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2024年04月17日16:05:11 健康 1727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查房

4月16日一大早,陈耀华冒着密密春雨早早地赶到医院,交接班结束后,迅速开始查房。前一天用了什么药?效果如何?今天要注意些什么?陈耀华对医疗组管理下的30多位患者情况了如指掌。从早上8点开始,查房一直忙到10点半才结束。“作为一线医生,门诊和查房是我们最基础的工作。”

处处透着低调谦逊的年轻名医

陈耀华,生于1982年,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一路走来,他早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成长为达州市中心医院的中流砥柱。

尽管已获誉无数,但他仍处处保持着谦逊和低调。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的一众名医大家之中,陈耀华也并不十分耀眼,他还在继续成长的路上前行。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查看患者影像资料

在院外,他是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首届“达州名医”、首届达州“文卫菁英”、第三届达州市“大美医者”;在院内,他是院长助理、内科系统主任、医疗组长。在众多荣誉中,他最为看重的还是医疗组长,这是他仍扎根一线、践行医者初心的舞台。

对于这些头衔和荣誉,陈耀华表示,都得益于医院和科室前辈们的推荐,没有他们的推荐,我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话语中透着低调和谦逊。当然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踏实和努力,在十几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到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过,也到意大利做过访问学者,更是在疫情严重时披坚持锐星夜驰援吉林抗疫。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仍坚守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我每周坐一次门诊,查三次房,必须保持与病人的联系,才能让我的医生生涯更有生命力。”

学会放手让同事都能快速成长

“一个人走得好不是真的好,一个人跑得快也不是真的快。”在陈耀华眼中,自己的成长与前辈的带携密不可分。现在,他也在带团队,因此,他的愿望是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快速成长。让同事快速成长,他的秘诀是:学会放手。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参加学术会议

陈耀华有两个团队,一个是医疗组的小团队,另一个是大内科系统的大团队。小团队而言,加陈耀华一共4名医生,管理30多张床位。

陈耀华说:“因为呼吸方面的疾病比较多,基本常年都是住满了患者的,我对医疗组的同事要求,就是要多做事,做事才能让自己成长。我自己也在学会放手让他们去做,换言之,他们成长了我也才能轻松点。”

对于大团队而言,陈耀华直言很有压力。该院大内科系统共有21个科室,医护人员共1101人,管理1125张床位,基本占据了该院床位的半壁江山。他坦言:“压力主要来自于要让系统内每个科室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要让每个人都能从这份工作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尽管很难,但是陈耀华一直在努力,既从宏观政策上全面把控,又从微观操作中去规范,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团队变得更优秀。

用对文艺的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

医生的工作要求对专业的高度认真负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无疑也是繁忙而枯燥的。就像一个天平,工作要求太高,生活难免被忽视。而在陈耀华眼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是可以通过业余爱好来调节的。

谈到自己的业余爱好,陈耀华笑言:“平时空闲的时候,喜欢写写画画和摄影。我写东西不追求发表,都是对生活的一些所感所悟。用真诚的心去感受生活,就像我们永远要以真诚对待我们的每一位患者一样。”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摄影作品

“从方舱医院出来,刚好看见夕阳落山,东北平原这个季节的太阳角度还很低,血染的晚霞,静谧的白桦林,斑驳的墙体,映在大巴车玻璃上,格外美。要是没有疫情,这种美就不会那么孤芳自赏了。”

这是2022年4月,陈耀华在吉林抗疫时写下的文字。在此期间,他通过一篇篇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文字,让我们见证了疫情下真实的长春,也给疫情下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夕阳下的长春(陈耀华摄影作品)

抗疫结束,临别之际,他更是写下一首长诗《长春,后会有期》。令其欣慰的是,这首诗被选作四川援吉医疗队的临别赠诗,送给了长春人民。

作为医生,加班是常事,好在有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家属是老师,时间相对规律一点,所以平时家里面的事她费心多一些,还有父母帮衬着可以照顾下小孩。所以自己才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福州男子脚趾突然“失灵”!医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闻

福州男子脚趾突然“失灵”!医生:病根在脖子!

【来源:福州晚报】“四年了,终于找到这怪病‘真凶’!”近日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病房里看着恢复正常的脚踝、脚趾60多岁的程大叔热泪盈眶4年前,程大叔发现左侧脚踝、脚趾无法正常动作,他辗转多家医院求治无果。
三四级手术增长40.89%!南医五院专家常驻破解山区就医难 - 天天要闻

三四级手术增长40.89%!南医五院专家常驻破解山区就医难

无影灯下,腹腔镜显示屏清晰呈现患者右肾上腺区3.8厘米的肿物。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钳,在毫米级空间内精准分离血管组织。随着一枚完整切除的肿瘤被取出,困扰患者邓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压病根被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 天天要闻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智通财经APP获悉,今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互通与协同,做好医保数据资源管理,推动医保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利用。在确保数据安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必要的医保数据服务。依托全...
热议!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市监局回应!医生:我们作为职工,被禁止停车,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闻

热议!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市监局回应!医生:我们作为职工,被禁止停车,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还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医院停车场收费问题再次引发讨论。近期,有网友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医院停车场收费太贵的问题,患者反映称,湖南长沙某附属医院停车场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没有考虑住院的病人和家属要承担多么高的停车成本,这是否涉嫌违规收费?医院是公益性组...
一个动作预测你的长寿潜力!做不到的人要当心了! - 天天要闻

一个动作预测你的长寿潜力!做不到的人要当心了!

不靠手撑地,你能轻松从坐姿站起来吗?这个看似简单“坐下-起立”的动作,已被研究证实与死亡风险相关。AI生成图一个动作预测未来能否长寿!2025年6月,《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通过简单的“坐立试验”评估身体机能,可预测中老年人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坐立试验”(SRT)是一项简单的体能...
诱因不可忽视,高血压或提高中风风险,做好日常管理很关键 - 天天要闻

诱因不可忽视,高血压或提高中风风险,做好日常管理很关键

在每日如陀螺般高速运转的忙碌生活里,我们被琐事缠身,无暇他顾,以至于身体悄然发出的那些细微小信号,都被我们轻易地忽略掉了。你是否经常感到头晕、疲劳,或者有时站起来感觉一阵不稳?很多时候,这些症状我们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毕竟生活压力大、工作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