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综述:这类癌症死亡人数将增加73%,这11大诱因你还不知道!

2023年02月17日20:38:10 健康 1801

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权威综述:这类癌症死亡人数将增加73%,这11大诱因你还不知道! - 天天要闻

全球每年胃肠道肿瘤新发病例约占所有类型癌症病例的25%以上,胃肠道肿瘤相关死亡病例约占所有类型癌症死亡病例的35%。与此同时,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40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将分别增加58%和73%。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全球其他地区而言,东亚人群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更高(尤其是胃癌肝癌和食管癌)。近日,《自然》(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重磅综述,综合分析了东亚人群胃肠道肿瘤主要类型(包括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以及胆囊癌)的流行病学趋势、风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等。

权威综述:这类癌症死亡人数将增加73%,这11大诱因你还不知道! - 天天要闻

截图来源: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东亚人群胃肠道肿瘤负担显著

  • 发病率数据:

最新评估数据显示,2020年东亚地区胃肠道肿瘤新发病例约有248.9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近48.4%。整体而言,东亚地区胃肠道肿瘤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85.7/10万,其中蒙古国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最高,达到146.1/10万,除此之外,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日本(99.5/10万)、中国(83.0/10万)、韩国(81.9/10万)以及朝鲜(59.9/10万)。

从性别角度而言,东亚地区男性胃肠道肿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17.1/10万,约为女性两倍(56.2/10万)。

  • 死亡率数据:

2020年东亚地区胃肠道肿瘤死亡病例共有约177.8万例,占全球胃肠道肿瘤死亡病例近49.0%。整体而言,东亚地区胃肠道肿瘤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59.8/10万,其中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的是蒙古国(130.1/10万),其次分别是中国(63.8/10万)、韩国(47.5/10万)、日本(36.3/10万)和朝鲜(32.8/10万)。从性别角度而言,东亚地区男性年龄标准化死亡率(83.7/10万)也同样约为女性两倍(37.6/10万)。

总体而言,东亚地区最常确诊的胃肠道肿瘤依次分别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和胆囊癌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口)由高到低分别为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和胆囊癌

结直肠癌和胰腺癌负担呈现加重趋势

总体而言,与西方国家或地区相比,东亚地区胃癌、肝癌、食管癌和胆囊癌的疾病负担较高。此外,最新统计数据(1990-2019年)还表明,东亚地区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综述指出,其中东亚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显著增高可能与环境、生活因素以及代谢风险因素有关;而胰腺癌发病率的升高(全球性升高)可能与饮酒、不健康饮食习惯以及代谢性疾病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东亚人群早发性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病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西方国家或地区中也同样存在)。综述指出,年轻人群中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可能归因于年轻人群中相关风险因素(如肥胖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增加。

权威综述:这类癌症死亡人数将增加73%,这11大诱因你还不知道!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123RF

胃肠道肿瘤主要风险因素

东亚人群胃肠道肿瘤的不可调控风险因素有种族、年龄、性别以及家族史等,具体而言:

  • 种族:东亚、西班牙裔以及黑人人群胃癌发生风险比非西班牙裔白人人群高40%~50%;与伴有慢性丙肝感染或肝硬化的白人人群相比,相同疾病状况的东亚人群肝癌风险升高4倍、黑人人群肝癌风险升高2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病率在东亚地区更高(食管腺癌的患病率则在西方地区更高)。
  • 年龄和性别:东亚地区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在≥50岁人群中确诊,高龄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年龄较大也是肝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且肝癌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急剧增加。男性患大多数类型胃肠道肿瘤的风险要高于女性,但是,胆囊癌在女性中却更为常见。
  • 家族健康史: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东亚地区人群与家族健康史有关的结直肠癌相对风险(RR)升高数值要低欧洲地区报告的结果;另外一项针对亚太地区11797例无症状受试者的前瞻性研究提示,围绕这些受试者(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结直肠癌筛查,或许无需区分先证者身份。

综述指出,东亚人群胃肠道肿瘤共包含11项可调控因素。其中,胃肠道肿瘤常见的可调控因素有吸烟、饮酒、饮食、久坐生活方式、肥胖症以及代谢性疾病。值得强调的是,东亚人群尤其需要关注的胃肠道肿瘤可调控因素还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肝吸虫病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喝太烫饮品、胆管囊肿等。

针对上述这些风险因素,东亚人群预防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策略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肝炎疫苗接种、幽门螺杆菌感染控制、癌症早筛、早期诊断、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率。

东亚人群胃肠道肿瘤预防措施

  • 一级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避免静脉输注共用注射器、储存食物过程中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

肝炎疫苗接种:如通过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计划预防肝癌发生;促进老年人群乙肝疫苗接种;通过产妇、新生儿以及儿童保健免疫服务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感染控制: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乙肝和丙肝感染抗病毒治疗、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意识及可及性、通过技术合作控制肝吸虫病。

  • 二级预防措施:

癌症早筛:通过结肠镜检查、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筛查结直肠癌;基于年龄、性别、家族史和吸烟习惯判断患癌风险;重新界定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早期诊断: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和钡餐检查(胃癌内镜检查前);食管癌病变细胞学和内镜筛查;肝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胰腺癌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测;胆囊癌早期根治性胆囊切除术。

  • 三级预防措施(提高生存率):

如通过综合性治疗和规律监测防止疾病复发;监测患者社会心理方面的障碍;基于患者自我护理培训、康复方案和姑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或生存时间等。

权威综述:这类癌症死亡人数将增加73%,这11大诱因你还不知道!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123RF

小 结

总体而言,东亚地区胃肠道肿瘤负担显著,其中发病率最高的胃肠道肿瘤依次分别为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死亡率最高的胃肠道肿瘤依次分别为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综述强调,除了吸烟、饮酒、饮食、久坐的生活方式、肥胖症和代谢性疾病外,东亚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肝吸虫病、乙肝和丙肝感染、喝太烫饮品、胆管囊肿的发生率也较高,这可能同样增加了东亚人群胃肠道肿瘤的发生风险。

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肝炎疫苗接种,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肝吸虫病和肝炎感染,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的实施率,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提高患癌人群生存率等措施,我们或能有效降低东亚地区胃肠道肿瘤疾病负担。





参考资料

[1] Huang, J., Lucero-Prisno, D.E., Zhang, L. et al. Updated epidem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East Asia.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75-022-00726-3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打破抑郁的枷锁,祈愿世间清平,愿每颗心都被温柔照亮 - 天天要闻

打破抑郁的枷锁,祈愿世间清平,愿每颗心都被温柔照亮

当"网抑云"成为深夜朋友圈的接头暗号,当"我emo了"取代具体情绪表达,这届年轻人用戏谑解构着精神困境。可当调侃成为情绪的遮羞布,我们是否正在错失与真实自我对话的契机?那些未被言说的沉重,或许正悄然改写着大脑的沟回。某个慵懒的周末,你精心布
无意中发现比节食还掉秤的方法:5天轻断食,瘦12斤 - 天天要闻

无意中发现比节食还掉秤的方法:5天轻断食,瘦12斤

上个月遇到一位客户,40岁的林姐,平时工作忙得顾不上做饭,经常靠外卖应付。她试过节食,但每次饿到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反而更馋高油高盐的食物。后来我建议她尝试调整饮食节奏——5天轻断食,不用挨饿,也不用顿顿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从146到136斤,严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闻

21天掉了10斤,从146到136斤,严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张姐来咨询时,手上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她说试过节食、跳操、甚至买过代餐粉,但体重像卡在某个数字不动。我让她先回答一个问题:“你吃早饭时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于是我给她分享了四个简单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习惯调整,让她先坚持21天。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 天天要闻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问华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但最近常去的药店断货了,店员推荐他用厄贝沙坦替代,说是两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华子告诉他,不建议两者混用。虽然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