洗手、喷一喷,这样才更加安全!那还有什么东西是家庭所必备的呢?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以上信息来源于——澎湃新闻|新冠又“抬头”?如何应对?专家回应一

水和食物

家庭必备的还有水和食物,这样看起来就是进入备战的状态,因为三年抗议说的其实就一直都是备战状态,并不是担心小区不准进出影响到家里的正常生活。

是因为疫情期间自己一旦感染,没有心力做饭烹饪的时候,可以让自己不挨饿。一旦感染新冠,你连动都不想动。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水和食物

那时只想躺在床上瘫着更别说再去开火做饭,所以可以准备点快餐之类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还有纯净水、一些水果、速食品加热就能吃的东西可以备上点

这不是害怕超市缺货,而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不用病上再增加负重。我们最严重的疫情三年不就是如此度过的吗?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快餐食物

健康笔记本

最后我们必须要准备的东西就是一个记事本,将自己感染新冠后最严重的时期,每天的体感温度、吃的东西以及血压、血氧等数值,甚至可以精确到几点睡,几点起,拉了几次肚子,哪天喉咙发炎像刀片……

将自己的生活全案记录,之后就诊医生也是很好的依据,我们将自己的疫情期间的状态全案记录在册,比一些APP要管用的多。

现在三阳又开始了,如果在之前两次阳的时候有记录健康状态的朋友在,这次可以很好的参照其中的具体数据和自救办法。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健康记录本

结语

疫情和流感如今已经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常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即便感染也不要懈怠,尽量让自己在疫情期间可以过得更加舒适。

以上六种物品看起来虽然都大家听过的,但是每一样在疫情期间都不是摆设,所以大家赶快着手准备起来吧,为了身体亮起红灯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大的自救!

“新冠”来势汹汹,建议:每家备好6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 天天要闻

新冠必备好物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尹悟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逝世,享年45岁! - 天天要闻

尹悟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逝世,享年45岁!

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创作与实践处处长尹悟铭同志,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5月16日晚23时33分在南京逝世,享年45岁。尹悟铭同志1980年9月出生于陕西兴平,2005年7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南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实验设备管理...
“盯上”中青年 治疗高血压这些误区要避开! - 天天要闻

“盯上”中青年 治疗高血压这些误区要避开!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怎样预防高血压?如何能更好的控制高血压?今天,带您了解高血压那些事。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2.45亿 在临床上,....
以为能吃,其实可能“有毒”的7种食物!提醒爸妈一定要扔! - 天天要闻

以为能吃,其实可能“有毒”的7种食物!提醒爸妈一定要扔!

日常生活中,已经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甚至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再节俭也不能吃!今天,我们整理了 7 种看似没坏但有很多安全隐患的食物,大家生活中多注意,最好别
“京城·智愈”医疗服务大模型发布 - 天天要闻

“京城·智愈”医疗服务大模型发布

5月17日,北京京城皮肤医院举行“京城·智愈”医疗服务大模型发布会,庆祝建院20年。 北京京城皮肤医院成立于2006年,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20张,秉承“专家立院、科技兴院”理念,汇聚了300余名国内皮肤科重量级专家、教授,长期坐诊专家70余位,医院拥有315台(套)前沿先进诊疗设备,设立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斑...
手疼得没来由太闹心!速来探寻背后的秘密原因! - 天天要闻

手疼得没来由太闹心!速来探寻背后的秘密原因!

日常生活中,突然感觉手部疼痛,却找不到明显诱因,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担忧。手部作为人体活动频繁的部位,疼痛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多种原因,从常见的劳损到潜在的疾病都有可能。接下来,我们就从多个方面深入剖析,揭开无缘无故手疼的神秘面纱。
21岁驼背畸形女孩术后增高5厘米!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勇闯手术“禁区” - 天天要闻

21岁驼背畸形女孩术后增高5厘米!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勇闯手术“禁区”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二病区收治了一名特殊的脊柱侧弯女孩小莉(化名)。小莉今年21岁,身高160cm,体重仅有35公斤。多年的驼背畸形让小莉的性格非常内向,不善言语。通过外科手术,小莉的身高增长了5cm,背部畸形也有了极大的改观。入院后,脊柱外科李晶教授和王孝宾副教授为其接诊治疗,但初步的检查结果却令...
复旦大学再获1亿元捐赠,重点支持复旦附属医院发展 - 天天要闻

复旦大学再获1亿元捐赠,重点支持复旦附属医院发展

今天(5月17日),距离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日还有10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成立,重点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基金启动资金1亿元人民币,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计划2027年复旦上医创建一百周年之际,基金达成首期5亿规模,到健康中国2030实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