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个曾经在人们印象中还比较遥远的疾病,如今已经悄然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持续攀升。很多人都知道血糖高了不好,但究竟高到多少才可能诱发并发症,心里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今天,我们就请医生给大家划出3条关于血糖的“红线”,大家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血糖是否已经亮起了“红灯”。
一、 什么是糖尿病?血糖为何会“超标”?
在了解血糖的“红线”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胰岛素的激素,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为身体提供能量。
而糖尿病患者,要么是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要么是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长期的高血糖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二、 血糖高到多少?可能诱发并发症?
那么,血糖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威胁,甚至诱发并发症呢?医生通常会根据以下三个关键的血糖指标来划定“红线”:
1、红线一:空腹血糖长期高于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
什么是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小时,通常建议10-12小时)后,早餐前测量的血糖值。它反映的是我们身体在没有食物摄入的情况下,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肝脏葡萄糖输出的情况。
为什么空腹血糖长期高于7.0毫摩尔/升是“红线”? 当空腹血糖持续高于7.0毫摩尔/升时,就意味着身体的基础血糖控制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长期的慢性高血糖会对我们身体的小血管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微血管并发症,例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糖尿病肾病: 导致肾功能下降,严重时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手脚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因此,如果您的空腹血糖经常超过这个数值,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将空腹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通常建议4.4-7.0毫摩尔/升)。
2、红线二:餐后2小时血糖长期高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什么是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开始进餐的第一口算起,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它反映的是我们身体在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应对血糖升高的能力。
为什么餐后2小时血糖长期高于11.1毫摩尔/升是“红线”? 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和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同样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特别是大血管。长期的餐后高血糖与以下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冠心病: 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脑卒中: 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
外周血管疾病: 导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此外,餐后高血糖也会加速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因此,如果您的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超过这个数值,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餐后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通常建议4.4-10.0毫摩尔/升)。
3、红线三:糖化血红蛋白(HbA1c)长期高于7.0%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由于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饮食或运动的影响,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7.0%是“红线”? 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越高,发生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大。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低于7.0%。如果您的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这个数值,就表明您的血糖长期处于控制不良的状态,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部分老年患者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
三、 除了血糖“红线”,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血糖水平虽然是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以下这些因素也会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血糖波动的幅度: 除了血糖的绝对值,血糖波动过大,忽高忽低,也会对血管造成损害。
病程长短: 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高。
血压和血脂控制: 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速血管硬化,与高血糖协同作用,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吸烟: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重糖尿病并发症。
肥胖: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遗传因素: 某些人可能更容易发生某些特定的糖尿病并发症。
四、 血糖“超标”后,身体可能会发出哪些“警报”?
当血糖长期高于上述“红线”时,身体可能会发出一些“警报信号”,提醒我们血糖控制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关注:
- 早期症状: 频繁口渴、多饮、多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容易饥饿、视力模糊、疲乏无力等。
- 晚期或更严重症状: 皮肤瘙痒、伤口不易愈合、反复感染、手脚麻木或刺痛、夜间小腿抽筋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直到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因此,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非常重要。
结语: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了解血糖的“红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高血糖的危害,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记住,一旦血糖超过“红线”,一定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