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30%,但90%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别忽视5类信号

2025年05月15日15:12:08 健康 1278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30%,但90%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别忽视5类信号 - 天天要闻

肺栓塞它像幽灵般潜伏在现代人身边,每年全球致死人数超过50万甚至超过乳腺癌、艾滋病和交通事故的总和。

当血液凝固成"致命子弹"

肺栓塞(PE)的本质是一场血液的"叛变"。当深静脉血栓(DVT)从腿部或盆腔脱落,这些本应微小的血凝块会随着血流变成致命的子弹,直击肺部动脉。一旦主肺动脉被堵死,患者可能在数分钟内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最凶险的猝死原因"之一。

惊人的数据:

  • 全球每年确诊患者超过1000万例
  • 未经治疗的死亡率高达30%
  • 在猝死病例中,肺栓塞占10%-15%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30%,但90%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别忽视5类信号 - 天天要闻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你中招了吗?

肺栓塞并非“无差别攻击”,某些人群的患病风险显著升高。以下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1. 久坐不动者:长途旅行者(如飞机、高铁乘客)因座位狭小、活动受限,易发生“经济舱综合征”。

2. 办公室白领长时间伏案工作,缺乏肢体活动。

3. 术后或创伤患者:手术后卧床、骨折制动等导致血流缓慢,血栓风险飙升。

4. 特殊生理状态人群:孕妇、产妇及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因激素变化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5. 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活动能力减弱,成为高发群体。

6. 慢性病患者:心衰、肿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以及静脉曲张人群。

案例警示:68岁的老郭因连续两天搓麻将久坐不动,突发腿肿、胸闷,险些因下肢血栓脱落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医生指出,久坐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

肺栓塞的“信号灯”:这些症状不能忽视!

肺栓塞的症状因栓塞面积和个体差异而异,但以下表现需引起高度重视:

1. 呼吸困难:突发气短,静坐时正常,活动时加重,类似“被人捂住口鼻”的窒息感。

2. 胸痛:刀割样疼痛,深呼吸时加剧,可能放射至肩背部,与心绞痛不同,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3. 咯血:痰中带血丝或少量血块,多因肺组织损伤所致。

4. 腿部异常:单侧小腿肿胀、发红、发热,或按压疼痛,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 其他危险信号:心跳加速(静息心率>100次/分)、血压骤降、嘴唇或指甲发绀(缺氧表现)、晕厥等。

误区提醒:有些患者因症状轻微(如轻度胸闷)而自行服药,或误以为是“心脏问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高危人群中,务必及时就医!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30%,但90%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别忽视5类信号 - 天天要闻

栓塞的“幕后推手”:深静脉血栓如何形成?

深静脉血栓(DVT)是肺栓塞的“源头”,其形成与三大因素密切相关:

1. 血流缓慢: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导致静脉血流淤滞。

2. 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静脉注射刺激药物或感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3. 血液高凝状态:妊娠、口服避孕药、肿瘤、遗传性血栓倾向等使血液更容易凝固。

危险链:

下肢深静脉血栓 → 血栓脱落 → 通过血流进入肺动脉 → 肺血管阻塞 → 缺氧、循环衰竭 → 猝死。

如何预防肺栓塞?记住一个关键词:“动”!

预防肺栓塞的核心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以下措施能有效降低风险:

1. 避免久坐久卧:长途旅行中每1小时起身走动,或在座位上活动脚踝、膝盖(如“脚踏车”动作)。

2. 术后患者需尽早下床活动,卧床时进行下肢主动屈伸运动。

3. 穿弹力袜:对高危人群(如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穿医用弹力袜可促进静脉回流。

4. 药物预防:医生可能开具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

5.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规律运动,避免高脂高糖饮食。

警示案例:网吧猝死事件多与长时间不动有关,法医鉴定中肺栓塞可能是“隐形凶手”。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30%,但90%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别忽视5类信号 - 天天要闻

肺栓塞的治疗

一旦确诊肺栓塞,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进行:

1. 抗凝治疗(基础治疗):使用肝素、利伐沙班等药物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2. 溶栓治疗(大面积栓塞):通过药物(如阿替普酶)溶解血栓,但需权衡出血风险。

3. 介入或手术治疗:经导管取栓、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或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再次进入肺部)。

关键点: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30%,但规范治疗可将病死率降至2%-8%。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30%,但90%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别忽视5类信号 - 天天要闻

肺栓塞的预后与护理

急性期护理:

患者需绝对卧床(至少2周),避免按摩或压迫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保持环境安静,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和上呼吸道疾病。

康复期管理:

逐步恢复活动,遵医嘱继续抗凝治疗(通常3-6个月)。

定期复查D-二聚体和影像学,评估血栓消退情况。

长期生存率: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需警惕复发风险。

肺栓塞虽危险,但可防可控。通过了解高危人群、识别早期症状、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威胁。无论是长途旅行、术后康复,还是日常办公,记住一句话:“动起来,才能活得好!”

记住:90%的肺栓塞事件可以通过预防避免。从今天开始,每小时起身活动3分钟,让血液欢快流淌。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凌博士亮相29届CBE上海美博会 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引领国货抗衰新浪潮 - 天天要闻

凌博士亮相29届CBE上海美博会 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引领国货抗衰新浪潮

2025年5月12日,第29届中国美容博览会(CBE)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作为全球美妆行业的年度盛会,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200余家展商,展出超过7万款美妆新品与科技成果。在这场国际化的美妆盛宴中,中国科学家品牌凌博士携其核心科技“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惊艳亮相,以创新实力诠释国货护肤从“跟跑...
夏季一来,血糖就升高?注意这8点,血糖更平稳! - 天天要闻

夏季一来,血糖就升高?注意这8点,血糖更平稳!

一到夏天,很多糖尿病病友的血糖就开始控制不稳。今天给大家分享8个方法,能让血糖更平稳,帮你安全度过这个夏天。1.按时监测血糖糖尿病病友一定要按时监测血糖,因为血糖的高低受到气温、心情、饮食、运动、睡眠等多种因素影响,千万不要认为连续几次监测血糖控制理想就代表血糖控制好了。测血糖一定要规律,无论使用什么...
超鸟小蓝环经络仪是智商税吗? - 天天要闻

超鸟小蓝环经络仪是智商税吗?

在当今健康养生市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各类声称能解决各种健康问题的产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其中,超鸟小蓝环经络仪作为一款专门针对男性前列腺问题的产品,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说它是现代科技与传统经络理论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也有人质疑它是否只是打着健康旗号的“智商税”。那么,超鸟小蓝环经络仪...
七旬婆婆腹部疼痛,多学科协作成功取出篮球大小肿瘤 - 天天要闻

七旬婆婆腹部疼痛,多学科协作成功取出篮球大小肿瘤

极目新闻通讯员 邵壮 周朕“我现在感觉很好,就像重新活了一次。”近日,72岁的李婆婆在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成功接受手术,从腹膜后切除下一个篮球大小的肿瘤。出院时她激动地表示,是医生和护士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几个月前,72岁的李婆婆(化名)因腹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前往医院就医,确诊为腹膜后巨大肿瘤,因与周围...
老人梦中出现低血糖而不自知,医生提醒:别忽视,会致命 - 天天要闻

老人梦中出现低血糖而不自知,医生提醒:别忽视,会致命

极目新闻通讯员 喻茜近日,71岁的糖尿病患者栾爹爹(化姓)因牙疼食欲下降,未调整药量,夜间血糖骤降却毫无症状,晨起检测血糖反而升高。栾爹爹就医后,医生诊断,他患上的是无症状低血糖。栾爹爹患糖尿病十余年,规律用药,定时监测血糖,血糖控制相对平稳。最近几天,他测血糖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血糖突然升高,平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