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老伯患罕见“心病” 18天内电击除颤超30次救回

2024年02月28日18:15:21 健康 1439

连日干咳气促、植入支架仍突发险情,反复室颤发作,广州59岁老伯在18天里接受了超过30次的电除颤,原来是患上罕见“心病”: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医护团队研究病情,对症用药,及时除颤,老伯顺利康复出院,一周后随访情况良好。

59岁老伯患罕见“心病” 18天内电击除颤超30次救回 - 天天要闻

手术后仍反复室颤 24小时内电除颤21次

临近新年,家住从化区的59岁陈伯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室,陈伯已连续4天持续干咳和气促,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登门求医。

经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随即被收治入心血管内科一区。

入院后,由于患者病情加重,科室主任周骐团队立刻进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术中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机(IABP)的支持下顺利完成支架植入术。术后送至心血管内科一区心脏重症监护室(CCU)24小时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暂时稳定。

但术后第二天,陈伯又突发室颤,意识丧失,当班护士迅速评估患者心电图,医护团队马上抢救进行心肺复苏及电除颤,成功地稳定了老人的生命体征,陈伯随即逐渐恢复意识。谁知,当天陈伯反复室颤发作,24小时内电除颤达到21次。

59岁老伯患罕见“心病” 18天内电击除颤超30次救回 - 天天要闻

确诊罕见“心病”

周骐主任刨根问底,带领主管医师熊建文紧急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大查房,深入研究陈伯的病情。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确诊陈伯患上了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TdP)。

周骐介绍,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特点是心电图主波方向沿等电位线向上或向下波动而近似扭转的独特心电图表现。这种心律失常常常反复发作,甚至可能发展为室颤致死。

陈伯的情况并不稳定,频繁出现室颤,在短短的18天里,接受了超过30次的电除颤。每次除颤后都会感到明显的灼伤和疼痛。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室速需要降低心室率,而该类型的室速刚好与之相反,需要提升心室率才能够控制室速发作”,周骐带领熊建文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对尖端性扭住心律失常的治疗进行深入解剖后完善治疗方案,应用大剂量硫酸镁静脉注射,异丙肾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13天后 室颤不再发作

由于病情罕见,在周骐主任团队努力探讨和研究过程中,熊建文医生每天耐心地与患者家属汇报病情,及时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和病情,正确的调整治疗方案,吴小平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参与病情研究会并针对性开展业务学习,三餐定时喂饭、喂药、擦身,细致地做好每一次护理,时刻关注着患者每一分一秒的心跳。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陈伯的病情开始逐渐好转,第9天撤除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减量停用药物,从每天发作4-6次室颤减少到0-1次。

到了第13天晨交班,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患者再也没有出现室颤,生命体征也逐步趋向平稳,全科医护人员都为此欢呼雀跃,家属也重燃了希望。

之后,陈伯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转,“护士照顾了十多天,每天都给我喂饭,擦身,有些护士我都没能叫得出名字。在我生命垂危的时刻,是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机会。”陈伯说。

出院后第3天,护士进行了电话随访,第7天,患者回到科室复诊,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复诊时,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生命体征稳定,不再出现室颤发作。复查心电图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患者康复进程顺利。

周骐带领医护团队再次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殷切嘱咐陈伯和家属,出院后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同时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郭远雯 南五萱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 天天要闻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最近,全国多地高温“爆表”,空调、风扇全力运转都难以驱散周身暑气。这时,一条“男子抱冬瓜睡觉降温”的新闻迅速走红网络,不少人纷纷效仿,把冬瓜从厨房“请”上了床。那么,抱冬瓜睡觉真能有效降温吗?从古老的《黄帝内经》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养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578 篇文章创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万方医学网、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共同发起,光明网、中国医学传播学教学联盟、医学传播学创新实践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遴选活动正式启动。附:推荐表格第...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 天天要闻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魏文艺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在医疗界人士看来,这一喊停并不突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处了解到,早在国家卫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该主任医师所在医疗机构所在地的...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 天天要闻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来源: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责编:雷斑努 虞有琪审核:张崇喜 们文杰往期回顾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游指南面对暴雨,这些知识要牢记“马路市场”退市 芒市山货交易有了“新家”“700开头” 15位电话号码要来了!@芒市创业者,市妇联2025年...
互联网掀起“抱冬瓜”消暑热潮?中医专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适合这些人群 - 天天要闻

互联网掀起“抱冬瓜”消暑热潮?中医专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适合这些人群

要问最近菜市场什么最火,无疑是冬瓜了。不仅是夏天家家户户必吃的一道菜,冬瓜“本瓜”还有消暑功效。近日,不少网友购入整个冬瓜,清洗后交给孩子或自己抱着用来消暑。抱着冬瓜真的能降温吗?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熊暑霖介绍,冬瓜含水量高达95%以上,当人体接触冬瓜时,它能快速吸...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王大爷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资深销售,年轻时候为了跑业务,不得不参加各种酒局,经常把自己灌得烂醉。一来二去这种“不得不”就变成了习惯,退休之后每天不喝两口酒就感觉浑身不舒服,身边人常常劝他戒酒,他反倒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长期吃硝苯地平,5大问题要清楚,对降压和预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闻

长期吃硝苯地平,5大问题要清楚,对降压和预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确实能帮助维持血压稳定,但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高血压是个慢性过程,药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环,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用药知识的重要性。吃药不能光靠医生开,自己也得明白点门道,尤其以下5个问题,搞不清楚,药吃再久也可能白
中医认为,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养生” - 天天要闻

中医认为,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养生”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夏季人体阳气浮越于外,此时,脏腑相对处在虚寒的环境中,脾胃运化功能也比其他季节要弱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吃冰棍、喝冷饮,就会导致脾胃不适,出现大便清稀、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会寒湿困体,引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