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于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探索。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叛逆的行为,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和无助。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些孩子不明事理,相反,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只是他们需要一种更加温和、理解和支持的方式来指导他们。
五一的时候,我和表姐一起带着孩子聚会,听到了一个让我们都深受感动的故事。表姐的女儿乐乐今年上初一。
乐乐告诉我们,她的班主任非常好。
“怎么个好法?”我很好奇。
“她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乐乐说,“她会关注每个人的情况,关注到很多细节,比如说话不能带脏字,要双手接别人递过来的东西。她会主动找那些遇到烦恼的同学谈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让乐乐觉得非常温暖和安心。
乐乐的妈妈也给我们讲了一个例子,乐乐和邻班一个男生关系比较好,其实他们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但邻班的班主任却如临大敌,还告诉了乐乐的班主任。
然而,乐乐的班主任并没有大惊小怪,反而很平静地问清了情况,并告诉乐乐,这很正常,不用担心。
这让乐乐和她的妈妈非常感激和钦佩。
这个故事让我和孩子都被深深触动了。
这位班主任并没有只是把学生当成简单的学习工具,而是真正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在安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这次聊天,对我来说是很惊喜的收获。
因为关于学习和做人这件事,我之前也和孩子聊过。
对于学生时代的孩子,学习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为我们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然而,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格。
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认为学习好就代表着全部,我们很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冷漠、自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作为家长,每次和孩子聊这么方面话题的时候,她总是表现的有点反感抵触,认为我是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和我无关。
所以,单纯的说教并不足以让孩子理解这些观点。相反,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其他方面的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
通过这次聊天,孩子也发现,原来真的有和爸爸妈妈一样想法的人,认为良好的人格更重要,这个人还是老师。
我想,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发现和思考,可能对我们讲的道理就会少一些抵触,多一些理解。
这让我想到了育儿另一思路:借助第三方的力量。
我们往往喜欢以道理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听从我们的指导,走上一条明智的道路。
然而,这种方式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孩子们会感到被束缚和限制,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对家长产生厌恶和反感。
这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来与孩子沟通:借助第三方的力量。
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孩子信任的老师、优秀的同学、有威严的长辈、事业有成的前辈等等。
出于孩子对他们的敬重和信服,他们可以和孩子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帮助孩子制定更加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扮演一个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可以参与孩子的生活,与他们一起做饭、看电影、玩游戏等,增强互动和沟通。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有一个更加舒适和自在的成长环境。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加理解和支持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成长。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讲道理,而是要通过借助他人的帮助、增强互动和沟通等方式来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从而帮助孩子成长为更加成熟和自信的人。
声明:本站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