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脑认知健康是脑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适宜人群开展脑认知健康筛查、风险评估及早期干预对认知障碍相关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脑认知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针对脑认知健康的筛查、评估和干预等关键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证据分析与讨论,最终达成12条专家共识。
【共识1】推荐在≥50岁全部人群中开展脑认知健康筛查(专家共识)。
【共识2】在伴有痴呆危险因素、认知障碍家族史及scd的人群中,筛查年龄可提前至40岁或根据个体化情况及早筛查(Ⅱa 级证据,b 级推荐)。
【共识3】 推荐使用mmse 进行痴呆筛查,moca进行mci筛查(Ⅰa级证据,a级推荐);推荐计算机化筛查工具用于脑认知健康的神经心理学筛查(Ⅱa级证据,b级推荐);应重视对nps的筛查(专家共识)。
【共识4】对脑认知健康管理的适宜人群推荐以下血液学检测: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必要时还需结合个人史进行梅毒、艾滋病、重金属、药物或毒物等相关检测(专家共识)。
【共识5】推荐脑认知健康管理的适宜人群均进行apoe基因检测,用于发病风险评估和干预强度的分级(Ⅲb级证据,b级推荐);对明确有痴呆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有条件的机构进行psen1、psen2和app等致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共识6】脑认知健康的影像学筛查推荐首选头颅smri,建议同时采集海马斜冠状面图像,对于有磁共振检查禁忌者或所在机构无mri设备条件时,可选择头颅ct检查(专家共识);对于高度怀疑ad 的个体,有条件的机构可进行aβ‑pet、fdg‑pet和tau‑pet等检查(专家共识)。
【共识7】推荐对脑认知健康管理的适宜人群进行认知障碍相关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受教育水平、听觉损害、创伤性脑损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吸烟与大量饮酒、抑郁状态、社交活动和身体活动缺乏等)和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家族史等)进行全面筛查,为个体化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专家共识)。
【共识8】推荐基于认知功能、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痴呆风险预测模型等脑认知健康筛查的结果,将脑认知健康管理的适宜人群分层评估为疑似认知障碍患者、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和认知障碍低风险人群(专家共识)。
【共识9】在认知功能正常的人群中,推荐<65 岁应用caide 评估痴呆发生风险(Ⅰa 级证据,a 级推荐),≥65 岁者应用bdsi 或anu‑adri评估痴呆发生风险(Ⅲb级证据,b级推荐)。
【共识10】脑认知健康干预应遵循分层干预、个体化干预、综合干预和持续干预的原则(专家共识)。
【共识11】主要干预内容推荐:积极推进健康生活方式(Ⅰb级证据,a级推荐);加强危险因素的管理(Ⅱa级证据,b级推荐);使用认知数字疗法进行多领域干预,改善脑认知功能(Ⅰa级证据,a级推荐)。
【共识12】建议设置独立的脑认知健康管理中心,完善脑认知健康管理档案,分层随访,定期评估,动态监测,实施医疗机构和居家管理的联动(专家共识)。
以上内容来源::脑认知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制定委员会,《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脑认知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3, 17(12): 88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