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耳鸣严重只因胃酸从耳朵冒出来!医生提醒:这习惯不少人都有,赶紧自查

2024年04月06日18:45:05 健康 1850

“我真的快要受不了这个嗡嗡声了!”近一个月来,40岁的方先生出现发现自己的耳朵响个不停,不仅白天影响工作,晚上也睡不好觉,更可怕的是,他感觉自己的听力也下降了不少。

“再拖下去说不定就聋了”,方先生赶紧去医院耳鼻喉科做了全面检查,医生发现他的鼓管被积液浸泡已久,听力也严重下降,已经出现中耳炎,才会出现这些症状。

可问题是这些积液是从哪儿来的?方先生陷入了沉思,自己没有去游泳,耳朵也不曾进水,经过进一步检查后,结果令人震惊:积液内竟然能查到胃食管反流上来的胃蛋白酶

边工作边吃饭,胃酸从耳朵里冒出来

胃蛋白酶怎么会跑到耳朵里?方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他又来到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陈志凌主任专家门诊问诊。

陈主任表示,咽喉反流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这种病的年龄跨度很大,婴幼儿、年轻人、中老年人群都可能会得。近年来,门诊中咽喉反流患者越来越多,而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各种年龄段的人都会发生咽喉反流,胃酸冒上来甚至会到达咽鼓管,导致中耳炎。

方先生自诉平时工作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律,忙的时候随便吃两口就打发了,等到忙完了又是深夜,早就错过饭点了,这时他经常会叫上三五好友去吃烧烤配啤酒,也正是因为这些习惯,导致他出现了大大的“啤酒肚”,体重也逐年增长。

“门诊中遇到像方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少,他们往往有个共同点,都是工作比较繁忙导致进食不太规律”,陈主任说,“不论是一边吃饭一边处理事情,或是吃饭后缺乏休息,此时胃部向下输送食物的能力都会变差,同时压力过大容易让人肝气郁结、肝火内郁,这也是中医所说的‘肝胃不和、胃失和降’”。

陈主任提醒,吃饭的时候不要一心多用,让肠胃慢慢地把食物消化吸收,饭后也可以简单地小憩或散步,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都会有助于胃的消化。

咽喉反流,易患下咽癌

咽喉反流是一种常见病,它是指胃内容物异常返流至咽喉部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陈主任提到,这种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20%,在耳鼻喉科门诊中,反流患者更是占了40%。

“曾经有研究发现,女性的下咽癌发病率远高于男性,是由于胃食管反流造成的。”陈志凌说,较常见的食管癌,也与胃内容物反流脱不了关系。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咽喉有异物感、烧灼感等,还有人会持续干咳。“在我的门诊中,最小的胃食管反流患者是个12岁的女孩,因为焦虑、喜欢吃零食,一直有喉咙干痛、咳嗽的症状,如果不治疗,症状可能会持续十几年。还有一些患者是在唱卡拉OK时出现声音嘶哑,高音飙不上去,才发现有反流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大约有40%到60%的胃食管反流患者没有典型症状,出现耳鸣、哮喘、鼻炎等,并没有确诊病因,直到偶然进行相关检查,才会发现存在食管溃疡或胃溃疡。

春夏临近,此病尤为高发

很多年轻女性经常吃水果、沙拉等生冷的食物来减肥,认为这些食物热量低。其实,生冷的食物也易引起咽喉反流性疾病。这些生冷的食物会造成胃部不适,导致胃酸反流的几率也会增高。还有不少女性认为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可以助消化,对减肥有帮助,比如笋、红薯等,其实这些食物会引起胃酸增多,容易引起反流。

还有不少年轻女性,平时很喜欢吃蛋糕、喝奶茶、咖啡等甜品,经常吃甜食也会引起胃酸增高,导致反流;高油高脂的食物最易引起胃酸反流。此外,像糯米类的食物,也不宜多吃,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尤其马上到清明节了,江浙一带都有吃清明团子的习俗,如果原本有咽喉反流的患者,建议少吃。

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是治疗咽喉反流病的基础。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致力研究反流疾病多年,制定了精准治疗方案,除了手术和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同时也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不仅可以减少长期服用西药造成的副作用,还可以抑制胃酸,同时可以缓解病人的情绪、减缓压力、调理肝气。同时,科室还采用针灸、敷贴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几个方法,自测是否反流

陈主任解释,到底有没有咽喉反流?回答下面4个小问题就知道了。

➤ 颈部是否经常有放射性的火辣辣的感觉?

➤ 是否有反酸、烧心、食物反流到嘴里的症状?

➤ 是否因为胸骨后不舒服反复在心内科就诊,而做了很多心脏检查都没发现问题?

➤ 有没有反复的哮喘、慢性咳嗽等发作,而常规平喘的药物控制不了症状?

如果以上四个问题中有一个回答“是”,就要考虑咽喉反流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咽喉反流病?陈主任建议,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辛辣刺激饮食,饭后不要立即进食水果和汤,少喝浓茶、浓咖啡,少吃巧克力、油炸食品、冰淇淋等高脂高糖零食;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

除了饮食健康外,压力过大导致情绪焦虑,也会引起反流。加上作息不规律,总是在夜晚健身等习惯,胃肠道得不到充分休息,增加了患病几率。中老年人出现反流,大多则是因为胃部贲门肌肉松弛引起。

此外,爱美的女性不要贪吃生冷甜食,也不要穿紧身衣增加腹部压力,平时改变爱好浓茶、咖啡的习惯。一旦出现反复不愈的咳嗽、咽炎等,最好来医院做个24小时动态监测。

男子耳鸣严重只因胃酸从耳朵冒出来!医生提醒:这习惯不少人都有,赶紧自查 - 天天要闻

来源:杭州市中医院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有这3种习惯的男性,正在慢性“自杀”!医生:赶紧自查 - 天天要闻

有这3种习惯的男性,正在慢性“自杀”!医生:赶紧自查

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你这是在慢性‘自杀’啊!”医生李建军一边检查,一边摇着头说。事情还得从端午节说起。我们的主角王大海,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平日里工作繁忙,难得有个
水果摊贩说,入夏后,这3种水果尽量不要买,家里有也要少吃 - 天天要闻

水果摊贩说,入夏后,这3种水果尽量不要买,家里有也要少吃

小王工作公司的楼下有一家水果摊,他一休息就去水果摊买东西。每一次小王来,水果摊的老板小张都热情欢迎小王,两个人真的是相见恨晚的,两个人每次见面都聊的很开心。小王刚到摊前,小张迫不及待的跟小王分享刚来的当季樱桃,说罢就把樱桃往小王手里送。
医院科室开业仪式用“开张大吉”等引争议,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致歉 - 天天要闻

医院科室开业仪式用“开张大吉”等引争议,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致歉

6月13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网传“医院科室举行开业仪式”的内容发布情况通报,经核实为该院血液内科医护为记录新病区启用拍摄,相关内容及不当表达引发社会关注,深表歉意。以下为通报全文:6月12日,相关网络平台视频发布了“南通某医院一科室举行开业仪式”的内容。经核实,该视频为我院东院区血液内科医护人员为记录科...
防暑科普丨面对炎热高温 这些消暑误区要规避 - 天天要闻

防暑科普丨面对炎热高温 这些消暑误区要规避

近期,多地持续高温天气。盛夏炎炎,热浪滚滚。面对近期的高温天气,有哪些消暑误区需要规避?一起来了解。误区一:消暑主要靠空调天气一热,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事实上,长期在空调带来的恒温下生活,身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免疫力都会降低,一旦置于高温环境
防暑科普丨高温来袭 这些防御指南措施要牢记 - 天天要闻

防暑科普丨高温来袭 这些防御指南措施要牢记

近期,北方高温持续发展。6月9日以来华北东南部、黄淮等地出现高温天气过程,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共有42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极端高温阈值,8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面对近期的高温天气,我们该如何应对防护?以下这些防暑指南要牢记。
假的!假的!假的!千万别信! - 天天要闻

假的!假的!假的!千万别信!

话费充值是大家日常开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面对“低价充值”的广告时不少人都心动了但注意,优惠的背后可能暗藏“陷阱”本想“薅羊毛”,结果成“洗钱”近日,南充市民唐先生在某二手平台刷到一个“低价话费充值服务”的商品,商品详情显示“9折代充话费,量大从优,三天内到账”,心动的唐先生并未多想,立即下单了1000...
向世界展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成就,这个运动会在武汉迎来“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向世界展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成就,这个运动会在武汉迎来“20岁生日”

“2004年,我们在武汉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移植运动会。2024年,我们又回到了这里。”6月11日、12日,第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在汉举办。开幕式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称,20年来,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迁。作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正式实施后举办...
身体出现这6种表现说明湿气过重 快停下这些“加湿”行为 - 天天要闻

身体出现这6种表现说明湿气过重 快停下这些“加湿”行为

夏天头发爱出油、经常拉肚子是体内有湿气吗?为啥一到夏天就湿气重?哪些习惯是身体的“加湿器”?一起了解01一到夏天湿气就加重?6个信号帮你识别湿气  一到夏天湿气就加重,真是这样吗?医生介绍由于夏季天气潮湿、雨水多再加上经常喝冷饮、吹空调等很容易造成寒湿之邪侵袭到体内相对来说,一年四季中夏季更需要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