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一个两岁的小男孩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
2008年,他因为肠梗阻被送入医院。不幸的是,他在医院遭受了心脏骤停。尽管医生成功地使他复苏,但他却陷入了持续的植物人状态。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通过注射自己的脐带血,这个小男孩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恢复。
这个案例发表在2013年的《移植病例报告》期刊上。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个小男孩原本健康活泼,但突然的肠梗阻和心脏骤停让他的生命悬于一线。
尽管医生们经过25分钟的努力使他的心跳恢复,但由于大脑缺氧,他却陷入了植物人状态。
医生遗憾地告诉他的父母,他的生存几率微乎其微。通常,如此严重的脑损伤和如此之长的复苏时间,存活率只有6%。
就算侥幸存活,医生们对他的神经学预后也很悲观,认为他最多只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最低限度的意识。
在绝望中,男孩的父母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他们联系了Vita 34脐带血库,希望使用储存的脐带血来治疗他。
在心脏骤停后的第九周,男孩接受了自己的脐带血注射。
随后的几个月,他的恢复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7天随访:刚入院时,男孩不断哭泣、呜咽。一周后,他停止了呜咽,并开始对声音刺激有了反应。
2个月随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得分从0%恢复到23%,昏迷缓解量表从33%升至92%。这个男孩能抓、握、吃饼干,部分视力恢复,能说“妈妈”,但仍有四肢轻瘫和脑瘫症状。
5个月随访:本次就诊的脑电图正常!他可以有简短的眼神交流,并能够通过指向物体来回答问题,但表达能力非常有限。
24个月随访:男孩已经能独立进食,从俯卧位变为自由坐位。他可以爬行,在支撑下行走,精细运动足以驾驶遥控汽车。他的词汇由八个单词组成,发音含糊不清。
40个月随访:最后一次随访,他的词汇量已经达到200个单词,可以使用四个单词的句子。他正在将自己拉成站立姿势,并在步态训练器中独立行走。
从持续的哭泣到对声音的反应,从无法移动到能够独立进食,从无法说话到能够发出简单的词汇,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希望。
男孩的医生表示,这一治疗成果消除了人们对干细胞疗法有效性的“长期怀疑”。
这一案例展示了脐带血在治疗脑损伤方面的巨大潜力。他的恢复除了因为积极的康复治疗,脐带血的注射在其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这也为脐带血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打开了一扇大门。
正是在2008年左右,越来越多的脐带血开始被用于再生医学领域。
据我们此前的统计,作为美国最大的一家脐血库,CBR出库用于临床的脐带血中,有超过80%用于再生医学用途。
各国科学家开展的大量研究也证明,脐带血治疗脑瘫是安全的,也有一定效果。
我们期望,随着生物科技的高速进展,脐带血和干细胞在脑瘫治疗中能够展现出更大的潜力,为更多的脑瘫患儿带来更为明显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