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卢阿姨的女儿还是带着她来到医院,找到专业的医生问诊,医生经过详细询问发现,可能是卢阿姨在家测量血压总是手臂悬空的姿势不对,才会引起测量值增高,而且卢阿姨这紧张的心情也会影响血压的高低。此外,一次血压升高很大可能是外界因素导致的,不能够代表整体素质。
经过医生的专业分析,卢阿姨终于放下了心结,并且还从医生那学到了正确的测血压姿势,此后也就放心地在家中检测血压了。
血压的变化很容易被一些外界因素影响,测血压时的体位、身体状态都会影响血压的数值,以下这几种错误的测量姿势,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的。
体位不对,血压等于白测
首先,加压袖带的正确佩戴与否关系着读数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佩戴松紧合适,以袖带低端距离肘窝2~3cm、袖带和胳膊之间可放进1根手指为准。并不是血压计自带的袖带就是最准确的,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过小的袖带很有可能因为接触面过小而需要更高的压力阻断血流,而造成读数偏高,因此,肥胖人士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而同理,儿童等上臂过瘦的人应使用小规格气囊袖带。
测量血压时,最好裸露手臂,如果袖带套在较厚的衣服上,可能造成读数偏高,有时偏差甚至能达到50mmHg。但也不太建议将袖子撸起来,撸起来的袖子如果裹在上臂上太紧,会压迫肱动脉,造成测得的血压比实际要偏低。
因此要尽量裸露上臂测量血压,如果是在冬季不方便脱衣服的情况下,可以隔着隔着一层薄衣服来测量,这样的血压值与标准测量值没有显著差异。
其次,测量时的姿势也影响着血压读数。
国际标准中要求,测量血压时,手臂的高度要与心脏处于水平一致状态,因此测量血压时需端正坐姿,双脚放平,将手臂平放在桌面上,或在臂下垫一小软枕,以使袖带水平与心脏平齐。
手臂悬空会导致肢体血液随重力向下流,导致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会偏高约10mmHg,而测量血压时跷二郎腿,会被迫使血压临时升高才能保证回心血量稳定,因此也会造成血压读数偏高约8mmHg。
而如果选择仰卧测血压,手臂处于低于心脏水平的位置,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加压增加,也会造成血压测量升高,因此此种方式也不可取。
此外,还有一些测量时的错误示范。
例如,测量血压时憋尿,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压升高,可能造成血压读数偏高约10~15 mmHg,因此在测量血压之前应排空膀胱。说话、大笑等也可能造成血压读数偏高约10mmHg;因此测量血压时需要保持安静。
大部分人右手血压会比左手血压高5~10mmHg。这是因为右手离心脏距离远,血管壁的压力相对更高,而血压以高侧为准,所以一般测量血压都是以右侧为准。
这些常见的不规范做法会导致血压偏高,而不准确的血压会影响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除了测血压时的不规范做法影响血压,还有一些因为我们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假性高血压”在临床也比较常见。
这些“假性高血压”,可别自己吓自己了
第一种就是白大褂高血压。
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己在家测量的血压正常,而一到了医院血压就直线飙升,这并不是因为自家的血压计不准确,而是由于来到医院以后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暂时性的升高。
而患者一旦脱离医院的环境,血压即会恢复正常,这种因交感神经暂时性兴奋引起的假性高血压不需要服药治疗,以正确的家庭自测血压为准即可。
第二种是饭后的血压测量偏高。
就跟很多人的饭后血糖升高一个道理,饭后1小时左右,因为腹腔内脏的血管扩张,血压会出现持续上升的状态。
如果进食大量汤类食物,容易导致血流量增加,若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血液循环加快,无论是血液容量增加或着交感神经兴奋,都会引起饭后血压高,此时的“假性高血压”无参考价值。
饭后血压升高属于生理现象,休息后会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不需要特殊处理。
第三种指的是普通袖带的测量值会高于医院里动脉穿刺所得的血压值。
医院中直接经动脉穿刺所得的高血压值,不需要经过对血管加压这一过程,因此血管自身的变化不会对血压值造成影响。
而患有严重动脉硬化的人,由于硬化的动脉会阻碍肱动脉的压缩回弹,因而使得血压测值假性升高。
患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以选择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动脉穿刺测量,以免造成误差,耽误用药。
掌握准确的血压值才能够正确应用降压药,对于降压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降压效果越大越好,其实不然,血压控制在最适合自己的血压值范围内最为合适,过低的血压也会造成危害。
控压稳压也要有度,血压可不是越低越好
国际标准认为正常血压值在90~120/60~80mmHg,对于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控制不能过高或过低,130/80mmHg左右比较合适。
有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如果舒张压低于60~70mmHg,心脏供血不足,心肌受损,就容易引发心肌缺血,死亡率会直线上升。
高血压与慢性肾病之间相互影响,长期血压过高会损伤肾功能,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患者体内的水钠代谢无法排出,出现水钠潴留,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而患者如果已经出现尿蛋白过多,血压应控制更低一些,在125/75mmHg以下。如果血压过低,可能会造成肾脏血液灌注不足,会加重肾损伤。
其次,发生过中风的患者血压不宜低于120/70mmHg,研究发现,发生过中风的患者,虽然白天血压很高,但夜晚血压会急降现象。
如果一直服用药物控制血压,会因为血压过低引发脑部缺血,诱发中风。所以此类患者可以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及时掌握血压变化。
临床上还有很多疾病会受到血压的影响,此类患者一定要遵照医嘱安全而准确地控制血压,以免自行服用药物将血压降低过快,引发疾病。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血压控制不稳而造成的,因此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谨遵医嘱,不盲目服药,才是控制血压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洪军.掌握家庭血压测量方法[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3,(04):45.
[2]梁霄.测血压的正确方法[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2,(05):8.
[3]石民民.假性高血压的诊断[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06):172-173.
[4]戴伦.中国高龄老年人血压控制范围[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0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