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友涛:用技术创新敬畏生命

2022年10月09日14:08:20 健康 1762

臀部的神经纤维瘤长了近30年、重达200斤,病患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如何才能治,而是怎么才能活!面对棘手难题,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介入科主任于友涛的回答是:“老百姓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作为医生,只要有一线可能,就要尽百分百努力。”

医者仁心,要治病救人,还需仁术作保障。数年前,烧伤整形外科陈敏亮主任接诊了一名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全院会诊经过精心设计,陈主任团队通过长达10个小时的细致手术,最终将200斤重的大肿瘤成功摘除。一个因长有巨大肿瘤而长期无法站立、生命垂危的病人获救了,可谓创造了不小的医学奇迹。而成功切除重达200斤的神经纤维瘤,则创造了世界纪录。这一医学经典案例的背后,是于友涛及其团队的创新诊治办法——先通过介入栓塞肿瘤粗大的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再进行手术。在确保顺利切除肿瘤的同时,避免了大量出血。先堵后疏,一堵一疏,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凶险万分。之所以能成功,背后是于友涛团队与陈敏亮团队学科间协作,对病患负责的过人胆识和敢于担当,更是他们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勇攀高峰的不懈奋进。

200斤大肿瘤逼出创新办法

“对病患负责是职业操守,向疑难攻关则是医者的永恒追求。”这句话,于友涛绝不是口头上经常提及,更是实实在在的践行在工作中。几年前,于友涛和他的团队曾遇到一位特殊病患。给人印象向来温文尔雅、稳重干练的他,谈起那次救治,依然觉得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于友涛:用技术创新敬畏生命 - 天天要闻

“简单说吧,我们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神经纤维瘤。大到什么程度,患者都没法正常称体重。我们只能想土办法,用床单把病人包起来称重,一共大约是300来斤……”于友涛和他的战友面对重重困难,毅然决定攻坚克难。“一摘就会流血,流血就很要命。这么大的肿瘤做手术切除,风险极大。”于友涛回忆,当时病人和亲友已然看不到希望,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危难之际,医者只能突破极限,才能创造奇迹。听到病人父亲“你们尽管做,做好了就好,做不好就捐给医院”的话,于友涛和团队的医生们决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全力以赴,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在这种“高度重视”的情况下,经过一轮轮的全院会诊与讨论,最终决定,先介入栓塞血管,把肿瘤的供血堵住后再进行手术切除肿瘤。这在此前没有先例,可这样的好处则是能有效避免肿瘤大量出血,但无疑会给手术增加难度和风险。

于友涛:用技术创新敬畏生命 - 天天要闻

治疗方案确定了,可难题又绝不止于术前。当时医院的手术台根本放不下那个“巨瘤”病人,于友涛和他的同事继续用土办法进行“手术拼车”。他们再推一辆手术车“拼”到手术台边上,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巨瘤”就放在手术拼车上……就这样,因为思虑周全,难题在术前被充分考虑并化解,经过充分准备,40分钟完全封堵掉肿瘤供血血管,之后陈敏亮主任团队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过后,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奇迹般完成了,这位病人被成功切除了200斤的巨大肿瘤,而因为新办法的应用,术前准备的20000毫升血浆,只用了不到3000毫升。

不打无把握之仗,医疗团队联合赢得了这场攻坚战。结果也非常理想,病患术后慢慢能站立行走,生活最终完全能够自理。而自从有了切除200斤“巨瘤”的成功经验,于友涛和陈敏亮团队还据此总结出一套成形的治疗办法:面对巨型肿瘤,手术前先进行介入栓塞,然后再做手术切除。此举能有效减少病人出血,确保生命安全。这一临床医疗经验的归纳总结,成为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在整形治疗领域的一大技术创新突破。到目前,两个医疗团队已连续顺利做了很多例二、三十斤肿瘤的切除手术,对此类病症的诊疗也成为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一个突出专长。

技术升级更好造福群众

血管介入栓塞技术是微创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介入科主任于友涛而言,任何医疗技术手段的发展与创新,都要以护佑患者的生命为第一要义,尤其是在危急重症面前,用他的话说,就是“先把命救过来”。

于友涛:用技术创新敬畏生命 - 天天要闻

最近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患感染性休克,经过CT检查发现,患者体内胆囊肿大、业已化脓。当机立断,于友涛和他的战友很快进行急诊介入,采用穿刺技术做微创手术,快速且有效解决了问题。“急诊介入这一概念,就是在面对病患的危急重症时,要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代价,先把病人的命救过来。这是对医院、医生应急能力的考验。”于友涛始终将行医的天职“救命治病”作为从业的第一信条。

近年来,随着国内整形美容行业的兴盛,一些爱美人士在脸部、额头打玻尿酸等“美容针”后,不但没有起到变美的效果,反而引发眼动脉栓塞,导致视力受损,严重的甚至引发失明。需要注意的是,视神经受损严重超过4小时,视力就很难再恢复。这对于友涛和他的团队来说,新问题又是一场“生死时速”,只不过这次是团队要与视神经“抢时间”。

运用介入血管再通技术,治疗美容注射填充引发的眼动脉栓塞视力受损问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技术升级创新方面抱着永不满足、永不止步的信念,截至目前于友涛与陈敏亮医疗团队已做了200多例手术,有效率达95%以上,复明率也达到了15%以上,并且将视神经受损通过手术恢复视力的时间延长至4小时以上,甚至达到40个小时,在世界上属领先水平。而美容注射填充并发症导致的眼动脉栓塞再通手术,让于友涛医疗团队不止在临床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让很多病患重新恢复光明,还在理论研究方面,开辟出新的方向。由于积极开展基础实验,在兔、猴等动物身上进行大量试验,并将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团队目前取得了临床和科研的累累硕果。

于友涛:用技术创新敬畏生命 - 天天要闻

从急诊的临床实践,到基础实验与理论研究,再回到临床治疗,形成一个闭环。于友涛和他的医疗团队,知行合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长期从事血管与肿瘤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于友涛在介入微创治疗领域,除了开辟“美容注射填充导致眼动脉栓塞再通手术”新学科外,还不断改良介入微创技术,从“无孔不入”的顺行、逆行介入术,到“无孔也入”的穿刺术,没有通道也要创造通道,进行微创手术,与时间赛跑,已经成功挽救太多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此外,于友涛还积极参与国家扶贫的医疗项目,将自己的医术以“师带徒”方式传授给偏远地区的医生,并长期指导治疗。

不管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如何发展,在于友涛眼中,先进医疗技术和工具的使用固然重要,但作为医生,必须心怀敬畏,把每一位病患的生命作为衡量成败的最高标尺。大医精诚,于友涛用自己的亲历,践行着医者对病患的承诺,说到就要做到。而因为团队不断创新和丰富的技术手段,他更坚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傅大利 董晓孝)

来源: 光明网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身体竟有“代谢记忆”? 专家:避免体重反弹要牢记这些要点 - 天天要闻

身体竟有“代谢记忆”? 专家:避免体重反弹要牢记这些要点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什么是无效减重?该如何避免?无效减重和体重反弹是很多减重者面临的难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专家做出了解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 张鹏:一般我们定义减重量少于5%属于无效减重。比如对于一个200斤...
47岁女性从128到98,总结:6个被低估的减脂行为 - 天天要闻

47岁女性从128到98,总结:6个被低估的减脂行为

大家好,我是浅方营养师。前段时间,一位47岁的女士来找我,说试过很多方法,但体重一直卡在128斤下不去。她每天走路半小时,晚饭也吃得少,可就是没变化。我观察了她的饮食和习惯,发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调整后她用了不到半年,体重稳定到了98斤
37岁胖友在医院1个月甩16斤 多地为胖友开设减重营 - 天天要闻

37岁胖友在医院1个月甩16斤 多地为胖友开设减重营

今年4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不少网友调侃:“胖到国家都出手了”。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公立医院牵头开办“健康减重营”,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措施帮助人们减肥。下面我们就跟随“胖友”刘东宁,看看他在“健康减重营”中的生活。一个月前,37岁的“胖友”刘东宁参加了北京大学人民医...
第九届功能泌尿学术年会在西安举办 - 天天要闻

第九届功能泌尿学术年会在西安举办

5月9日至10日,第九届功能泌尿学术年会(FUF2025)暨第二届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泌尿外科青年医师专家委员会年会在西安举办。此次年会由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与协办,吸引了800余位泌尿外科领域的精英齐聚古都。会议围绕“功能泌尿医学新进展”主题,设置19个特色专场,涵盖培训、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在技术培训方面,5个培训...
每周质量报告丨背离初衷遭滥用  “仅退款”伤害了谁? - 天天要闻

每周质量报告丨背离初衷遭滥用 “仅退款”伤害了谁?

近日,“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所谓“仅退款”,即消费者在完成购物后,若认为商品存在严重问题,可申请退款而无需退货。 自2021年起,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快手等主流平台陆续推出“仅退款”机制,该机制最初用于处理商品破损、功能缺失或宣传不符等明显问题。但实际运行过...
中疾控:黑龙江等地区儿童体脂率,已接近警戒线! - 天天要闻

中疾控:黑龙江等地区儿童体脂率,已接近警戒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近日公布我国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脂状况调查结果:平均体脂率为20.7%,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调查发现,儿童体脂率升高与父母超重密切相关。研究团队调查了31个省份的40222名儿童发现,我国学龄前儿童平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