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药”?寡妇床头的灰能治病?

2022年12月26日21:14:28 健康 1900

什么是药?如何测试药?

究竟什么是“药”?寡妇床头的灰能治病? - 天天要闻

很多人觉得,能治病的,就是药呗。

那请问,能治病的标准是什么?

有人说,标准就是,

吃了就好了。

比如,

吃之前咳嗽,吃之后不咳嗽;吃之前发烧,吃之后不发烧。这就是治病了。

但这个标准其实是有问题的。

因为,有些病,你不吃任何药,第二天也好了。比如嗓子痛,你喝点水,第二天也能好。喝点水,第二天可能也不发烧了。

那究竟是吃了神药好的,还是自然好的?

这就说不清了。

因此,我们需要添加“对照组”进行对照试验:

一个“治疗组”吃药,另一个“对照组”不吃药,然后进行观察分析。

但这还不够。

有时候,虽然你吃的药没用,但由于你自认为有用,于是这份自信和信仰,令你精神愉悦,这乐观的情绪,也有助于身体恢复,于是看起来,嗑药似乎有效了,但其实和药物没啥关系。

这被称为“安慰剂效应”。

因此,仅仅有“对照组”还不够,还要添加另一组“安慰剂组”,也就是告诉“安慰剂组”的成员,你们吃的也是和“对照组”同样的药,但其实是“淀粉”之类没啥用的“安慰剂”。

这叫做“对照试验”。

这就完了吗?

还有问题。

虽然对照组和安慰剂组的成员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但现场的大夫知道。

这样一来,大夫的态度、神情,也可能会让患者猜出,哦,老子吃的是安慰剂。这就会影响试验结果。

于是,我们还要进行“双盲”的设计,也就是让大夫和患者,都不知道谁吃的是药还是安慰剂,而在研究完成后,才“揭盲”。

这就是“双盲对照试验”。

如此严谨的试验,可以了吗?

还不够。

因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每个组中的成员“素质”,必须做到“公平”。

你不能把轻症,或者身体好的、免疫力好的,都吃真药;把身体差的,都拿去吃安慰剂,这显然会“夸大”药效。

因此,每个组的成员最好是不掺入任何倾向随机挑选出的。

这就叫“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还没完。

你想想,如果我只选十个人进行对照,万一这十个都是年轻人呢?这就不客观了。

因此,我们要选取“大样本”,也就是说,人数要足够多,这样才能尽可能增加覆盖面,降低偶然性。

这就叫“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这种试验方法,到20世纪后期,被公认为评价“合理治疗”的标准方法,也被认为是医疗健康领域最可靠的科学证据获取方法,因为它尽可能地减少了“虚假因果关系”和“偏见”。

这就是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因此,只有通过这样试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其疗效才是确切的、可信的。

实际上,需要验证的不仅有疗效,还有副作用等其它方面的指标。因此现代药物的研发也开销巨大,其中三期临床试验需要多达1000至3000人进行测试,至于费用,据报道,阿斯利康(AstraZeneca)平均每种药物的研发费用高达110亿美元。

那么,如此大动干戈、大费周章,值不值呢?

值。

作为对比,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传统医学”。

比如,欧洲古代有“放血疗法”,认为血液和其它体液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注意,它这种放血,不是说抽出一针管,而是堪比杀猪。

比如,著名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1799年因喉咙感染(可能是扁桃体发炎)而要求大量放血,10小时内总共放出了约2.6到3.75升血液(多个资料数据不一),最终死亡。

什么概念?咱们一次献血才200-400毫升(0.2-0.4升),一名70公斤的正常人,体内总共才约5升血液,失血2升即有休克的危险。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疾病都采用放血疗法:痤疮哮喘、癌症、霍乱、昏迷、惊厥糖尿病、癫痫、痛风、疱疹、消化不良、精神错乱、黄疸、麻风病、眼炎、鼠疫、肺炎、坏血病、天花、中风破伤风肺结核和其他大约一百种疾病,放血成了治百病的神技。

十分滑稽的是,放血甚至用于治疗大多数出血,例如流鼻血、姨妈过多或痔疮出血。甚至在手术前或分娩开始时,放血以防止感染。

更夸张的是,当时认为,抽取大量血液以引起晕厥是有益的,许多放血治疗只有在患者开始昏厥时,才会结束。如此颠倒黑白,人妖不分,正是因为当时的医学界,没有现代科学的观念,至少是没有普及科学的观念导致的。

可怕不可怕?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比如我就查到了一个文献,其中有一段很有趣:

寡妇床头尘土

主人耳上月割疮,和油涂之效也。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卷第四》唐慎微(宋)

我文言水平一般,猜测大概意思是:

寡妇床头上积的灰,用油和成糊状,涂于疮口,可治人耳朵上的脓包。

我查了资料,现代医学给出了一种解释(未经验证,仅供参考):

一些寡妇由于常年没有性生活,床不会剧烈摇动,那么就会有大量灰尘积累在床头,而灰尘中滋生了青霉菌,产生了青霉素,正好,有人拿这个灰尘涂在脓包上,效果不错。于是作者就记录了这个“偏方”。

可见,实际情况是,这个“偏方”也许碰巧有效,但其实是歪打正着,且通常是没效的,因为你不能保证你找到的那个寡妇床头上的灰尘中,正好滋生了合适的青霉菌,反而,更有可能的是,会因为灰尘中大量其它细菌而加重感染和溃烂。

显然,事实是,整件事,和寡妇没有必然关系,和灰其实也没有必然关系。

其实,要想确认两件事之间是不是真有必然因果关系,确实并不容易。这种不容易,不仅仅存在于医学界,也存在于其它行业,相当常见。

比如,刘雪峰老师在他的书《心中有数》中介绍了一个例子:

一位顾客买了一辆汽车,经常饭后开车去买冰淇淋,但汽车经常出现打不着火的故障,并且,总是买香草冰淇淋后,回到车上,就打不着火。买其它的冰淇淋回来,汽车就启动正常。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冰淇淋的口味会影响发动机工作?


最后,工程师到现场调研,经过详细记录和分析,发现,是因为香草口味的冰淇淋制作耗时更短,等待期间,发动机温度还未下降太多,出现了“气阻”现象,导致吸油不畅,最后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要是换成某个神医,是不是又得在冰淇淋上做些文章,搞什么用店铺桌面上的灰拌着吃之类的疗法?或者上车前先跪地祈祷一番,把时间耽误了,发动机冷却下来了,问题确实解决了,但其实整个过程是在扯淡,瞎折腾。

因此,如果你到了2022年,还照搬照抄古人所谓“伟大的智慧结晶”,那就反而太不智慧了。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古人就轻易相信了这些扯淡的方法呢?

究其根源,就是没有一整套成体系的科学方法,来排除“虚假因果关系”和“偏见”,而只能靠“经验”和“口耳相传”来获取知识。

而经验这东西,有时可能灵,但有时往往又不灵,于是就只能靠江湖术士神医的个人威望背书,以讹传讹,最后黑白颠倒,稀里糊涂乱弹琴。

就像有的人认为,我家有个祖传的治疗方法,是我爷爷的爸爸传下来的,他可是神医。

那没问题,拿来做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有效就是有效,没效就是没效,有毒就是有毒。你说你对祖宗有情怀,可以,情怀归情怀,疗效归疗效。

把情怀当疗效的是傻子,再拿来挣钱的,那就是骗子了。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五一 "假期余额告急!返程高峰要来了!你是否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
明日立夏,切记: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传统 - 天天要闻

明日立夏,切记: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传统

明日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立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养生智慧。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规律,总结出一系列立夏时节的禁忌与习俗,以顺应天时、调养身心。这些老传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