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崖式降温
]
—老年人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中央气象台2日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预警,这也是2010年中央气象台启用现行预警发布机制以来,下半年发布的最早寒潮预警。
面对这骤降的温度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身体
避免寒冷的天气
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
寒潮与心脑血管病啥关系?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跟血压相关。当寒潮来的时候,人的血压会波动,脑血管和心血管的承受力是最大的。
另外,寒潮来时,由于人在抵御外界极寒的情况下会出现应激反应,促使体内一些应激激素排放,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
寒潮到来时,由于外边湿度比较低,人容易脱水,血液流动性会发生改变。这些综合因素造成在极寒天气下心脑血管发病会成倍增加。
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1
适当早起
由于天气寒冷,大多数人有赖床的习惯,甚至有些人还蒙头睡觉,却不知这种行为会导致被窝中的氧气含量下降,导致呼吸受影响,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因而要注意在醒来后不能马上起床,先平卧三分钟再静坐三分钟,最后再起身走动,如果一下子起床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这种情况也极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
做好保暖
避免寒气入侵,由于气温下降,身体容易被寒气入侵而导致冠状动脉收缩,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因此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措施,根据气温增添衣物。
3
运动要注意
虽然在冬季进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尽量选择在太阳出来后再进行室外运动。
不要在早晨5到6点进行早晨运动,这个时候是气温最低时刻,容易引发血管收缩以及让寒气入侵导致感冒。
4
控制好洗澡的水温
在冬季因为天气冷,所以很多人洗澡时水温会比较高,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讲要十分注意。
因为水温过高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导致浴室含氧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心脏供血以及供氧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疾病发作,所以洗澡时间要注意控制保持在15分钟左右。
三个“半分钟”
对于老年人动脉硬化的普遍现象,大家都在说的三个“半分钟”又是什么呢?
气温骤降,对于老年人来说早上醒来后,离开温暖的被窝,温度差别比较大,马上起床,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会出现晕倒、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等意外。
所以,这3个步骤很重要。
1
醒来以后躺在床上半分钟。伸伸懒腰,不要立刻起床下地。
2
坐起来后靠在床头半分钟。这个半坐的体位使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开始加重。这是一个适应过程,预热的过程。
3
把腿下垂,再等半分钟。这是再一次预热,使心血管系统适应直立状态。
另外,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用闹钟把自己叫醒。有时闹钟不在枕边,就一下站起来把闹钟关掉。这个动作极其危险,尤其是老年人,突然翻身起床很容易发生摔倒。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充分重视疾病的基础上,保暖、适当锻炼、规律生活和按时用药,相信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做好准备,对抗“寒冷”这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