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2022年12月01日22:28:11 心理 1669

作者:赵小明  编辑: 杨丽云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小明语录:

未来的学校:不再提供知识,只引导想象、促使创新、培育情感、健康的人格。

未来的考试:不再比谁能记得更牢,而是看谁能用得更好。


01线粒体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

本文我们讨论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叫线粒体,一看这个名字就应该知道它很小。大家在初中生物课里也应该学过。

线粒体是解剖人体时在肌肉里发现的一些很小很小的颗粒物。它和心理学的关系:

  • 第一,可能会引发儿童在发育期产生一些严重的却容易被家长忽视的疾病。

比如癫痫,一开始表现为容易疲劳,然后运动无力。这种疾病发作越早,越能说明它和遗传的关系。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 第二,新冠病毒在后疫情时代需要每个人独立去面对被传染的风险。我们就要从线粒体的历史获得启发

因为人们对线粒体的基因检测之后,发现它和很多细菌是近亲,所以线粒体其实也是一种细菌进入到人体寄生,然后最终和我们人体共生在一起的生存状态。

为什么人会让一个细菌寄生在身体并大量存在呢?我们现在只能推测在生物进化的某个历史时期,线粒体细菌大量传播感染了所有的生物。

也就是说,当初,这些线粒体细菌就像癌症细胞消耗人的能量非常高一样,对我们身体的能量也是非常渴望。

所以,治疗癌症有个饥饿疗法,通过不供给它更多的能量来缩小肿瘤细胞。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02机智的线粒体

线粒体有更高明的、更快更强地使用能量的特点,当初它就是用最快夺取身体能量,最快导致原有的细胞凋亡的方式把能量全部都吸走了。所以当时人类和线粒体斗争过程中也一定损失惨重。

线粒体主要是在身体和糖类,脂肪,氨基酸,甚至包括一些金属钙离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氧化代谢,几乎拥有全方位、降维式碾压原有细胞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经过了漫长的斗争过程,最后生物体可能适应了它的机制,长久地融合了,让它转换能量,然后让它把一些该凋亡的细胞加快新陈代谢

这个过程很像一些旧工厂从外面引进了更新的生产线技术,那些原有的不适合现在新生产线的老职工可能就被淘汰,下岗了;适应新生产线的职工要适应新的生产线继续生存下来。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根据生物和腺体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想象在远古时期生物界和线粒体进行一场殊死搏斗。最后双方也算共赢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也损失了很多适应性差一些,达不到抵抗水平的生物。

03线粒体历史和当下人类的命运

现在大家能明显看到疫情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一定是要和人类共存了。我们用了三年时间,花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保护老百姓。

静默常态对每个人来说也深受困扰,很多人不能出去工作,孩子上网课······都是损失。

但相较美国,我们赢得了毒性退化的时间。但我认为还不一定完全降到有些人能承受的地步,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毒也不一定稳定发展,同样存在突变的可能性。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因为你不知道现在对于这种病毒,你的抗击能力,你的家人的抗击能力,你的孩子抗击能力你都是不知道的。

大家要做的就是,学会自我保护,能躲一轮就躲一轮,让病毒再发展上几代,稳定了毒性,能熬的时间越长,被感染越晚,对人来说就是福气。

新冠病毒到我们体内之后,最终会发生什么样的关系,会不会有一天也像我们收编的异种病毒线粒体一样,然后为我们所用?

现在看来人类、人类文明包括动物基因都要被新冠病毒这个基因改造了,这是大概率事件,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04细胞正常复制需要个性生物节律

我们人体其实就是一个细胞工厂,每天把细胞里的DNA进行复制产生新的细胞,复制之后的细胞就衰老、凋亡了。在复制细胞的过程中,出错了就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细胞

人在情绪急剧变化原有的自然生物节律被打乱的情况下,我们的细胞工厂就要被迫加班,一加班就导致有一些DNA复制出错,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病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心理学特别注重提醒大家要减压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按照生物节律尽量恢复成一个自然人的生活状态。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把人异化成了机器,因为工业生产的特点,就如炼钢厂的炉子,一旦点燃就不能熄灭,必须得24小时连轴转。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人类就被迫按照机器的节律来转换自己原有的自然属性,实行三班倒。一直上夜班也比今天上白班,过两天上晚班要好,因为身体会调整出另外一套节律来。

宋美龄的生物节律和蒋介石完全不一样。蒋介石是每天早早睡觉,早上5点多就起来了冥想打坐了。

宋美龄是凌晨几点开始睡到中午起来。他们都很长寿,说明人只要有一种稳定的节律都是可以的,因为身体需要节律。

身体一旦失去了节律性,就很容易诱发出很多错误的细胞复制,导致身体机能重大损伤,也就容易产生很多病变。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还有那种一夜白头的现象,也是人在巨大的压力下生物节律就出了问题,诱发了人提前衰老

这几年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公务员事业编制单位上班的人,因为要承担很繁重的社会管理工作,其实他们这三年的身体的秩序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和影响。

所以你可以看到有不少著名的一些专家、抗疫的专家,他衰老得非常快,其实就是生物节律被反复打破导致的结果。

人类确实已经面临疯狂的历史发展时期了,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来自著名的疯子尼采凡是杀不死的,都会使我们更强大

每个人兀自向前,都要自求多福。我们下节课再见。

疫情放开了,你准备好了吗?生理心理学告诉你该怎么做 - 天天要闻


小明语录:

孩子有智慧了,才会产生动力。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